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创建的各农村革命根据地,大都是在革命基础较好的一省或几省边界地区建立发展起来的,闽粤赣边革命根据地就是其中之一。它以闽西为中心,包括赣南、粤东的一部分县、区。红一方面军第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闽粤赣边革命根据地进一步巩固发展,成为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一、闽粤赣边区工农武装割据斗争的发生和发展。 (一)闽粤赣边区各县的工农武装起义。地处江西、福建、广东三省边界的赣南、闽西、东江(粤东)广大地区都经受了1925年至1927年大革命急风暴雨的洗礼,曾经有过很大的工会和农民协会组织,有过工农阶级对地主豪绅阶级的经济、政  相似文献   

2.
今年11月7日,是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70周年纪念日。值此,回顾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功绩。总结创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立足老区实际,发扬老区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领导陕甘边区人民,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后来与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一块完整的红色区域,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提供了长征的落脚点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出发点,为中国革命实现历史性转折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福鼎原属闽东革命根据地,随着闽东革命的发展而发展。一九三五年冬,闽东特委叶飞等领导同志决定开辟闽浙边区根据地。派特委常委阮英平、郑钟毓率领福鼎独立团(即闽东红五团)进入福鼎、泰顺、平阳交界地带行辟新区。刘英、粟裕同志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入闽浙边与闽东党会合之  相似文献   

4.
《世纪桥》2015,(10)
习仲勋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点燃了陕甘边区武装斗争的烈火,促进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为迎接长征途中的党中央、毛泽东和中央各路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创造了有利条件。习仲勋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所从事的革命实践和教育活动,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一九三一年到一九三二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正处于激烈斗争时期。蒋介石在第一次反革命军事“围剿”失败后,又纠集几十万军队向我中央苏区和各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更大规模的二、三、四次“围剿”。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处于艰难时刻。方志敏、周建屏同志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采取“集中兵力,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的作战方针,两次挺进闽北,既保存了  相似文献   

6.
川陕与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和苏维埃运动在中国西南和西北的典型实践,一个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个大区域,一个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硕果仅存的根据地,两者的斗争实践各有千秋,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对中国革命也作出了各自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一、挺进乌山 为了进一步发展革命武装,扩大游击区,使闽南和粤东根据地连成一片,同时牵制国民党军队对靖和浦根据地的"清剿",中共闽粤边特委指派我带队开辟云(霄)、(平)和、诏(安)边区,建立乌山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8.
1933年10月,照金根据地失守。11月3日至5日,陕甘边区党政军在合水包家寨子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创建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开辟三个战略区, 建立陕甘边区工农游击队一、二、三路指挥部,撤销红军临时总指挥部,成立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会议批判了杜衡的“左”倾错误,使陕甘边的土地革命斗争出现了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正>一、挺进乌山为了进一步发展革命武装,扩大游击区,使闽南和粤东根据地连成一片,同时牵制国民党军队对靖和浦根据地的"清剿",中共闽粤边特委指派我带队开辟云(霄)、(平)和、诏(安)边区,建立乌山革命根据地。当时我的心情很沉重,这不只是因为担子太重了,更主要的是我和靖和浦革命根据地就  相似文献   

10.
史继忠 《当代贵州》2008,(13):55-55
贵州是一片”红土地“,在革命处于危难时期,贵州支持了红军。从1930年4月邓小平、张云逸创建的红七军进入贵州开始,到1936年3月底红二、六军团离开贵州,红军在贵州活动前后达6年。在这一时期,红军的足迹遍及全省68个县市,先后建立了黔桂边革命委员会,还在大定·(今大方)、毕节成立了中华荔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的廉政建设思想诞生于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他在组建和整顿红七军与红八军、领导左右江苏维埃政权建设、开展工农运动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廉政建设思想:一是保持先进,努力建设一个具有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党组织;二是联系实际,结合左右江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开展廉政宣传;三是建章立制,加强苏维埃政权的廉政规范建设;四是除旧布新,以军队为重点加强廉洁自律教育;五是激浊扬清,发挥工农群众反腐倡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在邓小平廉政建设思想发展史中有极伟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三、保卫与巩固发展闽粤赣边革命根据地的曲折斗争。 (一)配合红一方面军的三次反“围剿”战争。 1930年12月至1931年夏秋,国民党蒋介石先后调动10万、20万、30万大军,对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领导的红一方面军和江西、福建等省苏区连续发动三次大规模的反革命军事“围剿”。在这一时间中,中共闽粤赣边特委及其领导下的红军和革命群  相似文献   

