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审美文化与民族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特定的审美文化从属于特定的文化形态:审美文化的内涵包括群体的共同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艺术性的物化产品和日常生活中的审美现象等方面.本文从反传统美学的角度论证了传统美学的重大缺失和根本弊端.并论证了审美文化理论研究具有"开拓新的领域"、"重写美学史"、"新的思维与新的方法"及"创建新的学科"等五个方面的创新性意义.审美文化的理论研究是当下中国美学研究走出困境、走向新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审美文化与民族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特定的审美文化从属于特定的文化形态;审美文化的内涵包括群体的共同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艺术性的物化产品和日常生活中的审美现象等方面。本文从反传统美学的角度论证了传统美学的重大缺失和根本弊端,并论证了审美文化理论研究具有“开拓新的领域”、“重写美学史”、“新的思维与新的方法”及“创建新的学科”等五个方面的创新性意义。审美文化的理论研究是当下中国美学研究走出困境、走向新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文化体系多元并存以及互联网迅速普及,对我国青少年一代的审美时尚和审美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互联网以其前所未有的规模与速度,推动着文学艺术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与交流,打破了民族审美文化的地域局限和封闭性。在部分青少年中由于对西方生活方式的过分认同,而产生了审美“西化”倾向。国内文化艺术的产业化发展趋势,也使“营利”成为文化产业的主要目的,文化产品的市场化、媚俗化,使青少年的审美  相似文献   

4.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书法成为一个民族符号,代表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有着"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之美誉。书法兼具文化性和艺术性的双重属性在审美传统上有着深厚的积淀。但是受到主客观方面多种因素的影响,书法审美偏离优良的审美传统出现了一些异化现象。对此,在重塑方向上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植根传统,坚持书法与汉字的一体性,应坚持创新引领书法新发展。同时,应通过加强书法教育、改善书法批评推动书法审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警察院校和公安机关应积极营造书法美育的浓厚氛围,增强公安警队软实力,以更好地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职责使命。  相似文献   

5.
发展民族旅游业 ,必须考虑游客的审美情趣 ,要针对客源的不同审美情趣 ,开发旅游项目。同时 ,要挖掘出少数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审美情趣 ,体现本地区、本民族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拓展了美学研究的空间.文章从三个方面对视觉文化的审美特征加以剖析和探讨视觉文化的审美客体呈现出视觉化、复制性、驳杂性和大众化的特点;审美主体的审美感知能力受到弱化和钝化;视觉化时代的审美关系突出的表现在主体对视觉形象的消费和审美判断与审美趣味趋同上,成为社会后现代性的某种表征.  相似文献   

7.
山水风景作为审美客体,是一个形象丰富、有声有色、动静结合,自然与人文相互渗透的景观空间,其所具备的美学、科学和历史文化价值,使之成为主要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的胜境.人与大自然复杂的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文化需求,构成了山水风景审美的特有内涵.研究山水审美,提高审美素养,对发展中国山水文化,美化社会生活环境,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高校大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尚未成熟,审美实践容易受到各种价值观念和审美偏好的冲击.但目前高校教育多是以“智”为重,对于学生的审美价值观的教育培养显得捉襟见肘.在生态危机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高校的审美文化教育进行深刻反思.在生态文化视阈下,对国内高校审美文化教育上的现状及影响元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生态审美文化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中国古典园林景观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中国传统园林表达出情景交融的氛围,这在世界园林中独辟蹊径。它活泼而自然的处理手法营造了一种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意境。人与自然建立了一种亲和而和谐的关系,以及人对自然生命活力的深切情感。  相似文献   

10.
"审美观照"是一个颇具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的审美范畴,在学术界被广泛运用。审美观照不是一般的观看、观察,而是审美主体进入特定的审美情境之后,以充满独特情韵的眼光来看对象物时的赏鉴与悟彻。中国古典美学中审美观照的主要方式是"仰观俯察"、"远观近察"的"流观"。这种审美观照方式与传统哲学中的道家、佛学和理学有着某些内在的联系。而中国文学艺术的独特韵味与意境,正是与其独特的审美观照方式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