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联合国将 2 0 0 0年度联合国川防灾奖颁发给哥伦比亚的“咖啡生产地区重建和社会发展基金” (Fund for the Reconstruc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Coffee Region,“FOREC”)。将川防灾将授予“FOREC”,是为了赞赏其在 1 999年严重地震使经济和社会生活遭到重大破坏的咖啡生产地区防灾方面的杰出工作和成绩。“FOREC”的主要成就在于他在重建和恢复计划中防灾部分的长期努力。他们通过恢复重要的通讯基础设施及农业生产 ,推进了咖啡生产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认为 ,2 0 0 0年联合国川防灾奖得主选为哥伦比亚的“F…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工作报告和今后工作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宝俊 《中国减灾》1998,8(4):10-12,9
司马义·艾买提主任、各位委员:今年是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第九年。在过去的九年中,通过减灾委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我国的减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赞誉。今年10月14日,联合国减灾十年委员会将一年一度的“联合国川防灾奖”授予多吉才让副主...  相似文献   

3.
1998年10月14日,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副主任,民政部部长多吉才让和中国科学院减灾中心生任王昂生在日内瓦荣获“联合国波川防灾奖”。这是我冈政府官员和科学家首次获得这一奖项。中同驻联合同大使吴健民称:“这是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世界大奖之一。“联合国川防灾奖”1986年由日本慈善家种先生创立并交由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部管现。从今年起,由联合国减灾十年委员会秘书处管理。该奖由世界各国提名数以百计的高水平候选人,然后由联合同市管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领导的各大洲及各大组织的评选委员会多轮筛选,最后确定一个获奖人或单…  相似文献   

4.
10月 1 1日是今年的“国际减灾日”,其主题是“防灾、教育和青年”。这是联合国开展“国际减灾战略”活动之后的第一个“国际减灾日”,也是联合国将全球减灾活动全面推向 2 1世纪的一项主要行动。联合国对今年减灾日的活动高度重视 ,希望世界各国特别关注今年减灾日主题 ,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安南秘书长对此发表了文告。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于 1 0月 1 1日在京共同举办了 2 0 0 0年度国际减灾日专题报告会。会议邀请中国地震局原副局长陈院士作“地震和地震灾害”的报告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郭…  相似文献   

5.
灾害文化是推进减灾事业的基础。接受了灾害存在的事实后,老百姓才会考虑灾害来临时应该做什么以及能够做什么。在日本,以居民为主体的防灾组织——自主防灾会在社区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恋 《中国减灾》2013,(9X):30-31
<正>增强防灾减灾意识,识别灾害风险,掌握避险逃生技能,是世界各国应对自然灾害的重要措施和方法。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连续两年的"国际减灾日"主题与学校防灾减灾相关。建立一个涵盖政府、学校、社区的防灾减灾教育体系,是我们防灾减灾工作的当务之急。从"曲突徒薪"典故、日本的"稻丛之火"故事、2004年印度洋海啸中英国小女孩蒂莉的事例到绵阳市安县桑枣镇桑枣中学最牛校长叶志平奇迹……无一不说明在平常生活中教育普及防灾减灾知识的重要性、根本性和长效性。  相似文献   

7.
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这天,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邓朴方获得2003年“联合国人权奖”。外交部发言人在谈话中说,邓朴方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促进残疾人人权保障,为中国残疾人状况的改善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获得“联合国人权奖”当之无愧。联合国人权奖始于1966年,是联大为庆祝《世界人权宣言》发布20周年,通过一项决议而设立的。此后每5年颁发一次。中国人  相似文献   

8.
“持续发展的防灾减灾对策”国际圆桌会议在柏林召开“持续发展的防灾减灾对策”圆桌会议是由德国国际发展基金会和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秘书处联合组织召开的,1994年1月25—28日在德国柏林举行。有22个国家的55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其中包括德国联邦经济合作与...  相似文献   

