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寻找亮点     
一 2000年12月31日那个深夜,准确地说,是1月1日黎明前夕,我从东湖公安分局走回公安厅宿舍,走回我的家。那段路300米不到,我却走了很长时间,并且走的是一纬路,出发点和落脚点成一条直线。这条路与灯火辉煌的阳明路相比,显得幽暗。我独自静静地走着,偶尔抬头见到楼上窗口的灯亮了,忽然又熄了。这个夜晚,我本想去观看红谷滩的焰火,参与世纪末最后一次狂欢,或应邀去绳金塔倾听  相似文献   

2.
潘伯明 《群众》2008,(4):57-57
南京市有一条可容两辆小轿车通过的窄路,这条路的南北两端紧邻着两所小学,每到早晨车堵频频发生。这并非因为小学生多,而是因为经常有轿车送小朋友上学而停在路边,于是一辆辆大大小小的车子都陪着停下,那车堵严重的时候,自然是因为车主太关爱小朋友而一直要送到校舍门口的缘故。我常常想,几十步之外就是可以停车的大马路或车辆稀少的马路,为什么就不能将车辆停在那里呢?仅仅几十步的路都不愿意走,只图自己方便,可见这些人难免有自我中心的嫌疑!  相似文献   

3.
当杜鹃盛开的时候李厚东沿着这条婉蜒曲折的山路,我行前行,默默地寻找,寻找那深深镌刻在脑海中的儿时的记忆,寻找那些永远留在这里的英灵。打我懂事时起,每年这个时候,父亲总要带着我,走上这条路,每每跟我讲:“这崴嵬大别山,掩埋着无数英烈的忠骨,长大后,无论...  相似文献   

4.
“我知道回来后要被判刑,要承担经济赔偿,要受到法律制裁,但是局长的信写到我心里去了,父亲的话说得非常在理,民警走访让我十分感动,没有别的选择,我只有投案自首,是他们帮助我选择了这条正确的路。”这是伤害他人的网上在逃人员马某的内心告白。  相似文献   

5.
林泉 《台声》2001,(8):37-38
蓝天,白云,绿树,国产东风汽车在101国道上飞奔。这幅美丽的画面使我遥想起父亲林子瑾先生辛亥革命后来北京兴办公路运输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人们说:要想富,先修路。国家要富强,发展公路运输事业是很重要的。 路,是人走出来的。然而,我父亲走过的却是一条崎岖的路。他是老一代台胞,他的童年时代,还是清朝刘铭传任台湾巡抚的时代,当时修筑铁路,曾算作最先进的事物之一,被印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他在少年时代,亲身经历了《马关条约》以后,台湾沦陷为日本殖民地的痛苦历程,所以他非常痛恨日本侵略者。那时,日本强行要台湾…  相似文献   

6.
鞠彬 《江南警界》2003,(2):16-19
沈阳。2002年10月7日早晨8时许。中山广场附近的一条大马路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一辆红色的捷达牌出租车正在其中穿梭行驶。  相似文献   

7.
国闯 《人大建设》2005,(3):56-56
我是一位农村青年。2003年11月,我父亲突发急病去世。在清理父亲留下的遗物时,我发现一张借款条,是邻村王某欠我父亲1万元钱.借款到期2004年10月1日.并由我村村民陈某作担保人。借款期限届满后,当我向王某和陈某要钱时,他们不是说钱已还给我父亲,就是说我父亲已去世,我没有权利向他们要钱。请问,债权人死亡,继承人能否代替债权人行使债权?  相似文献   

8.
曾玫 《台声》2014,(2):81-82
俗话说严父慈母,但父亲对我们的关爱却一点也不比母亲少。慈父严师这个称谓放在父亲身上一点也不为过。我想,他也会很享受这个称谓。记得幼时,幼儿园离家有几站路,总是父亲骑着自行车接送姐姐和我。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我们姐俩全托制每周才回家一次,自然每次看到父亲骑车来接我们部会特别高兴。那时看到周边的一切都感觉特别巨大,甚至父亲的自行车都是个庞然大物。那时我坐在自行车的横粱上,姐姐坐在车后座,  相似文献   

9.
父亲与茶     
父亲不打牌不贪杯,独爱饮茶,即使在吃不饱饭的日子里:他也要省吃俭用买来细菜叶泡茶。父亲以和气手才气闻名于乡里。我长这么大,只看见他为茶发过一次火。那次邻居王老倌到我家聊天,顺手端起父亲的茶碗,一喝;好苦!便随手一泼。父亲见了那泼在地上的细茶,眼睛立即瞪直了,脸色勃然变红.大吼一声”蠢家伙!王老倌见我父亲一副心疼得要命的样子。实在不能理解.气冲冲地走了.好久不跨我家门槛。后来,父亲用30只鸡蛋换了个茶杯,作力地的专用茶具。加会,那茶杯外表黯淡;内积一层再厉,像个出工文物,父亲仍苦不后仍律。父亲每天除…  相似文献   

