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计诚信仍然是我国当前会计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要深刻认识目前会计诚信缺失的种种现象,认真剖析诚信缺失的深层次原因,从根本上提出治理会计诚信缺失的应对措施。寄希望于政府及会计界人士能尽快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提高经济生活中的会计诚信水平。  相似文献   

2.
文必红 《理论月刊》2012,(4):160-162
诚信道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和和谐社会建设意义重大,目前,我国社会诚信道德缺失现象严重,诚信道德缺失的表现多种多样,对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危害很大,原因也比较复杂。但是,只要全社会都动员起来,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完成构建社会主义诚信社会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诚信缺失背后的社会机制缺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社会信用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是每个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成员立足于社会的必要条件。诚信缺失,不仅危害经济社会发展,破坏市场和社会秩序,而且损害社会公正,损害群众利益,妨碍民族和社会文明进步。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诚信缺失、道德失范问题,受到各界广泛关注。正确和理性认识当前我国诚信社会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深入分析导致诚信缺失的现实原因,探讨构建诚信社会的有利条件和可行道路,是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诚信问题至今仍困扰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全社会必须重视并从多方面进行治理和解决.失信原因说千道万,最根本的还在于整个社会制度性环境不良、诚信作用机制和支撑保障条件缺失.制度安排是诚信的基础,应当在产权制度、法律信用制度、政府诚信制度等方面进行建设,才能有效遏止失信的蔓延.  相似文献   

5.
诚信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谐社会应该是讲诚信的社会,没有诚信就没有和谐社会,诚信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石,我们不能企望在一个诚信缺失的环境中构建和谐社会。然而,就我国当前情况而言,诚信缺失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其中企业、个人甚至有的政府管理部门都在以不同程度、不同方式扮演着诚信缺失的角色。诚信缺失对我国社会生活各方面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失信让社会付出了巨大代价,单就经济方面讲,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统计,因诚信缺失引起经济秩序混乱而造成的无效成本,已占到我国GDP的10%~20%,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近6000亿元…  相似文献   

6.
刘忠于 《湖湘论坛》2007,20(5):81-82
经过党和政府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国社会的诚信缺失问题得到了不断的改善,但由于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新问题不断涌现,各种制度还处于完善的过程中,失信问题有所抬头.本文在阐述转型期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危害,并提出了建立诚信社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前地方政府诚信缺失的现象是与建设服务型政府、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极不适应的.如何增强地方政府诚信,进而实现服务型政府建设目标,是当前的一大问题.本文从实际出发,考察了我国地方政府诚信缺失的现状,并对造成这种诚信缺失的原因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诚信建设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寅 《前沿》2005,(12):39-43
当前我国出现大量的诚信缺失现象,主要是人们对市场经济与诚信行为的关系认识不足,造成诚信建设的措施不当,使我们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面临着重大的风险,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诱发了各类非诚信行为,使经济活动的成本加大,致使整个经济社会潜伏着巨大的不安定因素。本文辩证的阐述了市场经济与诚信的关系,从经济学的视角探讨诚信的获益机制与制度安排,并提出了诚信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关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改娥 《前沿》2004,(8):41-42
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 ,社会普遍失信的原因很多 ,但政府的信用缺失是一个很重要的诱因。因此 ,要建立诚信社会 ,必须先建立诚信政府 ,从增进政府公务人员的信用观念入手 ,建立公务人员的信用档案 ,加强政府诚信的法律和制度建设 ,使政府诚信成为社会诚信的定心盘 ,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诚信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
盛柯 《人民论坛》2014,(2):68-70
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基石,其在社会诚信体系的建构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示范性和推动性作用.目前我国一些地方政府诚信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诚信意识,弄虚作假现象较为严重;二是缺乏公平意识,地方保护主义较为严重;三是缺乏守法意识,政府违法现象时有发生;四是缺乏服务意识,角色缺位现象仍然存在.文章提出了建构“诚信政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政务必须以诚信为本,社会诚信建设应该以政务诚信建设为核心。政务诚信的主体是党委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强调党委政府在行使公权力过程中如何进行政务诚信建设,进而维护党委政府在公众中的公信力,做到"取信于民"。制度层面、文化传统层面、社会心理层面和行政技术水平层面等多因素合力的叠加共同导致了今天政务诚信的缺失。当下应该对症下药、标本兼治,既要大力推广电子政务的发展、提升政府行政科学化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政务工作队伍,建立健全政府诚信的考核、监督、制约和惩治机制,逐步培育民主政治的土壤,从根本上解决政务不诚信现象。  相似文献   

