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的民主人士、国民党爱国将领、逝世后被追认为中共党员的续范亭与毛泽东是同龄人,同是1893年出生的,细算起来,他还年长毛泽东一个月。抗日战争中,续范亭积极进行抗日,有机会结识了毛泽东,并在延安多次接触,与毛泽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39年3月,阎锡山在陕西召开秋林会议。续范亭作为战动总会主任、保安二区司令,也参加了会议。会上,阎锡山公开亮出了反共的旗帜,续范亭心急如焚,会议尚未结束,他就借口前方吃紧,脱身离去。他回到自己的住处——国民党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驻地,想着如何把这一极为重要的情况及时告知中共中…  相似文献   

2.
张莉 《世纪风采》2011,(11):3-8
老同盟会员、国民党元老续范亭,是一代爱国名将。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受到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高度赞誉。而在血与火的斗争实践中,续范亭和毛泽东也结下了诚挚的革命情谊。  相似文献   

3.
1941年春,沉疴在休的续范亭从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来到延安治疗休养,从此开始了与毛泽东、朱德、林伯渠等老一代革命家的直接交往。这年初冬,续范亭参加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期间,得与心仪已久的朱德深谈。总司令的辉煌业绩与他那淳厚质朴的气度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给历经宦海沉浮的续范亭留下了至深的印象。他以精炼的笔触,截取最富于典型意义的断面,给后人描绘出一幅朱总司令的肖像画:  相似文献   

4.
1947年9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诗人续范亭因病医治无效,在山西临县逝世,享年55岁.毛泽东闻知续范亭逝世的消息后,十分悲痛,连声说续范亭是个很有骨气的人,太可惜了,太可惜了! 9月13日,中共中央根据续范亭的生前要求,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并以此引为本党的光荣."  相似文献   

5.
<正>国民党爱国将领、诗人续范亭,1893年11月27日生于山西省崞县(今原平市)西社村。1935年12月26日续范亭在南京中山陵前剖腹明志,竟欲以一死唤起国人抗日救国。此一爱国壮举,世人钦佩。他在从一个著名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杰出共产主义战士的过程中,为民族解放顽强不屈、大公无私、竭诚奋斗,受到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高度赞誉。在血与火的斗争实践中,毛泽东和续范亭坦诚亲切交往,书信往来不断,结下了深厚、真挚的革命情谊。在频繁的来往书信中,毛泽东  相似文献   

6.
一般人都相信,著名的爱国将领续范亭将军是在1947年9月12日病故之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根据其生前的请求,才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的。其实续范亭将军在1938年6月就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八路军一二○师政委关向应作为续范亭的入党介绍人,代表中共中央北方局参加了这个重要而秘密的入党仪式。入党仪式由晋西北区党委副书记罗贵波同志主持。  相似文献   

7.
徐焰 《先锋队》2011,(15):36-37,40
续范亭:由爱国主义走向追求共产主义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续范亭因在中山陵前剖腹而扬名中华,他的壮举也成为激发全国抗日救亡情绪的重要事件。这位一腔血气的爱国将领,曾是我党长  相似文献   

8.
“国家垂危,哭一场有什么用?”1935年12月26日清晨,南京。一位身材颀长、面容瘦削的中年人,身穿蓝布细棉袍,外罩黑色呢大衣,头戴礼帽,手提手杖,坐出租车来到中山陵园。他满脸庄重肃穆的神情,沿着宽阔的石级.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向孙中山灵堂。他就是早年参加同盟会的国民党高级将领续范亭。这天,他不是通常的谒陵。“谒陵我心悲,哭陵我无泪。瞻拜总理陵,寸寸肝肠断。”他要做什么?直到下午4点多钟,司机仍不见续范亭走出陵园,便开车返回城内,到续范亭所住的东亚饭店,询问他是否已回来。陪同续范亭到南京的刘定庵和前来饭店…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主席诞生于1893年12月26日。他从来没有过一个象样的生日。 1944在延安时,毛主席在宴请客人的席间,国民党爱国将领、我党的真诚朋友续范亭先生同毛主席畅谈身世、讨论时局,饶有兴趣地问起了毛主席的年岁和生日,毛主席如实地告诉了他。续范亭听了,联想起上一年正是毛主席的50寿辰,可延安各界却没有任何祝贺的举动,感慨地说:“三十年奔走  相似文献   

10.
续范亭是著名的民主人士、爱国将军、诗人。1935年12月26日,因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遭拒绝,在南京中山陵堂,写下五首绝命诗,剖腹自杀,遇救幸免一死。此后,在争取民族解放的长期斗争中,续范亭不只用军人的刀剑和枪炮杀伤敌人,同时又用他那犀利的笔锋痛击反动势力。  相似文献   

11.
著名抗日爱国将领、诗人续范亭在延安第一次见到朱德时,没想到扬名四海的三军统帅居然朴素得犹如一个农家老翁。续范亭感慨之余,给后人描绘出一幅朱总司令的肖像画:"敌后撑持不世功,金刚百炼一英雄。时人未识将军面,亲切和蔼田舍翁。"短短数语,朱德独具的风采跃然纸上。其实,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朱德就以坚定不移的政治信仰、光明磊落的宽广胸怀、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深深影响和带动了军民团结一心,  相似文献   

