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年5月至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五次就秦岭北麓违建别墅事件作出批示和指示,但都没有在当地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秦岭北麓违建别墅仍然整而未治、屡禁不止。习近平总书记第六次作出重要批示后,2018年7月至10月秦岭违建别墅中央专项整治工作组成立并进驻陕西,历时三个多月的秦岭北麓违建别墅整治工作成效显著。通过两年来公开披露的违建别墅整治情况及官员腐败案件,可以看出:秦岭违建别墅事件是严重违反政治纪律的案件,是新时代政治与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典型案例。造成大量违建别墅的原因有:对生态文明思想认知偏差、权力寻租与利益输送、制度漏洞与道德风险、围猎官员与政府俘获等。秦岭违建别墅事件得到整治,其影响和教训远远超出事件本身。  相似文献   

2.
任燕 《理论导刊》2007,(1):70-72
目前,秦岭北麓地带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存在诸多问题,而且治理难度大,效果欠佳。咎其根源,在于当地产业结构不合理,治理方略不当。因此,全面调整产业结构,变只“堵”不“疏”为“堵”“疏”结合的治理方略,应是根治问题的唯一选择。为此,应限制传统农业,因地制宜地积极发展各种绿色农业,同时,整治裁撤各类污染型工业及采矿采石业,积极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大力发展农业产品加工业、手工业及其他绿色产业。  相似文献   

3.
世界遗产是一个十分宝贵的旅游品牌资源 ,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正确处理开发建设与资源保护的关系 ,发展旅游与维护生态的关系、保持世界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应成为遗产地政府和人民的共识。  相似文献   

4.
保护秦岭生态首先要认识秦岭,了解秦岭的巨大生态功能。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利用秦岭的丰富资源,确立生态秦岭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是生态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是生态资源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支柱产业,是一种新型经济。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重要意义是: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发展;有利于加快我国世界旅游强国的建设步伐;有利于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推动新农村发展。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生态资源大省,具有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优势。黑龙江省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对策在于:提高对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认识;强化对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宣传;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旅游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大开发旅游产品,打造黑龙江品牌;做好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市场的社会化服务,充分发挥东北地区旅游资源优势,共同建设"东北大旅游圈"。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飞速发展,但环境污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问题也相当严重,给绿色旅游造成巨大压力,主要表现为旅游资源的粗放式开发和盲目利用,风景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风景名胜区环境污染严重,对绿色旅游认识不清等.发展绿色旅游需做好以下工作:加强政府引导,合理布局资源,规范经营管理,加强绿色旅游的宣传工作等.  相似文献   

7.
4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陕西考疼调研时强调,秦岭违建是一个大教训。从今往后,在陕西当干部,首先要了解这个教训,切勿重蹈覆辙,切实做守护秦岭生态的卫士。习近平总书记谈秦岭违建,强调“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既是对陕西,也是对全国的郑重告诫,向杀鸡取卵式开发、粗放利用、奢侈消费等错误行为模式彻底告别,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起手式。  相似文献   

8.
研究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的内涵、特征和开发策略对旅游目的地规划、开发及旅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要从创新开发人文旅游资源,构建休闲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塑造独特旅游形象和整合营销传播,改善交通区位条件,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和旅游承载力管理等方面入手,研究制定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理念下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已严重影响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针对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中面临的问题,设计出旅游资源持续利用的概念模型,并提出了循环经济下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绿色旅游战略。  相似文献   

10.
谢月华 《学理论》2014,(2):73-74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消费者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强,旅游目的地文化形象的研究与塑造越来越受到关注。青秀山风景区应形势要求打造为国家5A级景区,塑造良好的旅游形象有利于提升该景区的知名度,是该景区顺利升级的重要因素。青秀山风景区旅游形象的升级策略如下:注重文化建设;搞好特有生态资源建设;加强餐饮服务管理;服务质量管理;旅游纪念品开发;网络营销。  相似文献   

