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体现了世界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一般规律,与当代西方现代化理论的某些内容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一致性;然而,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形成主要是与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更多地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的特殊规律,因而与当代西方现代化理论存在着本质的区别;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超越了当代西方现代化理论.  相似文献   

2.
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现代化思想代表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实现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认识和探索。它们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一次巨大嬗变,标志着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实现现代化,重构中华民族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构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史进程的悲壮主题,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思索与奋斗、光荣与梦想。新民主主义革命开辟了通向现代化的现实道路,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先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终于“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毛泽东、邓小平是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两位巨人。毛泽东与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和实践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两个里程碑。一、走出历史的…  相似文献   

4.
郭萌 《前沿》2005,2(4):9-11
现代化是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20世纪30年代中国自由知识分子曾就中国现代化问题进行了讨论,但未能付诸实践。在改革开放中,邓小平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命题,将对外开放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实现现代化目标,使中国的现代化从理论探索转化为亿万人民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奋斗历程,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再到江泽民,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进行了长期艰辛探索,终于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前人没有干过的一项伟大事业,必须不断探索,才能有所前进。社会实验就是邓小平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方法。本文试对邓小平这个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为中国早日实现现代化,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从我国实际出发,对我国的现代化进行艰辛探索,为中国现代化事业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认真总结这段探索历程,可以得出很多启示,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8.
作为党的第一代、第二代的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农业现代化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重新科学分析和深入理解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农业现代化问题的思想,对于总结我国农村改革的经验教训,抓住机遇,进一步推动农村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迎联 《理论月刊》2004,(10):26-28
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农村改革与农业发展的思想。这些思想涉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为中国农村经济迈向现代化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在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形成的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思想是邓小平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础。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在全面把握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通过对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总结,创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相似文献   

11.
孔祥宁  胡伯项 《前沿》2004,2(9):14-19
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规划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宏伟蓝图 ,成为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核心 ,使中国现代化战略与目标明确化、具体化、定量化、阶段化 ;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中国化必然的逻辑结论 ,是典型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从而使中国现代化打上了鲜明的中国特色的文化烙印。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与西方现代化理论相比 ,有一致的方面 ,但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别 ,至少在四个方面超越了西方发展理论 ,显示出其科学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对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是认识的深化 ,理论的发展 ,目标的提高 ,追求的升级。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 ,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精髓 ,系统地探索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科学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如何走等一系列根本的现实问题。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对于在新形势下 ,继续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把我国现代化建设推向一个新阶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国社会经历了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创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三次历史性巨大变迁,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进行政治创新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孙中山的政治创新主要表现为对中国社会建立民主政体的探索,形成了“宪政”图式;毛泽东的政治创新主要表现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形成了“人民民主”图式;而邓小平的政治创新,主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现代化的基本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邓小平政治图式的核心概念。 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发展问题,择定了基本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首先,中国的现代化必须走自己的道路。 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提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的情况,走毛泽东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的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邓小平认为…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党的第一代、第二代的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农业现代化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重新科学分析和深入理解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农业现代化问题的思想,对于总结我国农村改革的经验教训,抓住机遇,进一步推动农村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中国进行政治制度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系统、基本内容、建设原则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邓小平政治制度建设思想。这一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7.
百年凝眸     
今年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怦然心跳,回首凝眸。邓小平的一生和中国的命运紧紧相连。“未出土前先有结,凌云深处总虚心”。邓小平的人生道路崎岖不平,一生经历了三次大的挫折,其中的任何一次都是常人难以逾越的,而他不仅没有被压垮,反而越挫越勇,他不断探索,最终成为中国改革开放路线的总设计师,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富强之路。“他是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领袖”。他以伟人的胸襟和超人的胆识,制定改革开放的政策,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因为邓小平,中国有了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有了现代化的深圳;因为…  相似文献   

18.
吕斌  栾雪飞  孙海杰 《前沿》2010,(5):26-28
邓小平对国际战略的谋划和对中国现代化的构建,是其中国发展战略的内外两方面。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多极化的世界格局趋势,国家利益的维护和拓展,科学认识世界战争问题,警惕西方国家针对中国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构建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公民素质的完整的体系,科学回答了中国现代化必须回答的问题;后邓小平时代的党的领导集体丰富、完善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和现代化构想。  相似文献   

19.
江泉 《前沿》2004,7(11):9-12
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开拓者 ,曾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过一系列正确的思想 ,也有过严重的失误。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既继承了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中的有益成果 ,又在新的实践中进行了新的理论创新和超越 ,从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集大成者。本文试就邓小平对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继承 ,特别是邓小平对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超越进行了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做出了开创性贡献,邓小平理论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具有奠基性、长远性指导意义。邓小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定正确的思想路线,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科学水平,对改革开放条件下执政党建设和现代化建设规律进行了新的探索,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