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0 毫秒
1.
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应重视实践思维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道德教育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与思想道德教育同行的是一种实践思维方式的形成,实践思维方式在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得到修正和完善。因此,对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对社会成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我们要以客观实践为依据,执持于个体思想道德的习得,促使个体形成的实践思维方式与时代发展要求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生态意识和西方现代环保意识的功能和缺陷都孕育在当时的实践方式和实践背景之中。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转换视角,树立起生态文明意识,这种生态文明意识是对中国传统生态意识和西方现代环保意识的批判和吸收,必须通过转变实践方式来求得人与自然的新和谐。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余谋昌 《长白学刊》2007,(2):138-140
当今时代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建设生态文明是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我国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表明已经向着生态文明的方向前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是在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基础上,在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现实条件下,通过价值观的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作为国家行为由全国人民的创造性生态化的实践实现的.中华民族将以率先建设生态文明为人类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4.
要着力突破当前我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困境,仅从改变农业发展方式粗放角度是难以突破的,必须予以全盘统筹兼顾,以发展全区域生态循环农业为抓手,实现农业转方式、调结构、补短板、促增收,解决海南热带特色农业"王牌不王"的问题。当前海南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我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一是比较优势下降,二是市场倒逼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是发展方式粗放落后。  相似文献   

5.
永州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做出了有益探索,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逐步显现;但仍存在政府自身财力不足,管理体制不顺畅,集聚发展困难,承接产业转移受限等难题。这些难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困境。只有强化干部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生态规划意识、生态责任意识,创新发展思路、运作机制、工作举措,推进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相协调,才能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6.
永州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做出了有益探索,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逐步显现;但仍存在政府自身财力不足,管理体制不顺畅,集聚发展困难,承接产业转移受限等难题。这些难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困境。只有强化干部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矬惑规划意识、生态责任意识:创新发展思路、运作机制、工作举措,推进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相协调,才能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城镇化战略向纵深推进,小城镇经济社会也迅速发展起来,特别是长江经济带地区小城镇还承载着长江经济带各大中城市诸多非绿色化产业的转移,这也加剧了该地区小城镇生态环境问题。然而目前长江经济带小城镇生态治理过程中依然存在生态治理机制体制不健全、生态治理方式落后、制度缺位、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不足等现实困境与挑战,不仅严重制约着该地区小城镇生态治理实践,也影响着该地区小城镇生态治理现代化的进程。通过推进小城镇生态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方式及其治理制度等各方面的现代化,破解长江经济带小城镇生态治理困境,最终实现该地区小城镇生态的善治及其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谭建军 《岭南学刊》2014,(6):104-107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需要树立生态发展理念和深化生态体制改革。以粤北欠发达区域清远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建设为例,在探索生态发展和生态体制改革面临普遍性问题: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重困境,生态补偿不足,生态管理效率低等。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契机,深化体制改革:要完善生态补偿体制,改革生态补偿方式、方法,深化政绩考核方式等。  相似文献   

9.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对象化活动和自我确证的主客维度,是科学探索和哲学思考的核心命题。生态危机是这一维度动态失衡的显现,生态伦理则是对治理生态危机的道德调节和行为规制。传统生态伦理观对生态危机缘起的认知缺乏整体视域,过于强调人类本位或自然本位,从而难以超越其内在的逻辑困境。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把生产和交往共同作为实践的子范畴,在现实性上厘清了生态伦理(生态危机)的逻辑主体、重估了人类对象化和自我确证的辩证维度,旨在把生态危机的治理实践统一于主体—客体—主体的框架模式,并通过主权国家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合作,为治理全球生态危机提供必要的理论借镜,为当代生态伦理的育成提供一种全新的哲学范式。  相似文献   

