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元霄节。它是春节的延续。每当这个节日到来时,民间社火活动接连不断,喜庆气氛充满千家万户。由于山西“十年九旱”,早年的各种民间活动多用于祭神祈雨,为的是取悦于“龙王”,润泽农田。“一年之计在于春”,正月十五恰逢早春时节,又值新春佳节,年年盼了好兆头,自然就形成了传统,日渐成为今天壮观的民俗活动。因此,“正月十五闹红火”尤其在劳动人民;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集中表现,象征着人类社会旺盛的生命力和对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散落在山西大地的多种…  相似文献   

2.
隆林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滇、黔、桂三省(区)交汇处,全县行政总面积3551平方公里,境内聚居着苗、彝、仡佬、壮、汉等5个民族,总人口38.5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936%,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各族自治县之一,也是百色革命老区惟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这里的少数民族至今仍保留着古朴浓郁、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苗族的跳坡节、蜡染与刺绣,彝族的火把节、赛马节和抹黑脸等,早已蜚声海内外。此外,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堪称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曾被联合国科学文卫组织专家誉为“活的少数民族博物馆”。  相似文献   

3.
过大年,壮族称为“更兴老”,一般从头年的腊月三十到次年的正月十五,连续半个月,它是壮族各个传统节日中最为隆重的一个节日。  相似文献   

4.
《今日广西》2010,(5):40-41
正月十六、十七两天,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的人们会举行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古龙坡会民间文化文艺活动。而安陲乡素有野人节之称的“芒蒿”节,将使你亲身体验苗族同胞们极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丰富多彩的春节文化。  相似文献   

5.
<正>春节怎么过?除了走亲访友、喝酒聚餐、外出旅行,还有没有新玩法?到"百节之乡"融水"赶坡会"如何?那田间的美景、浓烈的气氛、苗乡的风情,定会给你不一样的感受。"坡会"是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美丽的融水大苗山,民族风情异常浓郁,素有"百节之乡"的美称,每年有各种大小民族节日、集会近百个。民间有个过年风俗:正月初一不吹芦笙不出门,初二可吹芦笙不出村,而从初三至十七,则是集体娱乐活动的时间。其间,各村寨的男女老少便举家出动,四处赶坡。正月十七之后,进入生产阶段,各村  相似文献   

6.
年年来跳坡     
黄青山 《当代广西》2012,(12):54-54
才过白楼桥,又到大树脚。年年想来隆林看。欢乐满山坡。正月来跳坡.六月点篝火,八月家家尝新米,欢乐满山坡。哎!欢乐满山坡.欢乐满山坡。  相似文献   

7.
正2月13日,正月十七是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一年一度的苗族"芒篙节"坡会。坡会上举行了"芒篙"、芦笙表演和斗马、斗牛、斗鸡、坡花选美,以及山歌比赛等,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了县内外成千上万名群众和游客。"芒蒿"是苗族传说中的一种长寿动物。苗族人将"芒蒿"誉为正直、友善、勤劳、勇敢、吉祥、幸福的象征。装扮成"芒蒿",是苗族民间一种喜闻乐见的娱乐活  相似文献   

8.
哎——今年去,明年来,冷的去,热的来,饿的去,饱的来。老天老爷呀祖宗爷,保佑凡间儿女哟,来年风调雨顺,谷子扭成绳,苞谷像牛角,有吃又有穿,我们感谢天神!我们感谢祖宗!歌声飞扬。笑声朗朗,9月13日,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乡“风情隆林广场”上,来自四面八方的各族群众和游客欢乐云集,载歌载舞,与当地仡佬族同胞共度广西隆林仡佬族尝新节。  相似文献   

9.
跳三桩(苗族)苗族跳三桩是根据云南省玉溪地区苗族《花山节》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发掘整理而成,并以苗族芦笙为旋律,跳三桩为主体,与滚锅、站肩、滚刀尖、顶碗相配套,既具有民族特色和健身效果,又具有观赏性、趣味性、技巧性和难度性。弄笼(壮族)“弄笼”壮语意为耍簸箕、跳簸箕,簸箕是我国南方农村生产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在生产劳动中,壮家人用来晒各种农作物,家里姑娘要出嫁了,村里的姑娘小伴要来帮忙,围着大簸箕做“离娘粑”送给养育自己的母亲,家里来客人,则在大簸箕里铺上被子招待客人睡觉。逢年过节或农闲时节,姑娘…  相似文献   

10.
潘琦 《当代广西》2011,(19):56-57
每一个伟大的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文化必定要有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独特性,同时又要有与其他文化相通的地方。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一种文化使一方山水风光无限。广西素称“歌海”,是因为在八桂大地无处没有歌。无人不会歌,无事不唱歌,唱歌已经成为广西人民的生活必需。而“歌圩”是歌海最典型、最集中的表现形式。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共有50多个县有歌圩流行,如壮族的“歌圩”“圩蓬”、侗族的“花炮会期”、苗族的“跳坡节”、瑶族的“达努节”、仫佬族的“走坡节”等,尽管叫法不同,但在形式上都是以集体对唱山歌为主,结合进行各种各样的文娱、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1.
《今日中国(中文版)》2006,55(1):F0003-F0003
布依族的历史久远,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没有 文字记载史实,但口头传承丰富。传说、故事、古 歌(纪事歌)、酒歌、儿歌等等,反映了布依人过 去的精神文化生活。民俗活动铜鼓祭祖、庆节日、 思祖德、驱邪恶、畅心胸,鼓声深沉。铜鼓成为全 寨人共同的文化遗物。婚嫁、丧祭、 “六月六”玩 山节,还有“正月末”,直到过大年,节日较多。 很是热闹,显示出布依人的民族风采。  相似文献   

