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张平 《理论月刊》2014,(4):116-120
网上信访是当前网络时代拓宽民意诉求与表达渠道的新方式,是民意自由表达权的体现。自由是有限度的,网上信访的民意诉求与表达自由也应该受到控制,实名制就是对这一自由表达的控制,有其现实与法理依据。然而,控制服务于目的,网上信访实名制对民意自由表达的控制不能消释自由表达权,它本身也有一定的限度。鉴于此,在用实名制对网上信访进行控制的同时,应该最低限度地限制公民表达的自由,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抑制实名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暴力抗法、群体性事件的频发,人民警察作为国家安全的保卫者、法律的执行者需要及时采取行动,现场情况到达一定危险程度时,人民警察就要使用武力来维护社会的秩序与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不受侵犯。但人民警察使用武力的行为不可避免的会对人民的私权利进行侵害,因此对于人民警察在行使武力执法权制止违法犯罪嫌疑人时的条件具有严格的规定[1]。该文对人民警察运用武力行使执法权时存在的问题及其规范的探讨,有利于协调人民警察使用公权力与人民的私权利在冲突时的利益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3.
张静 《前沿》2014,(9):80-81
患者对中药的知情权受到中药不确定性以及中药配方保护的双重限制。患者因缺乏对药物的准确认知与评价,患者难以行使对药物的选择权,更不利于患者用药的安全。本文从中药知情权的双重限制人手,分析患者对中药饮片与中成药享有知情权的范围,并探讨权利冲突机制下患者对中药知情权的法律限度。  相似文献   

4.
存在主义自由观认为,人就是自由,自由是绝对的。这样一种自由观影响极大,流传广远。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认为自由是相对的、自由的选择应有积极、正确的目标,自由选择不仅要负道德责任、更要负法律责任、自由的根本价值是为人民服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自由观会不断地演变,其变化的轴心应以人民的利益为准绳。  相似文献   

5.
言论自由和艺术表达自由都属于表达自由。电影既属于言论自由,也属于艺术表达自由。从美国的司法实践看,电影已被纳入到言论自由的保护范畴。所以,在我国电影表达自由应属于表达自由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6.
郭荣祥 《前沿》2010,(20):192-194
学术自由之于大学的重要性已被社会广泛认同。大学的学术自由受制于整个社会学术自由的氛围,主要取决于统治者对学术价值、学术社会价值的认识。大学学术自由限度的确立,应以学术要弘扬真善美、抑制假恶丑为原则,视学术活动的不同方面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7.
罗筠 《前沿》2012,(11):27-29,57
利益表达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特征。本文以利益表达的概念作为分析工具,对当下中国利益表达方式进行归类,分析其在中国特定政治生态下发挥的效度和限度,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构,是增强中国利益表达机制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论网络民意表达的政治价值考量及其限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民意表达作为一种新的表达途径,在当今的网络信息化时代对社会政治生活带来许多积极影响,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只有将其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才能充分发挥网络民意表达政治价值。  相似文献   

9.
曾宇辉 《湖湘论坛》2009,22(4):100-103
自由是法律的前提和基础,法律的根本内容是维护人的自由。西方思想家从人的本性出发,认为法律是自由存在的方式。与西方自由观不同的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认同法律具有保护人的自由的同时,深刻揭示了剥削阶级法律对自由的压制,提出法典应是人民自由的“圣经”。法律的价值在于实现社会正义,有正义才会有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10.
张国平 《求索》2011,(3):154-155,14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自然法学派与实证法学派之间争论的焦点,但在政治实践中主张法律与道德的完全对立或者统一,是行不通的。本文立足于公民的主体性,探讨不正义法律获得道德约束力的前提、理由及其限度,其目的不是要与实证法学派站在一起,与自然法学派分庭抗争,而是要在人的主体性空前伸张、社会矛盾突显的现代社会中,为个体与社会的共同发展寻找一条在理论上立得住、在实践中行得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法律解释是法律活动的基干。司法过程中的法律解释是一种服从解释,这种服从要求一切解释活动立足于法律文本含义的确定性与客观性,同时要求实现"价值"解释向"技术"解释的转轨。法治要求法律解释必须有一定的限度,解释者应当秉持一种谨慎的司法克制主义的解释立场,反对过度、恣意解释法律。  相似文献   

