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过春节,吃饺子,走亲戚,看吕剧",这是父辈们儿时胶东过年最深刻的感受,时至今日,吕剧在胶东农村仍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我利用今年春节回家乡山东栖霞探亲的机会,对目前烟台地区仅存的三家县级吕剧团之一——栖霞吕剧团生存状况作了了解和思考。吕剧是山东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山东北部的黄河三角洲,流行于山东和江苏、安徽的部分地区,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坐腔扬琴)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2.
《瞭望》1984,(29)
正在北京举行的1984年现代题材戏曲、话剧、歌剧观摩演出,是对近年来我国现代戏创作的一次检阅。观摩演出负责人、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俞琳,新近回答了本刊记者提出的有关问题。问:现代戏的创作已走过一条漫长的道路。这次观摩演出距上次相隔二十年,这二十年我国现代戏有哪些发展?这次观摩演出的剧目有那些特点? 答:我国现代题材戏剧创作的历史确实已经很长。仅从建国以后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时已深秋,首都戏曲舞台却春意盎然。包括八个剧种、十个剧目的全国戏曲现代戏汇报演出正在举行。 如果以为这次汇演当中必定有许多惊人之作,那么这要求是不符合实际的。但是,这是粉碎“四人帮”以来,我国戏曲改革工作经过一场劫难后的一个历史性的新开端。植根于人民土壤的古老的戏曲艺术大树,将要结出反映现代沸腾生活的累累硕果了。这个预言并非妄测。例如,汇演中根据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改编的川剧《四姑娘》,同行们就认为是一出剧本、唱腔、表演都比较完整统一的精美隽永的好戏。这出戏写了情,而这正是解决现代戏戏曲化的重要  相似文献   

4.
再现当年焦裕禄带领全县人民与风沙、内涝、盐碱作斗争事迹的大型现代豫剧《焦裕禄》,近日在河南开封、兰考两地演出,受到热烈欢迎。据悉,目前河南省话剧团及焦作、信阳、商三等地方剧团,也在积极创作演出反映焦裕禄光辉事迹的现代戏。 50和60年代曾以脍炙人口的《朝阳沟》、《人欢马叫》、《李双双》等现代豫剧赢得“现代戏之乡”称誉的河南省,近几年又接连涌现出反映改革开放现实生活的《金鸡引凤》、《倒霉大叔的婚事》、《家家都有难念的经》等一批现代戏。据文化部门统计,全省仅1989年上演的现代戏就有130多部、演出8000多场次,观众近1000万人次,均居全国前列。 社会发展需要现代戏繁荣  相似文献   

5.
陈欲航,沈阳话剧团团长,一级编剧,45岁,因排演《少帅蒙难记》、《搭错车》等剧闻名戏剧界。谈起剧团的明天,他却说——  相似文献   

6.
台上好戏一幕连一幕,台下掌声一阵接一阵。感受着这样的氛围,记者观看了上海长宁沪剧团的八场现代沪剧《清风歌》。 产生于黄浦江畔的地方戏曲沪  相似文献   

7.
首届中国京剧艺术节11月将在天津举行的消息一传开,立即引起人们的兴趣.凭笔者在天津采访文化艺术界20年的体会,可以确切地讲,缘由在于:曾在京剧发展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天津,在前几年戏曲面临困境时不但没有搁荒,恰恰相反,成了京剧事业的一片热土.社会公认,天津是过去演员必经的戏曲和曲艺的“码头”,许多著名表演艺术家大都是在天津成长、走红之后享誉海内外的.近年来,天津市在振兴京剧、繁荣文艺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他们着力抓好艺术生产,挖掘继承大量优秀传统剧目,抢救民族文化遗产,创作演出了一大批具有良好社会效益的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的新剧目,并推出了几台戏曲力作,其中新编历史剧《曹操父子》和《岳云》,作为文化部指定参加纪念梅、周活动的剧目.《曹操父子》还作为被文化部选定的京剧剧目,参加了第4届中国艺术节的演出.天津市文化局还  相似文献   

