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晏城,是山东齐河县县府所在地,春秋时为齐国所属,乃宰相晏婴之封地,并因此而得名。千百年来,它宛若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九曲黄河这条美丽的玉带上。晏城虽小,却因晏婴而名留千古;晏婴虽殁,却在黄河岸边点亮了一盏千古不灭的明灯! 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中说,晏婴,齐国“莱之夷维(今山东高密)人也”。他是齐国贵族晏弱的后裔,世袭父位,做了卿相。后因相国有功,被  相似文献   

2.
齐河县地处鲁西北平原,黄河北岸,与省会济南隔河相望。总面积1411平方公里,辖9镇5乡,总人口60万。古称祝阿,县城驻地晏城镇为春秋齐国正卿晏婴封邑,由此而得名“晏”,晏婴在此筑城修宅,谓之“晏城”。境内有晏婴祠、东汉古墓、龙山文化遗址,是龙山文化发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3.
晏婴是春秋末期的齐国宰相。有一次,他正在家中吃饭,突然齐景公派人到他家来了,他得知这位大臣还没有吃饭,便将自己的饭分出一半请客人吃,结果客人和他都没吃饱。使臣回府后,就把这件事告诉了齐景公。景公昕后,十分感慨地说:“晏婴家里这样穷,我却一点也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啊!”于是,便派人送一大笔钱给晏婴,让他作为招待宾客的费用。可晏婴坚决不收,一次又一次地向来者陈说,  相似文献   

4.
梁发芾 《廉政瞭望》2009,(10):62-62
春秋时的齐国,有两个著名的宰相,一个叫管仲,一个叫晏婴。两个人都很有名,但是两人的生活趣味大不相同。管仲生活奢华,而晏婴极其俭省。更加有趣的是,当时和后世的思想家、评论家对两人都很不赞成,他们批评管仲奢侈逼上,同时也指责晏婴俭朴逼下。原来奢侈可恨,过分节俭也不见得是美德。  相似文献   

5.
<正>(1)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利用特权生活腐朽堕落,奢侈之风异常盛行。晏婴虽然身为辅相,却大力倡导简朴节约,且身体力行,"食不重肉,妾不衣帛",以清廉节俭为齐人所称道。(2)有一天,晏婴正在家里吃饭,齐景公派大臣找他商量国家大事,晏婴听说大臣还没吃饭,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大臣一半。不仅饭菜是粗米蔬菜,而且大臣都还没吃饱。  相似文献   

6.
晏子其人     
(接上期)三、晏子的历史地位晏子生于乱世,用于穷时,仕于庸主,一生勤勉,赍志以殁。春秋末期的齐国,早已失去霸主地位,大臣中虽有晏婴这样的贤相,君主中却无齐桓公那样的明王。齐景公时的齐国,国弱民贫,危机四伏,其衰而不亡者,实赖晏子之力。齐景公固庸劣之君,但他效法当年桓公用管仲的故事,将治国的重任交给晏婴,把国君的尊荣享乐留给自己。因此,尽管齐景公荒淫无道,仍能保住宗庙社稷,列于诸侯之林。管仲之时,百家争鸣、诸侯争霸,齐桓公雄才大略,对管仲言听计从,君臣相得,故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晏婴之时,礼…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0,(11):79-79
钱多坏德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主张诛不避贵,赏不拾遗,重视生产,反对厚赋重刑。其个人生活简朴,认为钱多会败坏自己的道德。 一次,齐景公派使者访他。晏婴将家中仅有的饭食与使者分吃,两人都没有吃饱。使者回去禀报景公,景公立即派人送来大笔金钱。  相似文献   

8.
《史记·管晏列传》写了两个春秋时期的著名宰相——管仲与晏婴的故事。初读的时候,还以为司马迁将管仲与晏婴合传是因为二人皆是有功于齐的名相,后细细品味,方悟出司马迁之深意。  相似文献   