9.
最近,联合国减灾十年委员会秘书处对1998年度“Sasakawa防灾奖”进行了评选,并在50多名推荐名单中预选出5个国家的人选作为候选人,经过有关国家的评选,决定将1998年度的“Sasakawa防灾奖”授予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副主任、民政部部长多...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政》2012,(4):60-61
“孺子牛奖”是全国民政系统的最高奖励项目,主要奖励全国民政系统中成绩卓著、有突出贡献和重大影响、堪称典范的工作人员,以及国内外关心、支持民政事业并作出重大贡献的社会各界人士。 “孺子牛奖”设立于1986年。1986年11月12日,民政部颁布《关于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最高荣誉奖——“孺子牛奖”的决定》(民[1986]人36号)。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政》2012,(4):60
“孺子牛奖”是全国民政系统的最高奖励项目,主要奖励全国民政系统中成绩卓著、有突出贡献和重大影响、堪称典范的工作人员,以及国内外关心、支持民政事业并作出重大贡献的社会各界人士。 “孺子牛奖”设立于1986年。1986年11月12日,民政部颁布《关于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最高荣誉奖——“孺子牛奖”的决定》(民[1986]人36号)。  相似文献   

12.
正全面提升社区防灾减灾能力是社区综合减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各地纷纷实践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作模式。在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工作中,江苏省南京市长江路社区通过系列举措扎实推进"五个一"工作模式,在提升防灾减灾意识、提高综合减灾队伍能力和推进可持续工作机制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3.
王莹莹 《中国减灾》2011,(13):18-20
汶川大地震之后,我国的防灾减灾事业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熟悉防灾减灾知识,越来越多的学校、社区、企业等将防灾减灾内容纳入到了发展规划当中。这一切都在昭示着:"全民防灾"不再是个梦想,它成为了我们为之奋斗的一颗耀眼的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0月,佳讯传来,全国政协常委、农工党中央常委、厦门大学教授张乾二荣获2001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成为福建省少数几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何梁何利基金是由香港何善衡基金会有限公司、梁軪锯博士、何添博士、伟伦基金有限公司于1994年初捐资设立的一项科技奖励基金,旨在奖励取得杰出成就的国家科技工作者,以推进我国科技进步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基金设“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用于奖励长期致力于推进国家科技进步、贡献卓著,并取得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就者)和“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用于奖励在特定学…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人民政府令第 5 7号  现发布《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省 长 李克强二○○○年七月十八日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 ,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加速我省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 ,依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结合我省实际 ,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省人民政府设立河南省科学技术奖。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包括 :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和省科学技术合作奖。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奖励在我省作出卓越贡献的科技工作者。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主…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云南省大众流域管理研究与推广中心因其在环保、扶贫及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获得2015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颁发的"赤道奖"。这一年赤道奖共收到来自126个国家的1461份提名,最终21个社区组织和项目获得殊荣。2015年12月7日,赤道奖全球颁奖仪式于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期间在巴黎举行;2016年4月22日,100多位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齐聚联合国总部签署《巴黎气候变化协定》之日,联合国2015年赤道奖中国颁奖仪式在北京联合国大楼举行。两  相似文献   

17.
精英     
在联合国“里约+20”大会以“粮食与城市”为主题的可持续发展论坛上,大会主办单位联合国社会经济事务部和环境规划署把联合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与“环境日感谢奖”颁发给全球生态恢复与发展基金会执行主席、北京绿天使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张建民,以肯定和鼓励他在为全球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做出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广东省深入实施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以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为重要抓手,扎实推进综合减灾工作。统一部署扎实推进防灾减灾工作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把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作为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构建社会公共安全体系的重要举措来抓。一是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中,提出了强化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目标要求。2014  相似文献   

19.
<正>上海市帮困互助基金会2003年成立至今,开展各类帮扶助困项目近30个,帮扶90多万人次,支出帮扶资金达8.6亿元。基金会被上海市社团局评为5A级社会组织。2010年"社区综合帮扶"项目被民政部授予"中华慈善奖"提名奖。2011年"社区市民综合帮扶项目"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优秀福利彩票公益金项目"。(一)综合帮扶项目介绍功能定位。开展社区市民综合帮扶工作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做出重要指示批示,发表重要讲话,防灾减灾救灾事业飞速发展,实现历史性变革。在持续不断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过程中,201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