8.
16世纪我国戏曲舞台上脍炙人口的昆剧《浣纱记》,400多年来历经浮沉濒于湮没,近日复现于首都舞台上。这是近两年来全国昆剧界奋力抢救的127折几近失传的古典昆剧中的一出。 1987年腊月在北京举行了《全国昆剧抢救继承剧目汇报演出》,来自北京、上海、浙江、江苏、湖南、苏州昆剧院团的一大批中青年昆剧演员聚集一堂,表演了几十出昆剧老艺人传授的传统剧目。86岁高龄的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特地从上海赶到北京,自始至终观看了演出。他高兴地说:这次演出显示近两年的抢救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只要我们努力,我相信昆剧必能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新的知音。  相似文献   

9.
薛明 《民主》2011,(6):41-43
1954年9月,江苏省锡剧团带着《双推磨》等小戏和大戏《罗汉钱》上北京招待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是锡剧第一次上北京。首场演出在国家出版总署礼堂。剧目《罗汉钱》。演出之前,国家出版总署副署长叶圣陶,用一口苏州官话致欢迎词。首次在京公开场合盛赞锡剧优美动听的,就是叶圣陶。  相似文献   

10.
1988年2月3日晚7时。北京。可容纳18000名观众的首都体育馆内座无虚席。随着凄婉、深情的《酒干倘卖无》歌声,沈阳话剧团“《搭错车》千场纪念演出”开始了。130分钟的演出结束后,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曹禺第一句话是:“你们叫我很惊讶,这么大的场子第一次坐满了这么多戏剧观众,说明很有吸引力,有魅力。你们的路子走得对,很有希望。”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在看过《搭错车》之后感慨地说,一个剧团的一个剧目能连续演出千场以上,这是很不容  相似文献   

11.
随感二则     
一张 《瞭望》1994,(35)
厦门一个叫金莲升的高甲戏剧团今年春天叩开了对大陆同胞关闭了45年的金门.这个剧团是应台湾金门中国民俗文化交流协会之邀、正式到岛上演出的.且不说演戏期间万人空巷、全岛沸腾的盛况,只说一个小插曲,便耐人寻味;当地观众看戏看得如醉如痴,剧团欲罢不能.他们只带去16个剧目,有的戏已重复演出多次,但观众仍不满足,要求上演新戏.剧团团长说:“如要演新戏.就得把留在家里的乐谱、幻灯字幕取来.”当地“镇长”表示:“这有何难,派只船去拿来就是.”剧团打电话联系后,次日上午金门开出一只机帆船,花两三个小时就取来了乐谱和灯片.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党的戏曲方针和政策从内容到形式对当代戏曲艺术做了科学、合理的规范和引导,但由于新形势下戏曲艺术再次遭遇到不亚于改革开放前的严酷境遇,党的戏曲方针和政策的内涵有必要根据时代语境因缘适变,从而有效地保护传统文化的精粹免于过度流失。本文论证指出,特定历史时期下确立的戏曲方针应进一步打破"花"与"草"、"陈"与"新"之间的界限,任其在行业内外更加自由地竞争和发展,将艺术价值的评判标准更多地交付于行业、受众和市场;"三并举"的实际内涵眼下已经超越了传统戏、现代戏和历史戏三分的具体语境,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各类剧种和剧目的公平对待,适当做到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应不只局限于"三并举",而是要有重点、有步骤地"多并举"甚至"全并举"。本文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了当代戏曲艺术的困境与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13.
投资300万、推陈出新的越剧经典剧目《红楼梦》继在上海大剧院首演走红后,日前晋京演出同样备受瞩目。一位业内人士评价:这部“高投入、大制作、高质量”的戏剧精品,真正实现了“高回报”,仅在上海首轮的九场演出中就收回了投资成本。在传统戏剧颇不景气,经营正当艰难之时,新版《红楼梦》缘何能创造出“叫好又叫座”的“双赢效应”呢?过去,各地排一部新戏,一般是上边拿钱,下边排练,热热闹闹地进京演几场,求点名气后,便打道回府等着评奖,不打算也没把握卖票“商演”。对此,上海市文化局戏剧处处长李守成说:“这种排演模式,是计划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4.
陈滨滨 《民主》2014,(2):61-63
<正>齐如山是我国近现代戏曲史上一位杰出的理论家、剧作家和活动家,是20世纪中国民俗学领域的一位文学大家,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杰出大师、京剧巨擘。他出生于1877年,是河北高阳人,早年留学欧洲,曾涉猎外国戏剧,归国后致力于戏曲工作。1914年,他与梅兰芳见面,为其创作并导演了一大批富有代表性的京剧剧目,奠定了梅兰芳的舞台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5.
本刊第六期发表《“红旗团”为什么非要排演〈金瓶梅〉》的专题报道时曾说:“豫剧《金瓶梅》在思想上、艺术上的是非得失,不妨留给文艺评论家去评判。艺术上的是非问题,应当由文艺界的讨论与争鸣来解决。记者想‘追究’的是:豫剧‘红旗团’为什么非要排演这出戏?中国豫剧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年代,究竟遇到了什么‘烦恼事’?”在专题报道的结尾处又说:“排演一出《金瓶梅》,就能使三团走出困境么?演完了《金瓶梅》,再演什么戏?在中国经济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中国戏剧团体和戏剧事业究竟应该怎样改革,才能不被时代大潮完全‘抛弃’?” 报道刊发后,收到于群言同志的来稿,对豫剧《金瓶梅》及由之引出的应如何看待文艺作品的效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本刊特摘发其主要观点,供关心这个问题的读者思考。  相似文献   

