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贯彻全会(决定),需要我们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因地困企制宜去大胆探索,从方法论上加以准确把握,努力开创国企改革的新局面。第一,《决定)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作出了系统而全面的总结,进而提出国企改革和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问题。20年来,围绕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这一中心环节所开展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到“利改税”第一步、第二步;再到实行“承包责任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实行“利税分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企改革步步深入,国家与企业关系的调整走过了从“利益约束”、“…  相似文献   

2.
国企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能否搞活国有企业,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都具有重要意义。从我国国企改革的历程来看,从放权让利到经营责任制,从转换机制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我们已做了很多努力,但直到今天我们仍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国企改革的任务还相当艰巨,问题也相当突出。那么,国企改革的难点何在呢 ?  第一,政企分开。这个问题说了 20年,改的结果是政企更加不分。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政府的职能部门,习惯于把自己分管的国有企业当作自己的“领地”,分而治之,谋取利益。…  相似文献   

3.
今年“两会”召开前夕的3月1日,某大报发布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十大问题之一——“推进国企改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发表了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负责人的署名文章《国企改革步人倒计时阶段》,称“这一轮国企改革试图解决‘深层次矛盾’,即以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为目标。这对绝大多数国有企业而言,意味着必须实现‘战略退出’,将其改制成为非国有企业。这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变革……”。如果是学界的观点,姑且听之,学术“自由”嘛,但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的研究中心主要负责人,抛出如此观点,则让人感到惊诧和难以理解。  相似文献   

4.
从放权让利开始到利改税,从企业承包制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27年风雨兼程。今年是改革攻坚年,需要强势推进,有关改革动力足与不足的问题再次浮出水面,审视国企改革,也许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张涛 《北京观察》2014,(7):10-13
正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了深水区,正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改革正由单兵出击、自发探索向整体推进、理性设计转变。1978年,国企改革拉开了大幕,从让利放权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企业上市到建立国资管理机构,国企改革逐渐进入了深水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历史机遇再次到来。虽然有关国企改革的争论仍未停歇,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新一轮国企改革方案的出炉,国企改革即将进入"快车道"。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国企难题中,最显而易见的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选拔问题,这已被三年来诸多国企改革脱困的实践所证实.最近,我们采用国家统计局制定的企业综合效益评比方式,将武汉市283家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资料评估排序,用效益增长位居前20位的企业与其它企业进行分析比较,发现近三年来,在其他企业利润以20%-30%速度递减的同时,这20家企业的利润却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是全市工业企业的佼佼者.透过这一现象,我们通过分析发现了一个共同的事实,即这些企业近几年来都成功地选配了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且在选配方式上有着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国企改革已成为近几年我们关注的热点,国企改革从利改税、放权让利到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从单项改革到配套改革,进而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不可否认,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国有企业在经营机制、产权制度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整体来说国企还处...  相似文献   

8.
去年3月,中国政府宣布,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并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在,时间已经差不多过去两年,离此目标设定的日子越来越近。在紧锣密鼓积极筹备共和国50周年大典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于国庆节前夕为部署国有企业下一步的改革和发展专门召开中央全会,通过了《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表明国企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而且时不我待。一提起国企改革,人们恐怕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中国的老工业基地辽宁、改革开放的政策试验区深圳、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上海,这些地方…  相似文献   

9.
赵昌文 《人民论坛》2012,(15):32-34
一些研究表明,1990年代的大规模国企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国有企业的效率,甚至到2006年、2007年国有企业效率已经较接近非国有企业的效率,这一点从净资产收益率可以明显地看出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专家调查组撰写的《振兴国湖企的“武汉之路”——关于武汉市国有企业实施资本营运的调查》一文(载《江汉论坛》1997年第9期),在经济理论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对国企改革的实践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自1996年中央把“下岗分流,减员增效”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实现三年脱困目标的重要条件以来,国有企业普遍进行减员,到目前为止,净减国企职工近1700万,减员率达22%。不容置疑,减员为企业效益的提高和国企改革进程的推进,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说明减员增效是国企改革的必然选择。但减员增效是有条件的,如果条件不具备,减员未必能增效。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不仅存在,而且不少,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减员以后效益不仅没有提高,而且继续下降,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严峻事实。提高经济效益是国企改革的中心任务,减员的目的是增效,国企究竟如何创造条件,实现减员增效?笔者就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一、国企经营者选择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搞好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其中核心的一点是国企经营者选择管理机制的改革。因为人是企业之本,作为国企的经营者更是根本中的根本。国企改革的所有举措如果离开了经营者选择管理机制的改革,会变得困难重重。这也是这些年国企改革的一条重要经验。1.改革选择管理体制是当前国企脱困的题中之义。长期以来,国企发展一直不很理想。这其中固然有许多客观原因,但从国企经营者的角度看,尽管也不乏优秀人才,但对现代经营管理知识掌握一般、市场营销和创新能力相对缺乏等问题明显存在,这反…  相似文献   

