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璇,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金嗓子,蜚声中国影坛.她是最早的流行歌曲演唱者,《四季歌》《天涯歌女》至今依然被明星们翻唱、流传;曾经美丽而且走红的女子,身世却如难解的谜团。谜底已经无从知晓,而那谜面尽是一个柔弱女子的伤感。  相似文献   

2.
她曾经在《像雾像雨又像风》中饰演温柔清纯的方紫怡,她曾经在中国版《欲望都市》——《好想好想谈恋爱》中饰演白领女子陶春,她还在《大宋提刑官》里演活了聪慧正义的英姑……2008年金秋,她再次与陈坤携手出演年代大戏《故梦》……她就是上戏走出来的西派美女罗海琼。  相似文献   

3.
认识了温可馨这个女子,认识了一种潇洒的感觉,这是一种曾经有可能会擦肩而过的相识。幸而从她美丽的外表中散发出了更为美丽的芬芳气息。吸引我的,便是这极具斑斓的馨香,也为我的恬静生活添加了多一份的优雅。从此,我的世界又多了一份欣喜。  相似文献   

4.
新书信息     
《小康》2019,(7)
正《淡定是最好的优雅》作者:慕容素衣定价:49.80元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作者慕容素衣,继民国才女名媛之后,再次起笔于娱乐时代的明星女神——林青霞、刘嘉玲、张柏芝、王菲、舒淇、莫文蔚……32个魅力女子,32段传奇经历。  相似文献   

5.
江风 《统一论坛》2004,(3):47-49
我一个电话打过去,不多久,李竞芬就风风火火地赶来。虽然我们是第一次见面,但远远看到一位剪着短发,身材适中的女子, 迈着大步走过来,我就知道是她了。刚来湾区时,我就听同业人介绍过她,一个颇有声望的社会活动家,一个连接两岸与海外华人的独特纽带,一位成功的商界人物,如此多的溢美之词,让人凭添一些好奇。于是有了今天的会面。“我是台湾出生,祖籍江苏。曾经做过岛内的‘侨务委员’。2003年8月30日,我辞去‘侨务委员’,接  相似文献   

6.
见到李性蓁,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四月天,在京城著名设计师海洋的工作室里。眼前的她一派清凉少女装扮,粉色柔软帽沿下紫发鲜亮,唇角梨窝一汪浅笑,竟显出几分腼腆和孩子气,我一时不敢相信这就是曾经领军台湾版《ELLE》、《Marie Claire》等国际时尚杂志、不倦穿梭于伦敦、纽约、巴黎、米兰秀场的风云女子。“真高兴认识你,”性蓁的普通话夹着台语特有的温软,“今天是专门来看新书的封面的。”她笑着对我说。旁边宽大的液晶显示屏上有一幅色调浓烈的水彩画,斑斓阳光下清瘦女子的背影像在驻足期待,又似行色匆匆。这不是性蓁自己吗?她很陶醉地观赏着,把自己的画像作成书的封面,还真是这个小女人的性情。  相似文献   

7.
刘半农先生三十年代写过一首《教我如何不想她》的歌,风行了北大、清华校园。歌词风格清新,朴实自然,意境纯美、第一段云:“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这歌词所创造的意境,使人仿佛看到了思念中的“她”那亭亭玉立、楚楚动人的身影,那似水如花的柔情。 三十年代的女子大多带着某种羞涩,有一种天然的纯情。  相似文献   

8.
巢空鸟     
佛经传说中有一种小鸟,把巢建在虚空中,在虚空的巢中生鸟蛋,然后孵出来的小鸟也是虚空。叫人想起一个爱做梦的女子,家外找家的女子,爱不得遂生恨的女子。三人都是一个。我上星期三刚采访过她,柔和清秀的月脸星眸,政法大学毕业,现在服刑的监狱恰是她十年前做过狱警的地方。所有这一切,她说,都是因为不满意一开始的巢,那小小的窝,虽然建在地上,看起来结实,但平庸乏味,怎能满足一颗浪漫多情渴想高飞的心?第三者是个当地有名的农民企业家。他贪慕她美貌?她喜欢他多金?不,并不是人们传言的那样简单,事实是,她的法律知识助他生意更加红火,他的知遇…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它,往往可以洞察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可是,元月8日这天上午,我在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刑侦处六大队采访一个非常特殊的女子时,却使我对上述说法产生了怀疑。这女子二十多岁,长着一双和许多女孩子一样的水汪汪的大眼睛。她是被两位刑警押进办公室的。这时候,大队长马志刚已向我介绍完案  相似文献   

10.
那一年的冬天,寒气逼人。我在电视栏目《公民与法》做主持人,原本要策划几期对婚外恋、包二奶、家庭暴力等不良社会现象进行思考的法制节目。但由于我们的节目涉及到一个正在服刑的女子,于是我们摄制组一行三人直接来到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原榆次市)的女子监狱进行采访。我们要采访的这位女子姓张,我姑且称她为张某。她是1994年入监的。在她的孩子刚过五岁生日的时候,  相似文献   

11.
赵奕  孙博 《小康》2004,(2):38-40
郭凤莲。这是一个曾经风云一时的名字:年轻人比较陌生,30多岁的人略有耳闻,而经历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历史风云的人则无人不知;这是一个从"典型"转向"经典"的人物:在典型辈出的年代,她是其中的一位典型,在随后的40年里,曾经的典墅渐渐从人们的视线乃至记忆中消失,唯独她,柳暗花明后竟强势反弹;这是一个转型的女人。昔日她的同乡、上级、长辈和恩师陈永贵曾进入了中国政治的最高核心,她也成为若干政治明星中一员;而如今她必须将昔日的政治品牌延续为经济品牌--  相似文献   

