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文章认为,"三个代表"思想中,居首位的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面对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挑战与机遇,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就必须大力推进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文章论证了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分析了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是激活社会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和国民经济超常规发展的动力,指出大力推进制度创与技术创新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
胡培兆撰文认为:评定剥削功罪的唯一标准,就看它是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无论哪种剥削制度,在它作为新生生产关系的反映,能促进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候,就是先进的制度。这时的剥削关系和剥削行为的存在就有历史的合理性。相反,当它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就是落后的制度,这时的剥削关系和剥削行为就失去历史的合理性。具体还可以划两个界线,一是道义观点和经济学观点界线要适当分开。二是适度剥削和  相似文献   

3.
制度在经济增长中有重要作用,北魏均田制的土地制度改革对提高当时社会生产力起到了积极作用.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农地只有同劳动力、资金、技术等其他要素一样流动,才能实现土地的有效利用,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优于资本主义制度,从社会结构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结构严密的社会。它的严密性,一是建立了一整套与社会相适应的行政管理系统,它对整个社会行使政治权力,并利用政治权力管理社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经济和文化相当落后的基础上的。通过政治权力对社会关系进行组织、领导、协调,被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方式.这种利用政治权力的合理性,是以谋取人民共同利益为根本目的。因为共产党执政,除了为人民服  相似文献   

