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觉哉同志经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于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四年担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今年四月二十七日是谢老诞辰一百周年,本刊特选登他的杂文《“此心光光地”》和即将出版的《谢觉哉传》中第十三章人民公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以示纪念。我们相信,值此整党开始之际,学习这两篇文章,尤其是重新学习谢老的这篇杂文,对促进司法战线广大党员的党性修养,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清晨起来,接到学生电话告我的一个不幸消息:谢老已于昨日,即2003年5月3日下午去世。乍闻此讯,心中猛然袭起一阵怅然和哀痛,良久不能自已。虽然我知道谢老最近身体状况愈加不好,但没想到他这么快就离去了。大概4月上旬,我和郑永流教授以及几个年轻的同事和学生还去到安贞医院探望过他,那时的情景已经让我们感到难过和耽心。本来还想再去医院看看他,可现在北京的特殊情况使我未能如愿,因而这次探望竟成了我们与谢老的最后一面。无论怎么有思想准备,听到他去世的消...  相似文献   

3.
许明良,一个以“港商”身份活跃在家乡的福建人,近年来在厦门市麻烦不断。他所开发的惟一商品楼项目被投诉不断,与他合作的多家公司遭受了惨重损失。这一切,发生在他卷入“远华”案刑满释放之后。  相似文献   

4.
王伟章是个极其平凡的人,他只有小学文化,贩过大米、卖过酒、在窑厂摔过砖坯。有这样经历的人在农村随处可见。然而,就是他,带领村民奋斗8年,把贫穷落后的家乡王嘴村建成了苏北农村的一颗明珠。细细探究其中的奥秘,我们不难发现王伟章有着可贵的百姓情结。正如他所说:“你的心中有百姓,百姓的心中就有你。”王伟章正是靠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和品质,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相似文献   

5.
“谢觉哉愿意和人通信” 谢老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期间,提倡从上到下都要调查研究,走群众路线。核心思想就是尽可能做到实事求是。他常对司法人员讲:“人民法院担负保卫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任务,操纵生杀予夺之权,人命关天,必须慎重认真,对待大小案件都必须实事求是。”要想做到实事求是,首先必须走到人民群众中去调查研究,倾听人民正确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盆栽历险记     
“树痴”的宝贝盆栽 王先生是一名树痴——这是多次和他接触后人们得出的结论. 树痴王先生与盆栽打了20多年交道,堪称一场特殊的“爱情”长跑.这份“爱情”源于1991年,他去江苏省苏州市游玩,看到各种造型特别的盆栽,一见倾心,游玩归来后便开始捣鼓各种盆栽.两年后,王先生退休,便将白己的全部精力投入盆栽,不惜血本,甚至买下了村里的一块地,建起了苗圃场,真正开始了他的树痴生涯.  相似文献   

7.
孙建武 《法治与社会》2005,(5):F004-F004
周能沣有句名言:“做人不能忘本,我现在有了一点成就,但我一想到我的家乡还很落后,就觉得内疚,希望我的一点点绵薄之力。能激发更多有识之士走共同发展的道路”。这是在他慷慨解囊以五万元和二吨炸药资助家乡修公路时的一番话——于无声处听惊雷。  相似文献   

8.
警世柱     
局长郝伯乐得到一个坏消息:他的“政敌”当上了审计局局长,不久就来他这个亏损大户搞审计。郝伯乐吓得要命,生怕几十万元的招待费不能过关。他急中生智,要建一个“廉政亭”,虚开发票,把招待费全换成了材料费。审计局长心知肚明,倒是没有细追究,可却推荐给他一棵歪脖子树。他对郝伯乐说:“廉政亭需要顶梁柱子,我家正好有棵成材树,还能给你省点钱。”这可真让郝伯乐犯了难。回家后,他困兽一样在客厅里走来走去。老伴知道了却不以为然:“你太死心眼了,干嘛非得用他的歪柱子?”郝伯乐急得快要哭出来:“我哪敢不用呀!审计掌握着…  相似文献   

9.
一想起谢觉哉,一位白发银鬓、精神矍铄、循循善诱的慈祥老人就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期间,在全国司法会议上,在全院干部会上,作过多次讲话。他的讲话总是充满着智慧和哲理,洋溢着热情与风趣,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次关于“讲道理”的讲话。谢老为什么如此注重“讲道理”这个话题呢?是有深刻的历史背景的。1957年开展的整风反右运动严重扩大化,使得“左”倾思想在中共党内占到统治地位,紧接着1958年又发动了急躁冒进、违反科学发展规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  相似文献   

10.
李伦新 《检察风云》2003,(19):24-25
我的家乡有个地名叫“岔路口”,顾名思义是个道路有岔口的地方。这样以“岔路口”为地名,提醒行人不要走错路的关爱,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京剧中有一出传统剧目就名为《三岔口》,写的是宋将焦赞充军,途经名叫“三岔口”的地方,夜宿黑店,店主刘利华欲加杀害,适逢任堂惠赶到,黑夜与刘搏斗,将焦救出。这是一出短打武生的保留剧目,常演不衰,百看不厌。在人生道路上,难免会遇到种种“岔路口”,以致三岔口、四岔口……有位名叫郭光允的同志,他被认为是“中纪委的公布中破天荒提到的一个小人物”。这是因为,“他八年不绝上书举报省委书记”、“与…  相似文献   