11.
巍巍秦岭,人杰地灵,英雄辈出。 又一个闪光的名字——张长年,回荡在秦岭北麓的山山水水之间,融进了西秦父老的心中。 张长年,一位共产党员、政工师,在他即将退休安养天年的时候,舍生忘死,挺身救助两位素不相识的农村少年,用鲜血和生命,在辉煌的秦岭英雄长卷上,写下了永垂青史的一笔。  相似文献   

12.
张舒 《理论视野》2020,(8):69-72
近年来,乡村旅游快速增长,成为发展生态经济,带动农民收入增长,推动农村产业振兴的助推器。在抗击新冠疫情背景下,乡村旅游又助力复工复产、拉动了经济恢复和发展。新时代推动乡村旅游绿色发展,要进一步明确新时代乡村旅游功能定位,实现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与乡村生态振兴、旅游扶贫脱贫、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7,(2)
哈尔滨市双城区具有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当地旅游业发展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进入"十三五"后,旅游业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趋凸显。特别是2015年5月12日正式撤市建区后,哈尔滨市双城区旅游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正因为如此,当地旅游主管部门要深刻认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对提高哈尔滨市双城区旅游知名度、开拓客源市场的意义,下大力气开发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重点打造解放战争旧址群、清代历史遗迹两大历史文化旅游板块,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使之充分展现百年双城堡的文脉,为当地旅游业创造更大效益,促进哈尔滨市双城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20,(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彰显了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本文从了解东北区域生态文明建设难点及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入手,挖掘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对东北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探索信息技术支撑东北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策略。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保障,树立生态伦理观念,实现"互联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运用数字化技术和信息系统构筑生态经济体系,构建东北区域生态文化,加速东北四省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向标准化、制度化、系统化迈进,助力区域经济踏上高效率、高产能、低消耗的绿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环境保护有赖于本土性生态知识和智慧的充分发挥。地方性知识中的生态伦理是人们在深刻认知当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建构起的一套有利于生态环保的地方经验和习惯,是民族地区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方式和手段。通过对藏族旅游村寨神座的田野考察,深入探究了地方性知识中蕴藏的丰富生态伦理知识,进一步分析了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显著正面效应。研究发现,文字性的村规民约从现实层面上直接明确地规定了村民们的行动方式,不成文的生态习惯法则从精神层面上深刻影响村民的旅游参与行为,并形塑着村民的行为习惯。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旅游业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众多不良影响,例如对森林草地资源的破坏、给当地造成的卫生环境污染和土地资源占用扩大的问题得到缓解,进而走上了一条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的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多,高校医学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特色旅游项目逐渐赢得了市场关注。以杭州师范大学下沙校区为例,分析了高校旅游资源、旅游客源市场,开发医学旅游资源对高校自身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高校医学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7.
绿色文明产生了对旅游业的绿色需求,生态旅游正迎合了这一潮流。新疆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在旅游开发规划中,其旅游开发模式定位为"生态旅游",因而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研究较具代表性。本文以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为例,介绍了景区内的生态旅游资源概况,进而分析了其特色优势资源。并从市场营销的角度,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原则,运用营销理论进行深入的思考,重点分析其生态旅游营销战略,并对如何实现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良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杨春玲 《学理论》2011,(28):80-81
目前,东北亚各国积极开发冰雪旅游资源,发展冰雪旅游。哈尔滨冰雪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最早开展冰雪旅游的城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首先分析了以中国、日本和韩国为代表的东北亚国家冰雪旅游发展的现状;接着又从资源、产品、品牌、管理、环境、成长、创新等方面,分析哈尔滨冰雪旅游的竞争力;最后又着眼于东北亚区域,提出提高哈尔滨冰雪旅游竞争力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资源浪费型、环境破坏型的消费,带来了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恶果。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改变不科学、不合理的消费模式,构建绿色的生活消费模式。绿色生活消费模式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上形成健康、绿色消费的社会风尚;消费者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自觉选择绿色消费;企业供给丰富实惠、可信度高的绿色消费品;政府努力培育和创建绿色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严维斌 《学理论》2013,(21):73-74
旅游扶贫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扶贫形式,它为贫困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当地居民的脱贫致富带来了新的契机。以汉中地区为例,试图通过对汉中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对汉中地区的旅游扶贫开发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