5.
当今人力资本已成为全社会的第一资本。人力资本的创新能力是任何竞争对手都无法模仿和复制的 ,是其它任何资源都难于替代的。人力资本是先进生产力的倍增器 ,而先进合理的制度则是新生产力的催化剂。要使人力资本的创造力达到最大值 ,就须通过制度去诱导、激活人力资本的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6.
高宝柱 《党史文汇》2006,13(3):4-10
1949-1952年间我国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运动,提出了一个客观历史要求,即:按照社会主义方向,实行"经济基础的变更"和上层建筑的"变革"①,以推进国家工业化的进程.但这个要求能否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能否依照这个要求而在中国全面确立起来,却并不仅仅取决于这个基本矛盾本身的自发运动.处在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它的路线和政策制定得是否正确,推出得是否适时,即是否科学地体现这一客观历史要求,才是上述"变更"和"变革"能否胜利进行的根本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7.
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项基本政治制度,其突出特点和优势是它既不同于西方多党制,也有别于前苏联的一党制.它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是对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重大发展和宝贵贡献.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党制度的完善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搞"政治多元化"和西方多党制必然重蹈苏东覆辙.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行为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永炎  陈成才 《探索》2001,(4):54-57
本文将具有独立利益目标的地方政府引入分析框架,探讨了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地方政府制度创新有利于制度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制度体系的协调更新,有利于制度运作效益最大化.同时也指出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在实践中可能产生"地方主义"、"短期行为"等行为偏差.因此,必须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微观主体以及地方政府各种成员的相互关系加以调整,构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微观主体三者良性互动的制度环境,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才能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公务员法是规范公务员从政行为的基本法,其颁布实施,对推进我国廉政法制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监督约束保廉"和"激励保障促廉"是公务员法廉政制度设置的突出特点.本文从这一特点切入,通过对公务法内容的梳理,勾勒了公务员法廉政制度的概貌,并对每项制度的含义和廉政功能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李格 《党的文献》2005,(6):68-7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政府制度,在沿革上与中央政府不同,它继承了秦代和元代继续下来的传统地方官制,是在继承历代地方政府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的,沿用民国旧制,仍以"省"、"县"作为地方行政区划和一级政府;曾一度建立的"大行政区",其地方政权模式可追溯到清代.这种地方政府制度,是由历代兴革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1.
企业适应制度环境的要求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制度环境中的意识形态、政治话语和经济体制是影响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关键因素。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是一个历史范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是对其所处发展型社会历史阶段制度环境的回应,是在"财富共享和谐社会"约束下的理性选择,培育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应该发展和谐社会政策范式下的非市场治理机制,关注企业行为理性的制度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2.
邓凤臣  孙宝元 《求实》2005,(Z1):29-30
1993年8月14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出台,标志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初步形成.这项制度的建立是一个渐进决策的过程,按部就班、修修补补的渐进主义或许看上去不像是英雄,但它作为足智多谋的问题解决者在决策领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度.中国公务员制度不搞"政治中立",不搞"两官分途",注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有鲜明的制度特色.建立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举措其最具突破性的贡献就是确立了经过竞争性考试择优录用公务员的基本原则,从而为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创造了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制度伦理观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指针 ,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理论问题的过程中提出的。这一制度伦理思想为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指导作用。一、制度合理性的客观依据和标准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邓小平首先确定了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伦理评价的客观依据即生产力标准。生产力标准提出的实质是针对计划经济时期制度伦理思想中制度价值原则的单一性所带来的严重弊端。它的提出是建立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基础上。“解放思想 ,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14.
《求实》2014,(5)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为中国经济社会下一步发展勾画出了一幅实实在在的改革蓝图。这种实在体现在它"制度建设"的总目标上,而作为全面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政治体制改革更以"制度建设"为题,以各种"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用制度建设深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以制度建设为视角,学习探讨《决定》在政治改革部分的有关论述,以此来把握三中全会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5.
"言官谏诤"是我国封建社会一项独具特色的、重要的行政监督制度.它早在尧舜时代就已萌芽,从秦代起向制度化过渡,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发展,唐代趋向完备,一直延续到清朝.认识历史上的"言官谏诤"制度对创新行政监督制度大有益处.我们应该以史为镜,广开言路,弥补缺失的内部舆论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6.
计划票证是计划经济年代大量发行的计划供应的凭证,原本是权宜之计的计划供应因计划经济体制所致的"体制性短缺"而变成了一项影响深远的制度.国家通过计划票证的垄断性分配掌控了人们基本的"生存性生活"这一私域,在计划票证的背后是复杂的制度、意识形态的安排以及相互交织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网络,它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社会主义社会的制度结构、社会运行状况乃至人们的思想、观念与行为,以至于我们可以用"票证社会"来指称传统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化转型中的文化与制度关系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将文化和制度分别界定为文化观念和"正式规则".其实,归根结底说来,文化观念的形成和积淀、制度的形构和变迁皆导源于人类的社会生产实践;就历史发展的特定阶段而言,文化观念是制度的发生学意义上的直接来源.文化观念在不同的内源性和外源性制度变迁模式和制度变迁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作用,需做具体分析.如此才能超越"文化是体制之母"和"制度决定文化"的循环论证.从文化视角分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制度及其变迁,突破了传统意义上把文化作为"剩余变量"排除在制度之外的做法,有利于为中国的制度变迁提供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8.
美国学者道格拉斯·诺思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度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犤1犦制度作为一种社会“秩序”的保障和前提,使得任何制度的设置、变迁、创新都对所有社会成员和个人的行为有一种支配作用,它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模式,并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选择。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党政机关作为推动和维护国家政治体制、经济体制运作的前沿阵地,其自身首先就应不断加强和完善各种制度建设,监督规范其行政人员的行为,这也是党政机关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腐败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过程中不相适应的部分在组织行为、行政行为、道德情操、个人生活方式上的反映。它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科技水平,经济基础中的经济管理方式、分配形式和个人消费方式,上层建筑中的干部人事制度、司法体系、监察制度和思想文化发展状况、社会的道德水平、历史的文化传统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  相似文献   

20.
刘康 《探索》2001,23(5):11-13
江泽民"七一"讲话是一篇理论创新的杰作,处处体现着创新精神.在关于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论述中,就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观点.一是提出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一概念,把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与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联系起来;二是提出了生产力在性质上有先进与落后之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先进生产力推动的;三是对劳动者的构成以及在生产力中的作用进行了新的分析;四是对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作用作了进一步的肯定,认为它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