12.
由于法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在司法领域中法官面对疑难案件和典型案件的时候会采取不同的法律方法来解决诉讼当事人之间的争端。而在这一过程中,法官除了按照既已成文的法律规范来审结案件以外,同时还要在这其中进行规范化和合理化的法律发现活动。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新旧法律制度、法律思想的不断交锋、交迭、变更,造成了我国司法自由裁量权运作中大量的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予以完善:完善立法,加强立法解释;培训法官,提高法官素质;改进司法裁判文书,加强判例指导;开展对司法自由裁量问题的理论研究,从法理学上为司法自由裁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法律是自由而不是枷锁,是拯救而不是奴役。自由是法律的永恒价值,这个价值却长久地在中国的法律中失落,使中国的法律难以完成现代化的转型,使中国法治社会的建设举步维艰。因此,深入探索法律与自由的关系,以自由为圭臬改造中国的法律,进而影响中国的司法实践,重塑中国的法律文化,就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周永坤《论自由的法律》一书的价值所在。该书以人的自由为核心,通过一系列的反思和追问,探讨了法学、法律、司法、法治、法律文化与自由的关系,是一种力图以自由为圭臬,重建中国法律、法学和法律文化的学术尝试。  相似文献   

15.
以"泛在"为特征的移动互联时代,让人们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表达和意见传播。微信产生的"块茎"嵌套式关系圈、强社交、公众号放大表达效应客观上既有利于增强人际信任和话语黏度,又极易埋下隐形话语祸根。为缓解微信言论危机,需要采用信息研判、健全网络立法、限制表达权等措施,经多方努力共建共治移动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16.
龙江  陈金全 《求索》2007,(3):80-82
本文分析评价了自由主义大师哈耶克的代表作《法律、立法和自由》第一卷的法律思想,指出他通过批判建构论理性主义和法律实证主义,重视进化论理性主义,以此作为自己的理论前设,提出在无知观基础上的内部规则即自由的法律和外部规则即立法的法律两种法律观的各自特性,对它们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认为自由的法律优先于立法的法律,但立法的法律仍然必要,在内部规则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时,立法的法律应该发挥对自由的法律的修正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尽快达到增加各方利益,扩大成文法范围以及增强行政执法力度的目的,在执法的过程中增设处罚自由裁量的权利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由于行政机关执法权限处于不断扩大的状态当中,因此让滥用自由裁量权的事件频繁的出现,严重的制约了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工作的向前推进.如果想将此种现象有效的杜绝,必须要使用适当法律原则来对其进行制约,同时加大法律程序建设的管理力度,将监督机制的能效充分的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8.
法律的目的价值以正义为核心,其他价值可以看作是正义的内在要素。法律制度通过法典化的立法和赋予行为人自治权的法律行为制度,从秩序、平等、自由等不同方面保障了正义的基本实现。在法律规范出现空白或无法适用于具体案件的特殊情况下,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是保障实质正义实现的必然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9.
杨文圣 《前沿》2012,(18):36-38
理性自由思想是马克思《莱茵报》时期最重要、最核心理论.马克思提出自由是人的全部精神的类本质,而新闻出版是人类自由的真正实现,法律是人民自由本质的真正表达,理性自由的国家是人民精神力量的真正代表.深入解读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自由观,对于我们正确把握马克思早期思想的真谛以及其世界观转变的动因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表意行为是决定民事主体行为的内在因素,理性主义是行为能力产生的基础.比较考察各国行为能力制度的演变,我国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类型应采取二元化的方式,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欠缺民事行为能力人.对欠缺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从事的法律行为效力认定为可撤销,但日常性行为、纯获利益的行为不得撤销,并对欠缺行为能力人在几种特定的情况下实施的行为有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