10.
生态安全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无论从理论上对这一问题做出怎样的考察,问题要在人类实践中才能获得根本的解决。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是人们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浅层生态实践活动,而生态经济的发展模式则是当前人类经济发展必要的实践转向。实践的生态学转向是当代生态文化与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构建民主党派学习型政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互动,重在实践的过程。新阶段发展实践具备型塑民主党派的主体性,全面审视民主党派面临的系统性挑战,要求民主党派运用实践思维方式构建学习型政党,保持对时代发展脉搏的清醒把握和对新形势下自身建设新要求的高度自觉。  相似文献   

12.
全球伦理体系的构建需要以继承传统的共通价值为基础,并在全球交往实践活动中探索和延伸。西方强势国家凭借其在全球化中的主导优势,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全球交往实践活动中垄断了全球伦理的话语权,广大发展中国家则普遍处于失语的困境。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积极回应日益高涨的全球伦理呼声,表现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在应对全球问题与危机时所应有的智慧和勇气,不断提升在全球伦理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3.
网络舆论对社会舆论走向的引导作用日益彰显,标志着中国舆论监督已进入新媒体时代。论述了新媒体时代中国舆论监督在监督理念、监督主体、监督方式与监督范围等方面所作的范式转换;从舆论监督的有效性、公平性、正义性和合法性四个方面对新媒体时代中国舆论监督面临的实践困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中国舆论监督面对困境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对立走向融合——21世纪价值哲学研究方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秋锁 《长白学刊》2001,1(1):54-58
世纪之交的价值哲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题和困境。它在表层上呈现为多种不同的价值理论及其价值观念的矛盾和冲突,而其实质却在于它们各自研究方法的差异和对立。21世纪价值哲学发展的关键,是其研究方法的发展,而这种发展的基本趋向,则是从对立走向融合。价值哲学研究方法的这种发展趋向,一方面根源于思维方法自身发展的必然逻辑,另一方面也奠基于新世纪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既是价值哲学走出目前困境的正确道路,又是其研究方法从对立走向融合的合理方式。  相似文献   

15.
王玺威 《人民论坛》2010,(7):252-253
具备良好的道德认知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自身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长期以来,我们培养良好道德认知的方式始终停留在传统的说教模式上,而马克思实践真理理论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深刻理解良好道德认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试论生态博物馆本土化及其实践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西方生态博物馆产生的文化背景为基础,厘清了生态博物馆的定义、内涵和外延.结合中国生态博物馆发展历程分析生态博物馆本土化实践中遭遇的种种困境及其原因.生态博物馆的某些理念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具有一定的理论启示与借鉴意义,但生态博物馆作为一种文化保护方式如何更好地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仍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是在顺应世界绿色发展新潮流、反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撷取和借鉴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其主要内容包含四重向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循环经济是促进绿色发展的前提关键;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绿色发展的目标指向;改善民众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是绿色发展的价值归旨;生态科技和生态法制是实现绿色发展的有效路径。在当下生态文明建设高歌猛进的时代洪流中,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具有理论和现实层面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8.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通过数字化转型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变革。数字党建是百年大党在数字时代实现党建高质量发展、加快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本文从数字党建的内涵出发,梳理关于数字党建研究的理论向度与实践向度,分析数字党建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并对数字党建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公民作为环境治理多元主体之一,其主体意识的提升对于推进环境治理共享共治,有效解决生态问题、革新公民生态意识与约束公民生态行为,以及实现生态环境的"善治"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培育提升公民环境治理主体意识面临着诸多困境:由于公民环境治理主体意识水平不足而产生的主体困境,公民环境治理意识与行为相脱节而带来的实践困境,培育公民主体意识的大环境不成熟而导致的社会困境,生态教育与环境治理要求不一致而产生的教育困境等。培育和提升公民环境治理主体意识,需要转变其思想认识,养成生态道德;需要强化制度型构的功能,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需要关注环境治理实践,提升公民参与治理的获得感;需要加强生态教育的力度,推进公民环境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浙江实践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大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不仅是理念的提升、思路的拓展,更是实践的突破、制度的创新。浙江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方面的实践探索和机制体制创新,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注入了"浙江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