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美国的坎贷问题已经全面升级为“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给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造成了重大的冲击,美国金融体系面临重组、美国经济增长模式被迫转型、全球经济秩序可能发生深刻变化。美国新一轮金融危机是对全球化下的流动性过剩、宽松的货币政策、过度的金融创新、非审慎金融监管以及过度的信贷消费的一次清算。美国新一轮金融危机发出警示:必须关注制度缺陷、流动性易变性和全球化的风险收益,必须协调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必须加强货币当局的最后贷款人作用等。  相似文献   

2.
全球金融一体化对我国金融安全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际经济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WTO ,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也将会随之加快 ,国际金融体系对中国国内金融和经济的影响将不断加深 ,届时 ,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金融监管当局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能力、我国的金融主权必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为有效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 ,保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 ,以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在90年代国际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背景下,经济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加入WTO,标志着我们正式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在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对我国的经济安全也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研究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具有重大的意义。(一)对金融安全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就是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向全球扩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金融体系成为市场配置资源的主要渠道。一个国家金融市场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经济主权的安危,是一个国家经济安全最主要的…  相似文献   

4.
2008年金融危机强烈地冲击了世界金融监管体系,使得非正规金融逐渐走进监管者和公众视野。美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和中国的民间金融体系同为非正规金融的组成部分。金融监管政策的调整根植于金融监管理念的变化,即怎样平衡金融自由与金融安全。在漫长的金融发展史中,美国的影子银行不断发生样态衍变,金融监管者也在不断找寻金融监管理念的平衡点。逐渐深化金融领域改革的中国,也必须要调整金融监管理念,理性面对民间金融体系的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金融监管治理框架与指标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监管机构作为金融中介的领导性机构,在监管金融中介有效运行、提高金融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监管机构的健全是金融机构稳定高效运行的前提。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对我国的发展尤为重要。监管治理要有一定的独立性,实行问责制,要有透明度。还要借鉴国际上监管治理的先进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6.
当前,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洗钱和发行虚拟数字货币(ICO)等金融犯罪活动,严重影响了我国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通过分析区块链金融犯罪的历史轨迹发现,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体系在法律制度、监管主体责任、技术手段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因此,为有效打击区块链金融犯罪,维护我国金融秩序的健康运行,必须从监管主体、法律体系、技术创新以及国际警务合作这四个层面进行全面制度优化,以确保我国金融秩序及货币体系的稳定和安全。  相似文献   

7.
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保持金融稳定,是顺利推进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基础,是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必要条件,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加入WTO使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来自外部的风险与日俱增,如何在获得开放利益的同时确保民族金融安全,已成为我国现在必须着手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资本账户开放直接关系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稳定与安全,需要一系列相关经济条件或配套政策措施与之适应、配合:(1)保持健康的财政及货币状况,实行弹性的汇率机制,保持可维持的国际收支结构;(2)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国内的金融自由化、金融深化和金融发展,消除国内金融体系的扭曲,大力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确保金融体系稳健、高效运行;(3)对国内企业进行系统改革与重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良好、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9.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强监管是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保持金融稳定,是顺利推进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基础,是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必要条件,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证”。而要有效防范金融风险,首先必须对金融风险的形成原因有清醒的  相似文献   

10.
试论我国金融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市场是市场经济体系的动脉。金融体系的安全、高效、稳健运行,对经济全局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由于金融业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且又是一个特殊的高风险行业,一旦发生金融危机,很容易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引起连锁反应,引发全局性、系统性的金融风波,殃及整个经济生活,导致经济秩序的混乱,甚至引发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金融安全,最终就没有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因此,金融危机与金融风险防范已成为各国特别关注的问题。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使得提高…  相似文献   

11.
入世为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但入世后由于金融全球化、信息化以及我国在金融体系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的较大差距,我国金融业将面对巨大冲击,面临更多更复杂的金融安全问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不仅要改革和完善我国金融体系,同时要求我国加强与国际社会的金融合作与协调,关注WTO的运作,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国际金融法规建设,参与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程、进展和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改革经过2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进展和成效:从职能、体制和运作方式上基本实现政企分开;推行公司制,初步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框架已现雏形;国有经济布局得到改善;各项配套改革向前推进,国有企业负担有所减轻;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今后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有所下降,但是它的资产和产出总量将逐步增大,并继续发挥主导作用;新的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将通过不断探索而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的组织形态和运作方式趋于多样化,大批国有独资企业将被改造成为股份制企业;解决下岗职工安置和再就业问题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对虚拟经济与金融市场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融业全球化、虚拟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虚拟经济作为一种无形经济形态,对我国经济在加入WTO后尽快融入世界经济的潮流发挥了巨大作用。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加强有力的法律保证、推动适时的政策调整等措施,必将促进实体经济的良性运行,实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金融风险的防范与信息披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对金融风险的防范成为整个经济安全的核心。信息披露制度是金融机构防范风险的内控机制和外控机制的有机结合点。我国需要完善有效的金融业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15.
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关键是要淡化政府在国有资产运营中的行政干预。为此,我国必须设立国有资产管理专司机构,正确界定国有资产的历史使命,充分调动中央与地方在国有资产管理上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国有资产发挥其作为调节社会经济的重要手段的作用,从而使国有企业改革摆脱困境,真正实现企业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成功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源自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国民经济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事实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巨大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坚持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坚持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7.
拉美国家普遍具有金融脆弱性这一特征。这一现象归因于结构缺陷、汇率制度僵化、过早金融自由化、高度财政赤字化和债务化等多个方面。它带给发展中国家的启示是应选择适宜的汇率制度、外汇与债务管理制度、宏观经济政策 ,以期保持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家财政治理能有效推动国家经济建设与国防能力建设的协调发展。当前,我国外部环境正面临着复杂变化,要想改变“修昔底德陷阱”等固有观念,需要通过国防财政治理来提升财政在国防建设规划中的职能定位,持续强化财政战略规划统筹经济和国防的能力,及时消除潜在威胁,稳定地缘政治安全。国家战略、安全与国防财政治理天然地具有统一性,国防财政治理的效能越高,国家规划战略应对潜在安全威胁的选择性就越多,就越能巩固国家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目前实行的金融监管体制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这种监管体制面临诸多挑战,主要是金融开放政策、金融创新、金融整合发展的挑战。通过借鉴国际经验,可以发展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  相似文献   

20.
我国当前正处于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关键时期,在体制转轨过程中,国内金融市场一度出现了混乱和无序,金融违法、违规现象频发,金融诈骗罪突出,严重扰乱了我国的金融秩序,阻碍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因此,必须重视金融诈骗罪的预防,即:宏观预防与对策;微观预防与对策;特殊预防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