9.
叶茂 《廉政瞭望》2011,(7):68-68
春秋名士晏婴有个故事。一天,齐景公去晏子家赴宴.正觥筹交错间,齐景公突然醉意道:“我们君臣相处已是多年,而我却从未见过你夫人,这是为何?不如邀与同席,也让我见识见识夫人的风采。”  相似文献   

10.
为官者的座右铭○郭凤歧晏婴是春秋时代齐国的名臣,他在27岁时,就当上了齐国的卿大夫。此后,经历了56年的宦海生涯,历事灵公、庄公、景公三朝,其忠勇直谏、节俭奉公的人格深为同时代的孔子所称道。晏婴为官以“立德”为本,他有一句著名的座右铭:“富而不骄者,...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中国历史上,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是充满智慧的人物。他的事迹和传说在先秦两汉其他典籍中也有大量生动的记载。《晏子春秋》是战国人搜集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的一部历史典籍,共8卷,215章,全部由短篇故事组成,多侧面地记叙了晏婴的言行和政治活动,反映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品格。一、晏子为官治国道德品行的历史光辉晏子生活在春秋末期,一方面,周天子的权力和威望江河日下,诸侯之间争斗不断,战争频繁;另一方  相似文献   

12.
在春秋时代的政治家中,晏婴是与管仲齐名的。晏婴,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相传为战国齐人所作的《晏子春秋》一书,以近乎历史笔记小说的形式记录了晏子的思想言行,给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美谈。其中一段有关“晏子之御”的记载,至今读来,犹觉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3.
郭庆晨 《党课》2012,(23):87-88
晏子,即晏婴,春秋时期齐国的上大夫,亦即宰相。晏子颇有治国才能,辅佐国君齐景公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相似文献   

14.
李小红 《党课》2010,(2):78-80
晏婴,字仲,谥平,后世又称晏平仲,尊称晏子,夷维(今山东高密)人。他出身齐国高门贵族晏氏,是上大夫晏弱之子,继父位任上大夫,历任灵公、庄公、景公三朝,是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辅政长达40余年。  相似文献   

15.
晏子说“毁”“誉”夏风晏婴(?一公元前500年)是春秋时代齐国夷维(今山东高密)人。齐灵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56年),其兄晏弱去世后,继任齐卿,仕灵公、庄公、景公。齐景公在位时,晏婴被派到东阿当地方官六年。前三年,“政声”不好,骂声不断。齐景公听到的...  相似文献   

16.
生活在济宁,就愿意了解济宁。众所周知,济宁是以济水得名的,但若考察一下济水故道,现在的济宁城与济水却相距甚远。那又为什么说济宁是以济水得名的呢?这得从济宁的历史地理演变说起。  相似文献   

17.
春秋名士晏婴有个故事。一天,齐景公去晏子家赴宴,正觥筹交错间,齐景公突然醉意道:"我们君臣相处已是多年,而我却从未见过你夫人,这是为何?不如邀与同席,也让我见识见识夫人的风采。"能言善道的晏子面露难色:"贱内未见过什么大世面,也没读过书,我怕她见  相似文献   

18.
赵玉平 《廉政瞭望》2012,(20):31-31
齐国军事家司马穰苴是在齐国处于危难时走上历史舞台的。齐景公时,晋国出兵攻击齐国的阿、甄之地,而燕国入侵河上,齐军吃了败仗。危急时刻,晏婴向齐景公推荐了司马穰苴。景公召见了穰苴,决定任命他为将军,带兵迎击燕、晋的军队。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4,(13):80-80
晏子名婴,字平仲,是春秋时期齐国有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不仅治政业绩显赫,而且人格高尚,既属当世的楷模,亦为后世所推崇。《晏子春秋》这本书,记录了晏婴的思想言行,从中可知他对齐国的作用与贡献。  相似文献   

20.
晏婴是春秋末期的齐国宰相。有一次,他正在家中吃饭,突然齐景公派人到他家来了,他得知这位大臣还没有吃饭,便将自己的饭分出一半请客人吃,结果客人和他都没吃饱。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