12.
穆欣 《党史文汇》2002,(9):10-15
关向应和续范亭于抗日战争初期在山西前线相识,在协力创建晋绥解放区的斗争中相交、相知,成为真挚的朋友.关向应是续范亭的革命领路人,续范亭对他怀有深厚的感情,视为良师益友.他在悼关向应挽词中写道:"沉默寡言,满腹智慧.益我良多,启我愚昧.与君谈话,徐徐而醉.……"关向应对续范亭也非常尊重,续对真理执着的追求,他那正气磅礴的诗文,都令关向应由衷敬佩.他曾经对人说:"续老的不忌不求,正由于他有所求.他求的不是个人的荣誉,而是真理."他们的心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13.
1935年12月16日,南京上空彤云密布,寒风凛冽,鹅毛大雪纷纷扬扬下个不停。续范亭在好友刘奠基陪伴下,神色凝重地来到已成银白世界的中山陵园,沿台阶拾级而上……  相似文献   

14.
1993年11月27日是续范亭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他离开我们已经46年了,我们深深怀念他! 续范亭同志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彻底的民主主义者,早年参加辛亥革命,献身民主革命事业。九·一八事变后,他对蒋介石投降媚外的不抵抗政策极为不满,日夜忧国忧民,决心以一死唤醒国人,遂于1935年12月在南京中山陵前剖腹明志,幸而遇救。他在养病期间开始接触马列主义思想。1936年12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当时续范亭正在西安。通过  相似文献   

15.
振扬 《党史文汇》2008,(5):34-37
一个偶然的机会,几乎同时读到何香凝、续范亭、吉鸿昌的三首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我产生了许多感想。这三首诗的三位作者,身份、地位、经历不同,但却都曾是国民党内的著名人物,他们表达的也是同一个时期众多爱同人士的共同感受和心声。  相似文献   

16.
不能驰骋疆场的续范亭,时刻关注革命形势的发展,继续为抗日救国做了大量工作。他曾对医生说:“我躺在床上,不能走,不能喊,不能上战场与敌人厮杀,但可用手中的笔同敌人进行斗争。” 1944年夏天,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前来延安。他们途经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驻地时,阎锡山大肆恶毒攻击山西新军、八路军和共产党。毛泽东看到有关报道后,提出请续范亭、薄一波、韩钧  相似文献   

17.
续范亭不仅是一个真正爱国的知识分子,而且是一个忠于人民的、具有正义感的革命军人、政治活动家,同时也是一个创作丰富的革命诗人。他的诗作反映了他一生的曲折经历,是中国革命艰苦曲折的写照。续范事不是一个吟风弄月的诗人,也无意将他的诗文作名山之藏。所遗篇什的确不在刻意讲究词句,推敲声韵,而是素朴真实地传达他为祖国、为人民的一腔忠烈和忧愤。当他不能驰骋疆场时,他就以诗战斗,成为一位激昂慷慨的诗翁,权以口诛笔伐代替冲锋陷阵,因此他的诗文充满了战斗精神,一股磅涛的正气力造纸背,使顽夫警而懦夫丘,给人们以无限勇…  相似文献   

18.
《党史文汇》2000,(6):43-43
党史文汇编辑部:贵刊今年第3期所载《续范亭与毛泽东在延安》文中所引毛泽东致续范亭信中的话,把“廉顽立懦”错为“廉颇之儒”,还标作小标题,是不对的。“廉顽立懦”又作“顽廉懦立”,原意是说仁德之人对社会的感化力量是巨大的。这种榜样的力量能使贪婪的人廉洁,能够鼓励懦弱的人树立大志,挺起腰杆做人。毛泽东用这个成语称赞续范亭的文章写得好,发表后能“振奋人心”。把它错写成“廉颇之儒”,人们就不知所云了。作者似乎没有看懂,将它抄错;编者也没看出,对引文也不核对,结果就把这个错误公诸于众。若看全文,还有一些记述失实之处。例如…  相似文献   

19.
“你从战火中走来,带着英雄的风采,你向明天迈进,肩负祖国的未来……”这首激情高昂的范亭中学校歌,概括了范亭中学的发展历程。创办于1946年的范亭中学,是以我国著名爱国将领续范亭将军的名字命名的山西省首批重点中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名牌老校。6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范亭中学不断发展壮大,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教育教学成绩享誉三晋,名满神州。传承优良传统,形成办学特色续范亭将军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高尚的道德典范。从建校至今,学校始终用范亭精神教育人、激励人、培养人,形成了“勤奋、…  相似文献   

20.
续范亭不仅是近代史上一面爱国主义的光辉旗帜,同时还是一位具有高尚道德风范的卓越典型。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他不仅崇尚“中山主义”、“甘地精神”和熟读共产主义经典学说,建立了宽厚忠恕的为民意识,确立了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而且一经判明是非,认定真理,就以身作则,全力以赴,无所畏惧。1939年,晋绥边区遇到一场大旱,军民严重缺粮,行署上下均以定量黑豆充饥,续范亭因有胃病,且身体虚弱,组织曾建议给他以生活上适当照顾,想买点白面给他吃,但他坚决不允,直到这年的五月间下了一场透雨,旱情缓解,这才同意吃了一顿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