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韩子睿 《群众》2013,(10):18-19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培育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已成为当前江苏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课题。一、互动融合:"文化+科技"催生新型业态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科技创新在不断提高人类认识自然、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  相似文献   

2.
沈瑾秋  孙斌 《群众》2018,(14):11-12
积极参与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是我国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构建深度融合开放创新格局、参与全球创新治理和引领全球创新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一项重点任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国家“十三五”规划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都对此作出了明确部署.今年3月,国务院正式印发《积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要鼓励我国科学家发起和组织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积极参与和主导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  相似文献   

3.
正国发[2013]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3年1月15日"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  相似文献   

4.
2012年9月23日为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现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5.
张宁  虞晓梅 《群众》2013,(3):67-68
北京市依据良好的文化资源和地域优势,借力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机遇,实施文化创新、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战略,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自2010年到2012年,在"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中,其综合指数连续三年位居第一。  相似文献   

6.
崔彤 《前进》2004,(12):47-48
的十六大之后,山西省委、省政府在全面建设山西小康社会的意见中提出要“努力把山西建设成文化强省”。2003年,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的文件印发《山西省建设文化强省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纲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出全省到2010年,基本建成拥有强势文化人才、强势人文学科、强势文化活动、强势文化产业、强势文化品牌的文化强省,实现文化及其产业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纲要》强调要以组织强势文化活动为突破口,整合文化资源,打造强势文化品牌,培育强势文化人才,建设强势文化产业,营造浓厚的文化氛…  相似文献   

7.
今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科技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吹响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落实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努力开拓创新型国家建设新局面,奋力开启迈向科技强国新征程的号角。深入学习领会会议和((意见》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会议部署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文化厅、财政厅:为推动实施《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加大对西部地区、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文化部、财政部制定了《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发展改革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发展改革委,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同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导和推进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工作,促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十二五”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部门、本地区实际情况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0.
《群众》2018,(22)
正江苏文化产业发展处于全国第一方阵。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文化产业发展的推进力度,重点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结构业态优化、资本市场建设、产业集约集聚,全省文化产业呈现出全方位、纵深化发展的良好态势。以政策法规引路护航。继国家和省"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文化产业发展作出总体部署后,江苏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20条政策措施》《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创建实施办法(试行)》《文化金融服务中心认定管理办法》《江苏省开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央关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文化强国等一系列指示精神,加强公安学科建设,推进公安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公安人才培养质量,营造公安学术创新氛围,繁荣公安科学研究事业,提高警学期刊办刊质量,努  相似文献   

12.
日前《,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其中对于文化产业的建设、发展和创新有详细的要求,为此,本刊编发了两篇稿件,希望在文化产业如何发展和创新方面进行一些探索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部署要求,坚持和强化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地位,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引领示范和核心支撑作用,不断加强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技术创新跨越工程,引领支撑首都"高精尖"经济发展,使北京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引领者、高端经济增长极、创新人才首选地、  相似文献   

14.
国发〔2006〕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二○○六年二月七日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特制定如下配套政策:一、科技投入(一)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建立多元化、多…  相似文献   

15.
正新华社北京5月19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19日接受新华社专访,权威解读纲要出台的背景、目标、部署、任务和保障,深刻剖析如何在"四个全面"统领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科技创新与全面创新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3,(2):69-70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要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科技创新促进新型文化业态发展,既是文化产业演进的一般规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强大动力,也是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朱克江 《群众》2011,(2):34-35
著名画家达·芬奇曾说,“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这句话生动地揭示了文化与科技的内在联系。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发挥科技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是新时期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8.
趋势     
中共中央、国务院推进科技评价奖励制度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意见提出,要改革科技管理体制,推进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形成激励创新的正确导向。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意见提出,改革完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建立公开提名、科学评议、实践检验、公信度高的科技奖励机制。  相似文献   

19.
郭玉兰 《前进》2005,(3):47-48
文化原创力是文化产业的灵魂和生命,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原创问题是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关系到文化产业的持续旺盛发展。文化产业原创的理论指导是先进文化重要思想,落实先进文化重要思想必然要求文化创新。党的十六大报告把文化创新与理论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一道,作为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同时,又把形成比较完善的文化创新体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没有任何时期像现在这样重视文化建设。 中共十六大以来,文化建设被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加以重视。从2003年开始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到2006年实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国家文化发展规划——《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再到2009年制定《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把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