13.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喜讯传到部队,“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歼灭国民党的残余武装”、“向新中国献礼”的口号声响彻云霄。挺进大西南!我军各路雄师飞跃前进,势如破竹,大显神威。在粤桂边区、四川成都,接连粉碎了蒋介石的最后两张王牌──白崇禧集团和胡宗南集团。与此同时,坚持敌后斗争的滇桂黔边区纵队(以下简称“边纵”)在云南已发展到3万余人,开创了滇东南、滇东北、滇西南、滇南、滇西等广大的根据地,游击战争的烈火几乎燃遍了云南全省。…  相似文献   

14.
(一)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喜讯传到部队,“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歼灭国民党的残余武装”、“向新中国献礼”的口号声响彻云霄。挺进大西南!我军各路雄师飞跃前进,势如破竹,大显神威。在粤桂边区、四川成都,接连粉碎了蒋介石的最后两张王牌─—白崇禧集团和胡宗南集团。与此同时,坚持敌后斗争的滇桂黔边区纵队(以下商称“边纵”)在云南已发展到3万余人,开创了滇东南、滇东北、滇西南、滇南、滇西等广大的根据地,游击战争的烈火几乎燃遍了云南…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江西东北部和安徽南部,以浮梁程家山为中心建立的皖赣边革命根据地,是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1934年3月到1935年1月,近一年时间,党领导皖赣边军民开展英勇的革命斗争,使这里成为闽浙赣省委领导下的仅次于赣东北中心区和闽北苏区的第三大苏区.一、皖赣边革命根据地的形成与发展皖赣边革命根据地东抵婺源,西临长江,南达乐平,北界东至,包括江西境内的河东、河西(均属浮梁境)、彭泽、波阳、都昌、浮梁、乐北、湖口、婺源、景德镇和安徽境内的秋浦、东流、祁门、望江等14个县和特区.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1932年7月至12月,红四方面军和鄂豫皖边区革命根据地人民,面对国民党30万大军,展开了空前激烈的第四次反“围剿”斗争,重创了国民党嫡系部队,歼敌1万多人。但是,由于未能粉碎“围剿”,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实行了战略转移。第四次反“围剿”斗争虽然失败了,但蒋介石耗费大量精力进行的这次“围剿”,  相似文献   

17.
福鼎原属闽东革命根据地,一九三三年开始,闽东党多次派叶秀藩同志(寿宁县城鳌阳镇人,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一年在福州乌石山师范读书,曾任闽东特委委员、闽东苏维埃政府副主席,一九三五年被敌杀害)来福鼎开展革命活动.一九三五年,闽东特委叶飞等领导同志决定开辟闽浙边区根据地,派特委常委阮英平、郑仲毓(郑宗玉)率领福鼎独立团(即闽东红五团)进入福鼎、泰顺、平阳交界地带开辟新区.同年十月,以粟裕同志为司令员、刘英同志为政治委员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入闽浙边与闽东党会合.不久,成立了闽浙边临时省委.  相似文献   

18.
百色起义时期,右江革命根据地军民开展的反腐倡廉革命斗争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开展的反腐倡廉建设之一。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应该大力弘扬右江革命根据地军民反腐倡廉优良革命传统,在创先争优实践中,努力创建清正廉洁的基层党组织,争当廉洁优秀的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9.
关于左右江革命根据地若干问题的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左右江革命根据地若干问题的考证陈欣德近年来,关于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研究取得不少新进展,但有些问题仍未弄清楚,说法不一。笔者根据有关资料,对这些问题进行考证。一、邓小平何时到达南宁。1929年,邓小平受中共中央的派遣,化名邓斌,到广西开展革命武装斗...  相似文献   

20.
1929年,邓小平等发动百色起义,创建左右江根据地和红七军。红七军由邓小平任政治委员,张云逸任军长,下辖3个纵队(师)。为了扩大革命根据地,发展红军,邓小平、张云逸率红七军第十九、二十两个师约7000人从河池北上,韦拔群率二十一师坚持根据地斗争。红七军一路攻占怀远、四把、三防、长安等地,进攻桂林受阻,转进湖南。1930年12月21日,红七军占领湖南绥宁县。24日攻打武冈县城。数日不克,敌援兵至,红七军被迫撤出战斗,进入新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