12.
创新会计管理制度 依法治理诚信缺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计诚信缺失是当前我国会计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会计学界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毋庸讳言,会计诚信是个道德问题,但如果仅在道德层次上进行探讨,将会计诚信缺失归咎于个人的道德品质,未免失之偏颇。因为从当前看来,我国会计管理制度自身的缺陷才是造成会计诚信缺失的深层次原因。虽然我国的《会计法》《会计准则》和《财务通则》都对会计核算制度和法律责任作了详细规定,但还远不能适应我国加入WTO的新环境下会计制度亟须与国际接轨的需要,特别是会计造假事件的频繁发生,对我国依法治理诚信缺失,创新会计管理…  相似文献   

13.
诚信的社会价值及其维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诚信关系着社会稳定,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关系着人自身的发展。诚信的社会价值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推动社会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社会生活中,诚信缺失比较严重,因此,要加强诚信教育,营造诚信的社会氛围,强化对诚信的社会监督,并且做好诚信保障的基础性工作,进而从根本上克服诚信危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出现了较为普遍和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社会和经济问题。虽然近些年我国在社会诚信体系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目前来看诚信建设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亟须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以信用信息系统为核心的社会诚信  相似文献   

15.
社会诚信缺失,不是简单的社会问题,而是关乎"天下兴亡"的根本问题。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生产生活及思想文化环境将诚信缺失者的施展空间压缩到了难有"用武之地"的程度。当下中国诚信的社会性条件和要素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崩解了,而新的相应的社会性条件与要素还没有建立起来,社会诚信机制的构建需要综合施治。  相似文献   

16.
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失去了诚信,就意味着失去了未来。政府作为国家政策、制度的制定者、执行者、监督者和示范者,在诚信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政务诚信一旦缺失,势必误导、诱发、膨胀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的缺失。政务失信加大了国家的政治成本、管理成本、社会成本和道德成本,加据了信任危机、降低了行政效率、影响了社会和谐、导致了道德滑坡。所以,要切实解决我国社会诚信缺失和道德失范问题,必须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入手,这本身既是一种诚信的表现,同时也抓住了解决问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柳涛 《乡音》2014,(11):25-2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诚信日益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受到普遍关注的重要话题。人们更注重追求利益的时候,反而忽略了自身道德建设。诸多的不诚信行为损害了中华民族曾经以"信"为做人第一要义的道德精神,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诚信缺失成为了国际社会攻击我国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加强和完善政府诚信建设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王文静 《人民论坛》2012,(23):78-79
目前,我国诚信评价、监管、惩治体制还不完善,社会中存在大量企业失信行为,迫切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诚信体系。根据多方调研,文章对中小型企业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原因予以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以期对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诚信体系给予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论当代中国的诚信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社会生活中诚信缺失问题日益凸显,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造成很大危害。本文在阐述现代诚信结构特点基础上,对我国政务、商务和社会领域存在的诚信问题,从社会转型影响、传统文化历史局限、社会建设相对滞后、信仰淡漠导致的动力缺失以及诚信约束体系缺位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坚持强化道德引领与完善利益约束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努力构建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体系,以提高政务诚信水平为引领,以公民个体道德素养培育为基础,把树立共同社会理想与实施分层信仰引导结合起来,发挥政务诚信的社会引领、统摄效应,建立科学统一的社会征信系统,优化调整社会维信结构等全面推进诚信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诚信缺失现象是社会道德的一种倒退,它的蔓延和泛滥必然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 响。由于合同事实上相当于当事人自己许下的诺言,违约属于典型的诚信缺失行为。合同案件中 的诚信缺失行为表现出高比重、多主体、多领域等特点,其产生的原因有社会原因和个体原因等,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制约机制。我国应建立诚信网络机制,以此对诚信缺失行为进行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