16.
自1979年以来,湖南省城乡涌现出了一批民间职业剧团。据省文化部门统计,共有304个。参加年前由长沙市南区文化馆发起举行的湖南首届映山红民间职业剧团戏剧节的15个剧团,就是这批剧团中的佼佼者。 参加演出的演职员平均年龄27岁。他们有健全的组织领导,严明的团规团纪,特别是有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也有较多且好的上演剧目。这是一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队伍。  相似文献   

17.
梅旭东 《民主》2012,(2):32-34
曲声悠扬动山城,舞姿曼妙映两江。2011年10月30日夜晚的重庆注定是全国戏剧人目光聚集的焦点,这里正举行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闭幕式与颁奖晚会,中国戏剧奖·剧目奖《宁波大哥》主演、民进会员、宁波甬剧团团长沃幸康荣获本届戏剧节优秀表演奖,本该出席这场艺术盛宴并在聚光灯下领奖的他却没有出现。  相似文献   

18.
用芭蕾舞这一外来的艺术形式表现本国的文学名著,这是我国舞蹈界开拓芭蕾民族化道路的一种尝试。改编工作从《白毛女》算起,已有二十年的历史,其间,一些有志于此的编导者们一直在进行艰苦的追求。近几年来,陆续出现了《雷雨》、《家》、《祝福》、《魂》、《林黛玉》等一批芭蕾舞新剧目,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侨园》2019,(11)
<正>我12岁时候,家里有个小二胡在墙上挂着。我大哥、我二哥都是在业余剧团拉弦的,他们是业余剧团的骨干。在业余剧团,他们一唱戏,我就在边上站着看,一场不落。后来我跟我哥说:"你们都会拉了,我也学学这个弦。"我就把小二胡拿下来了,里外弦一逛,手指头一按,就能按出点来了。打那以后,哥哥告诉我几个点,我就按路子学,《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东方红》我很快就会拉了,打那以后我就拉二胡了。  相似文献   

20.
有“戏剧省”之称的福建,在目前戏剧陷入“低谷”的情况下,却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全省除了89个专业剧团外,还有集体、个体、联合、及股份制等形式的民间剧团620多个,其数量超过了全国各省平均数的3倍。他们常年活跃在城市和农村,每年推出上百个剧目奉献给观众,年演出10多万场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