12.
变调的吉他     
徐静是个生活丰富多彩的女子,她的老公范鸿生被杀害,南京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和栖霞分局的刑警自然放不过她。等见了面,这个30岁女子的淡漠和冷静,令这些常年与罪犯打交道的刑警们吃惊。 “你们怀疑我?我和他的感情是不和,但他毕竟是我的丈夫,我怎么会杀他?再说了,案发时我又不在南京。”  相似文献   

13.
驶向上海的228次列车隆隆地开出了湘潭火车站。1996年6月7日,阳光明媚,绿色的长龙在大地上飞驰。14号卧铺车厢里,欢声笑语。但在我对面床上,却默默地坐着一个神情忧郁的年轻的姑娘。她一D湘潭口音,一问,她住在我曾经生活过的那个住宅区。但她说她出生于上海。“探亲?一我问。“不是,是去打官司。”我有点不信这稚气未脱的姑娘会要打官司。“和谁打呢?”“和妈妈。”天底下.人世间,有哪个儿女愿与父母打官司?夜色无声地降临了。夜幕中,我在想象着这对母女的这场相见,想象着是不是会有一个和睦的结局。于是,我开始了我的追踪…  相似文献   

14.
带上勇气上路○许炜编者按:这是一篇小文章,仅仅千字有余。读后却让人畅快淋漓,不禁拍手称快!拂去世俗的目光,透过文字,发现她就是生活中的这一个人或那一个人,一个普通的女子。但正义和勇敢使她成了一个胜利者!她说得真好:有时为了维护正义,我们并不需要献出鲜...  相似文献   

15.
正陆小曼无疑是民国时期标志性的人物,名媛、交际、才情、浪漫、美丽,这些时尚女子的词语与她的夫君徐志摩的名字连缀在一起,曾经进入无数人的心底,先被追捧,后被诋毁,在那个女性初醒男权暴戾的年代,是一切追求个性解放女性的结局,郁达夫说"陆小曼是一位曾震动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其意便在于此。渔阳鼙鼓渐远,陆小曼留给历史的财富绝不是香艳的故事,她在绘画艺术上的成就方是她人生价值的所在。  相似文献   

16.
拆门铃     
门铃响了。我拉开门,一位年轻女子站在面前。我细看,她白白净净,微笑着,提个大蓝包。没等我问话,她举出个纸包送到我眼前说,这是我们公司新出的助燃丝,把它放到炉眼儿上,烧起来省煤气,比如,不用它,烧开一壶水需要10分钟,用上它,八分钟就开了。她是个推销员。该她不走运,我见过这种东西,其实没那么大作用。我问她多少钱一个,她说,市场价五元,直销,10元钱三个。我知道,批发价一元一个,市场价也没那么贵,她说谎了。可人家送货上门,也得赚点钱呀。我问她是不是公司的推销员,她说,不完全是,她还在上大学……我肃然起敬,想一个上着大学的孩子,因为…  相似文献   

17.
“我的梦是什么?我的梦就是很想有一天能用自己的钱去帮助他人。可是当今天发现为了救助别人,自己却陷入了泥潭,并且陷得是那么地深。当我筋疲力尽、很难继续再往前走时,才感到那么恐怖。难道我这一生就此完了?我还没走上自己最想走的路!我实在是不甘心哪!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继续拼搏,继续挣扎下去……”这是一位叫赵灵的女子,在2000年8月的某一天,在她的40余万字的自传中写下的一段文字。当时,她正处于一种非常危急的时刻——为了救助别人,自己却因此负债累累,甚至将要疲惫不堪地倒下……赵灵是谁?为什么时年33岁的她会在如此风华正茂的年纪,有着这么深的痛苦与矛盾?她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什么?而6年的时间过去了,她又是在怎样的一种境况中继续着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一个北方的朋友路过重庆,只有1天多的时间停留,我问她最想去什么地方,她竟然字正腔圆地吐出3个字:黑山谷!一个从未来过重庆的人怎么会知道黑山谷?我的诧异和追问让她脸上的自得在笑声中荡漾,卖了半天关子,她才告诉我答案。原来多年前我曾经寄给她一本刊有我文字和照片的杂志,照片中的我握着一束野花陶醉于青山绿水间,她曾经问过我  相似文献   

19.
在竞技体育中,每一名运动员的梦想都是站在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为自己的祖国赢得荣誉;而对于这一点,曾经是中国女子花剑队队长的鄂洁也不例外。遗憾的是,因为种种原因,她却未能在自己的运动生涯中如愿以偿。离开了赛场的鄂洁,并未就此远离击剑。凭借自身的努力奋斗,她最终成为了国际剑联竞赛总监,也成为了迄今为止惟一一个在国际奥委会单项体育组织中工作的中国籍雇员。曾经的鄂洁,因在赛场上屡遭不公而萌生退意;如今的鄂洁,正全力为维护体育的公平,奋勇而战——  相似文献   

20.
见到彭怡平本人之后才发现,她,远比我想的还要瘦弱,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瘦弱的女子孤身一人扛着摄影器材,不惧艰辛与危险地游走在世界各地,用文字和影像记载生活的意义,以及对生命的感动。她是“生活艺术家”,生活于她是灵感,是触动,更是一种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