13.
张旭 《中国保安》2008,(4):25-27
1984年7月25日,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从原来的国营企改制为股份制企业。自此,"股份制"伴随着中国改革特别是国企改革的推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浅入深,成为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形式。股份制扎根的领域也越来越广,越来越深,覆盖范围从最初的零售业一直扩大到汽车制造业、银行业,乃至军工产业,等等。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从"积极推行股份制",到"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到"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中央已经充分认可了股份制在国企改革中难以替代的巨大作用,并将之视为适应经济市场化发展,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主要道路。一直以来,保安服务企业由公安机关开办经营,由此产生的弊端日益显露,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发展。为解决运作中的矛盾,一些企业尝试改革经营模式,走股份制之路。成效到底如何?本刊记者选取兰州市保安守押有限公司、昆明保安集团等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与交流》2006,(2):39-39
国企改革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企改革的核心问题来看,目前国企改革的方向错了。事实上今天的改革已不只是“郎顾之争”,其方向性问题需在国家、企业、市场的大坐标内重新确认。企业发展是在国家、企业、市场的三维坐标系中,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提高了我国经济的运行质量,加快了经济转型的速度。然而,在国企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对此如果处理不当,势必产生消极后果,甚至激发为对抗性矛盾。因此,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正确处理好国企改革中的人民内部矛盾,保证国企改革的深入进行。  一 坚持发展,不断增强企业实力,是解决国企改革人民内部矛盾的关键  邓小平曾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这一英明论断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因为只有发展,才能为…  相似文献   

16.
国企改革战略重点阶段性转移是指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企改革大方向指引下,以十五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国企改革战略重点已由解决“产权清晰”和“政企分开”的问题转向解决“权责明确”和“管理科学”的问题,即把国企改革的重点由解决国企的外部关系问题转向解决国企的内部组织领导制度问题,也就是转移到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的阶段。需要指出的是,国企改革战略重点的阶段性转移并不意味着前一阶段关于“产权清晰”和“政企分开”的问题已经解决得很彻底,而是改革协调进行的需要。因为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17.
时讯     
《创造》2014,(9):8-10
正云南省国企改革筛选出33个省属企业项目近日,省国资委筛选出33个省属企业项目对外进行招商合作,发展混合所有制。以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迈出了全省国企改革的一大步。按照积极审慎原则,省国资委筛选出33个企业项目名单进行公告,涉及企业23户、项目10个,企业和项目资产总额约220亿元,计划新增投资约330亿元,共计约550亿元。一次推出33个省属企业项目,无论是规模还是启动速度,都走在了全国前列。这批项目行业分布广,既有云南省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有下一步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广泛  相似文献   

18.
晋思超 《创造》2002,(12):6-7
早在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当时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了用于现代化发展战略的蓝图,邓小平提出了我们都熟悉的“三步走”的战略构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国企改革出现了与俄罗斯国有企业改革相类似的问题。为使我国的国企改革少走弯路,本文从俄罗斯国企改革的历程出发,研究其在改革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总结了给我国国企改革带来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我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国企改革至今已20年了,期间经历了放权让利,两步利改税,承包经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几个阶段。前几个阶段的改革都是在传统国有产权构架不变的前提下让渡部分经营权,而不是根本性的产权制度改革。在产权问题上,又是依照传统的观点,只把货币(物质)资本看作资本,而忽视人力资本的作用。笔者认为,要深化国企改革,在人力资本产权问题上有两个原则性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明确。一、关于人力资本和企业所有权近年在国企改制中很多地区将“谁投资,谁所有”作为产权界定的唯一原则。笔者认为这是不很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