10.
他是一位职业编剧。近几年,他编剧并投拍的两部电视连续剧,都是写父亲的。我问他,是因为父亲情结吗?他没有回答我,只是怔怔地望着窗外的大街,很重的心事,正透过他的神情向外弥漫。他说,10年前,就是在这条大街上,我把我的父亲弄丢了,一直都没有找回来。他说,母亲来电话告诉我,说父亲的“糊涂病”越来越严重了。我知道父亲惠的是“失智症”,于是,我回了趟家,决定把父亲接到城里,找大医院瞧瞧,看有没有办法缓解病情。他说,那天起了个大早,带着父亲上医院。当时,人很多,公汽很挤,我再三叮嘱父亲,一定跟紧我,但车到站之后,父亲还是不见了。  相似文献   

11.
文杰 《台声》2011,(7):46-47
4月6日7时02分,我的父亲文英离开了我们,父亲在病床上与疾病抗争了一年零八个月之后,永远地离开了他无比眷恋的这个世界。虽说我对此早有思想准备,但当我看到病房里的监护仪器上显示成一条直线时,我的脑子里还是一片空白,悲痛欲绝的我只能呆呆地站在病床前看着老父亲,  相似文献   

12.
上海美食街     
上海有不少繁华的大马路,如南京路、淮海路等,也有千千万万条冷清的小马路。而昔日深街小巷人稀少的乍浦路如今却脱颖而出。这条长不到千米、宽不足10米的小马路,1984年出现了第一家私人小餐馆。而今,这里门对门、店挨店,两侧街面密密麻麻地排列着近90家小餐馆。还有20余家正在分秒必争地装饰着。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形象工程”一词不但耳熟能详,而且十分的眼熟了。比如,一个新官到任了,先要到他管辖的区域逛逛,看看在哪里有大公园可建,哪里可以修一条大马路,哪里可以造一座大广场……总之,找到一个可以快速显示其政绩的工程。一条马路有一些坏了,就像一座房子有一些坏了,本可以小修或大修一下,花不了多少钱,又能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刘金瑞 《春秋》2009,(2):43-44
1943年,我随父亲离开故乡扬州来到济南。 1947年我13岁时.因家贫只读了两年半小学,为谋生,我到华安理发馆当了徒弟。那是农历八月初二,经一位老乡介绍。我进经四路纬八路口华安理发馆学剃头。老板要我向供桌上两块小木牌磕仨头。一块木牌上写“天地君亲师”,另一块木牌写的是“罗祖”二字。“罗祖”何许人也?当时一无所知,后来才晓得此人乃理发行业之“祖师”。  相似文献   

15.
“一杆飞架西东,平交路口变通途。”这是十五经路班道房平移到八纬路后真实的写照。  相似文献   

16.
汪金友 《前进》2009,(10):56-56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60华诞的时候,很多媒体开辟了“共和国从这里走来”的专题和专栏。新中国的路,是一条正确的路,也是一条艰难的路;是一条成功的路,也是一条坎坷的路;是一条辉煌的路,也是一条特殊的路。共和国到底从哪里走来?太多的故事,值得回味;太多的抉择,值得铭记;太多的经验,值得发扬。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我是一名刚满16周岁的在校学生。去年10月份,因家里盖房急需用钱,我父亲借其朋友汪某8000元钱。今年“五一”期间,我放假在家,汪某到我家追要该款,我母亲招呼他坐下以后,就到邻居李某家借了3000元钱还给汪某,碍于朋友面子,当时并未要求换条或打条。前不久,汪某与我家关系恶化,汪某诉至法院并否认我家已偿还3000元欠款的事实,要求我父亲偿还全部债务。请问:我和我母亲能出庭作证吗?王燕王燕读者:你和你母亲可以出庭作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条第一款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  相似文献   

18.
四眼     
四眼曹乃谦星星很多,没有月亮。路黑茫茫的。凭借着路两旁一团一团相连接的树头的影子,我很准确地行走在路的中央。有两条狗和我相跟着。四眼一会儿跑在前头,一会儿窜到后头,忽而又冲进路外的耕地里,猛跑。不知是真的还是假设的,它总像是在追着什么。不过我相信它不...  相似文献   

19.
我当初报考北京广播学院的经历,有着和许多明星类似的桥段:陪一个同学去考试,结果她名落孙山,我却考上了。弗洛靳特在一首诗中写到:林中路分成两股,走上其中一务,把另一条留给下一次,可是再也没有下次了。走上主持人这条路,我越来越认为,这就“是我的幸运之道”,“是我与众不同的缘故”。  相似文献   

20.
我的路     
我的路是一条充满艰难的路。因为我自幼双耳失聪,无声的世界带走了我童年多少欢乐,多少希望和理想…… 我的路是一条充满幸福的路。因为我有一个温馨的家。父母为我付出的爱,是我终生报答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