12.
何新莲 《当代广西》2008,(22):21-21
作为“民歌十年”的总结,“大地习歌·2008”着力创作独具民族特色的壮族大歌《父母恩情广》、苗族大歌《蝴蝶双飞跳坡场》、侗族大歌《侗族蝉歌》、瑶族大歌《蝴蝶歌》,这些原生态野味与现代时尚元素巧妙结合的民族歌舞,体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一些东南亚国家的民歌,带着浓郁的异域风情,也给今年的民歌节增添了新的元素。  相似文献   

13.
隆林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在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地带,距百色市府驻地220公里,距首府南宁460多公里。隆林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里,经济发展滞后,收入和消费水平都处在全区末位。今日的隆林,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各项经济指标都排进了百色市前列。一个文明进步、快速发展的全新隆林展现在世人眼前。  相似文献   

14.
春节,俗称“过大年”,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热闹、庆祝时间最长的传统节日。 洛阳民间有“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之说。从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上天起,便时不时可听到鞭炮声,春节的味道愈来愈浓了。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祭灶的日子,老百姓认为灶王爷(俗称老灶爷)是一家之主,掌全家祸福,每年在这一天上天之前一定要清点所在人家的人数,有几个人回来时就会带回几份福禄,所以在外工作的人一般都要在该日之前回家祭灶,并且照例要烙“祭灶饼”、吃“糊嘴麻糖”,以图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祭灶时要鸣放鞭炮,并将旧…  相似文献   

15.
泉州花灯     
陈斌 《福建乡土》2006,(4):39-39
正月十五“元宵节”,古城泉州家家张灯,户户结彩,欢天喜地闹花灯。当夜幕降临之时,一眼望去,宛如灿烂的星空,沸腾的灯海。元宵节亦称“灯节”、“灯夕”。泉州话“灯”与“丁”谐音。闹花灯,寓祈望人丁兴旺,迎接光明之意。传说,汉武帝称帝时刚好是农历正月十五,祭拜“太乙”神,刚好碰上民间放灯,于是下旨定正月十五为“灯  相似文献   

16.
左闻 《今日海南》2011,(3):22-23
随着农历正月十五元宵的过去,过晚年的尾潮给辛卯年春节画上了句号。回头看,年虽过,事犹忆,感慨多。今年春节,笔者在两地过年:年将至在城里,称之为感染年味过准年;年到了在乡下,那是过真正传统意义上的大年。综合前半段与后半段的感受,  相似文献   

17.
羌寨跳甲     
砰砰的火枪声回荡在叠溪柳河村重峦叠嶂里,硝烟飘浮在羌家“议话坪”上空,此刻,久违了的召集村民的独特方式,把人们带回古羌民族的传统文化氛围中.随着太阳升起,远近村寨开始有人从岩畔、从坡地、从小道走向议话坪.艳装的羌族少女,着新衣的小孩,健壮的小伙,脸上泛着笑,举步轻盈.正值大年十五,沉寂的山峦被欢笑唤醒.三年一次的“跳甲”,将按古老的传统进行.  相似文献   

18.
田茂华 《当代广西》2008,(19):26-27
[隆林印象]隆林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处在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地带。它东与田林县为邻,南与西林县接壤,北以南盘江为界,与贵州省的兴义、安龙、册亨等县市隔江相望,总面积3543平方公里,全县辖21个乡(镇)179个行政村(街),人口35.4万。隆林是一个“老、少、边、山、穷、库”的县份,1997年被自治区命名为革命老区;隆林是多民族聚居区,全县有苗、彝、仡佬、壮、汉等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9.41%,是广西仅有的两个各族自治县之一和百色市12个县(区)中惟一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境内重峦叠嶂,沟壑纵横,石山面积占总面积的34.92%,土山面积占65.08%;是广西28个国定贫困县之一。隆林的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南盘江下接红水河,有被誉为隆林经济“命脉”的冷水河。隆林的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的有锑、黄金、煤、水晶、石灰石、辉绿岩等。县境内林区广阔,牧草丰盈,有黑山羊、黄牛等优良畜种及油茶、油桐、烤烟、灵芝等等,均属传统出口产品,其中隆林山羊是岭南地区的良种,烤烟是广西最好的优质烟,可与“云烟”相媲美,隆林桐油是全国有名的免检出口产品。植物资源有593种,仅国家、自治区重点保护动物就有112种,素有“土特产仓库”和“天然药材库”之称。“九五”国家重点工程天生桥一、二级水电站和平班水电站就在隆林境内建设。  相似文献   

19.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the Lantern Festival),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相似文献   

20.
姚瑜 《前进论坛》2010,(2):61-61
农历正月十五称元宵节,又称灯节。相传,这个节日最初是为求得蚕丝丰收而祭祀“地神”。最早把这天定为元霄节的是汉文帝。汉惠帝死后,吕后篡权,周勃、陈平等平息“诸吕之乱”,拥刘恒为帝(即汉文帝)。文帝当日传谕大赦天下,晚间军民举为炬提灯笼,游行京城以示庆祝。“夜”,古语为“霄”,正月称元月,于是汉文帝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不过当时还没有张灯习俗。东汉明帝信佛,提倡佛法,令百姓元宵节点灯敬佛,帮元宵节又有“灯节”之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