11.
对于保护森林的重要意义,在我国古代已为人们有所认识,并在法律上也有反映。商鞅说过“为国任地者,山林居什一”。他认为森林面积必须占全国土地面积的十分之一,才能搞好土地的利用,发展农业生产。早在夏代,《逸周书·大聚篇》中记载的《禹禁》规定:“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周礼·地官》记载,周代设有林官,称为“山虞”、“林衡”。“山虞”掌管森林保护法令的实施,并有权对违法者以处罚;“林衡”的职责,则在于巡  相似文献   

12.
《政府法制》2010,(13):54-54
4月9日上午,山西省临汾市召开“爱我临汾、树我形象、建我家乡”主题活动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前一段的主要工作,安排部署下一段的活动。  相似文献   

13.
王维的一生是复杂的,他是个官僚,又是个隐士,是一个很有才情的诗人,也是个独辟蹊径的画家。他还精通音乐,长于文字,“才华炳焕,笼罩一时”。他歌颂过“动为苍谋”的辅臣,也嘲笑过“窗间著一经”的腐儒,他有过“报国取龙庭”的酬赠之语,也有过“济人然后拂衣去”的高蹈之志。但“少年不足言,识道年已长”,安史之乱的巨大波折,使他  相似文献   

14.
张杰  王瑞明 《政府法制》2010,(21):52-52
为了助推全市煤炭系统“爱我临汾、树我形象、建我家乡”主题活动深入开展,近日,山西省临汾市煤炭局专门成立的“安全在我心中”巡回演讲团到乡宁县、安泽县、古县、蒲县四县的七座复工复产矿井进行了巡回演讲和慰问演出。  相似文献   

15.
走向新生     
2000年5月6曰,川东北铁路枢纽达县站迎来了“五·一”放长假外出旅游的第一个返程高峰,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走来了一位三十五六岁,身材敦实的中年人,他叫阮孝昌。一下火车,他感叹的不是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他更多的感受是无比的亲切,因为生他养他的这片热土,他已阔别了14年。这次回来,他不是回乡省亲,也不是外出旅游返程,而是经历过千百次思想斗争才鼓起勇气做出的一个正确的决定,来赎回14年前犯下的罪恶,向人民投案自首。  相似文献   

16.
他是一位默默无闻的功臣———王成山。这是一支鲜为人知的队伍———蹈火林海的装甲部队。王成山,是森林部队的装甲兵,1983年入伍后就没有离开过大兴安岭支队机械大队———武警黑龙江森林总队唯一的一支装甲部队。1991年从专业警士直接转干,现任副大队长、技师,支队特种车辆驾驶、维修的专家。王成山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采访他时,也没有多少话语,唯有向他“请教”特种车辆的一些问题时,他那因疾病折磨而略显黯淡的眼睛才会突然一亮,精神也随之一震,然后如数家珍地讲起来。作为技术教员,他培训了近300名特种车辆驾驶…  相似文献   

17.
幽默大王     
最后一道菜 一台商到家乡 W 镇办厂,厂房奠基那天,台商设宴请镇政府有关领导。镇政府有关 领导酒足饭饱之后,无一人有离席之意。台商见状有些不解,便贴着堂弟的耳朵低声 问:“他们饭吃过了,怎么还不走?”堂弟回答:“我忘记告诉您,还有最后一道菜没有 上。”台商又不解地问:“饭都吃饱了,还上什么菜?”堂弟解释说“就是给在座的每位一 包香烟,这是我们这里的习惯。”台商明白后马上叫来服务员小姐给每人发了一包香 烟。于是,镇政府有关领导才高高兴兴地一一与台商握手散去。 镇政府有关领导走后,台商问堂弟:“我小时候在家乡可没听说有这个习惯?”堂弟 笑道:”习惯在发展嘛!”  相似文献   

18.
他说,他从未结过婚,一直过着单身生活,山东省蓬莱市公安局登州分局警官贾了才到他的住处找到了一张“全家福”,这张“全家福”让他哑口无言,原形毕露。  相似文献   

19.
殷会群 《政府法制》2012,(24):43-43
在我国古代,“楷模”是两种树木的名称。唐朝《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记载:“蜀中有木类柞,众木荣时如枯枋,隆冬方荫芽布阴。蜀人呼为楷木。”楷树,俗称黄连木。众树茂盛它隐退,众树枯萎它茂盛,有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境界。相传这种树最早生长在孔子墓旁,所以又称“孔木”。  相似文献   

20.
说攀道比     
我家乡有一种名叫“攀比藤”的植物,专门攀附树上,树长藤高,相互攀比。故家乡有民谣云:“藤攀树来树缠藤,攀攀比比好生存。”原来,攀比是植物生存的本能。但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却也多见染此癖好者。我那在小学读书的女儿,常和同学们在一起攀比:“咱爸是记者,写稿子登报还有钱给咱买糖吃。”有小同学对她说:“记者算个屁!咱爸是大局长,经常有人往家里送好多好东西……”弄得小女天天吵吵嚷嚷:“爸,咱也要你当局长嘛!”天下事总有可比性。有些人以比阔斗富为乐事,诸如,有的大款比几千元点一首歌,几万元牵一只狗;有的当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