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当前我国消费需求依然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农民消费需求不高。提高农民收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优化农村消费环境、转变农民消费观念、引导农民消费信贷,这是启动农村消费需求最有效的方法,也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营造和谐的消费环境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经济行为主体的企业,它的营销行为和策略直接影响和谐消费环境的营造。它不仅影响农民的生活水平,而且不利于城乡经济的统筹发展和农村全面小康的实现。本文主要分析营造和谐消费环境的意义,以及当前我国农村消费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优化企业营销策略对农村和谐消费环境的影响视角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农民的消费意愿、消费能力币口消费倾向与扩大农村内需直接相关。课题组以南京市农民消费情况调查为依据,分析了农民收入的来源、消费的主要支出、消费潜力、对社会保障的需求等影响农民消费的因素,提出了促进农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人口是当前农村的消费主体,他们的消费观直接影响着内需的扩大、农村消费市场的启动和经济增长的拉动。引导农村留守人口树立科学消费观,切实提高其整体收入;优化农村留守人口;加快农村消费市场建设,激活农民消费欲望;建立农村流通网络,切实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引导农村留守人口树立健康、积极的消费观,真正挖掘农村市场的消费潜力,有效促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西部农民家庭消费存在消费行为落后、消费倾向偏低,消费质量不高等非可持续性特征。为使西部农民家庭可持续消费得以顺利实现,政府应积极推行有利于扩大西部农民家庭消费的财政政策;落实支农扶农的金融政策,发展农村小额消费信贷;实施科教兴农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就业政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引导西部农村乡镇企业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逐步转变城乡消费二元结构局面,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巨大,许多人把启动消费的着眼点放在开发农村市场上,但是由于当前农民收入少、不合理负担重、缺乏相应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以及消费环境差、找不到合意的消费品等原因,农民消费一直是启而不动。要真正开拓出农村市场,国家必须有大的政策支持,商家也要开动脑筋,以使农村这一潜在市场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农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农民消费方式日益科学,但农民消费能力不高、消费倾向偏低、消费满足率低。构建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长效机制还受农民收入、农村市场、社会保障、消费政策、消费观念和商品等因素制约,为此,必须加快形成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收入拉动机制、环境促进机制、制度保障机制、政策激励机制、教育引导机制、商品供应机制。  相似文献   

8.
当前,农村青年办婚事花销越来越大,大大超过了结婚青年自身和家庭的实际收入,形成了农村“红色消费”的畸形状况,制约了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分析婚事畸形消费背后的原因并提出一定的遏制措施,对转变农村不良风气、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持续快速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扩大农村的消费需求是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本体现和重要实现途径。但在当前,我国农民的经济收入依然不是很高,农村的消费状况也不乐观。客观分析农民的收入、消费现状,探索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途径与良策,是科学发展的要求,更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农村消费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我国的市场建设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多种流通渠道、多种购销方式并存的商品流通体系。但是,各类市场大多集中在城镇,农村市场建设相对滞后,制约了农民的消费需求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大农村市场开拓力度,全面启动农村消费。 一、农村市场消费滞后的成因。 党的十五大指出“开拓农村市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消费的举措,但目前农村市场依然较为平淡,物价回升乏力。尽管农民最早从改革开放中得到实惠,但解决温饱后,缺乏增收和致富的必要手段和措施,消费水平增长缓慢,限制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造成这种局  相似文献   

11.
岑丽阳 《理论前沿》2007,497(8):34-35
从消费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创建和谐社会主要是营造和谐的消费环境。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在农村营造和谐的消费环境。本文从消费经济学的视角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消费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2.
促进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增长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环节。当前农村居民的消费环境还存在网络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为此,需要构建农村商品流通新模式,形成便捷的流通环境;整合农村维权资源,形成健全的权益保障环境;提高供给质量,形成安全的供给环境。  相似文献   

13.
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前行的“三驾马车”,长期以来中国较多依靠投资和外贸来保持经济的高增长,而消费需求相对低迷。2005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努力调整投资消费关系,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不断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市场的低迷,不但影响了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效果,而且影响了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为了  相似文献   

14.
扩大国内需求必须启动农村市场。当前,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青岛市农村消费呈现出消费能力增强、费意愿强烈、消费环境改善、惠农政策显效等趋势,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必须通过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消费环境,引导健康消费两个方面,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5.
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加大,以出口型、加工型和中小企业为主要特征的浙江省首当其冲,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浙江省农村的收入水平和实际消费能力在全国居领先水平,但由于诸多条件限制,储蓄倾向仍然偏高,消费力尚未得到有效释放。这需要浙江省政府在改进农村基础设施的同时,采取更多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增加贫困地区的收入,改进消费环境,完善社会保障系统,树立消费信心,减少储蓄对消费的挤压,从而有效提高农村的消费支出比例、扩大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6.
随着河南省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增加了城乡居民收入,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和需求,同时推动了城乡文化消费市场的发展.但城乡之间的文化消费差异相当显著,影响城乡文化消费差异的因素主要有居民收入、文化消费观念、文化基础设施不平衡、文化生活环境四种.针对影响城乡文化消费差异的因素,提出了攻坚克难增加收入,以缩小城乡差距为目的,加强教育宣传,转变城乡文化消费观念,推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农村的文化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农村市场需求不旺的现状,文章提出,要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购买力,调整工业生产产品结构,开发符合农村特点和农民需要的产品,建立销售网络,使农民能够及时买到所需商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消费环境作为开拓农材市场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是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潜在市场 ,开拓农村市场需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思考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农民与城市居民的消费差异 ,以及农村市场的需求 ,并论述了开拓农村市场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9亿人口生活在农村,随着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工业、农业和商业的市场走向,正逐步由城市转向农村。但是,有资料表明,目前农民消费占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所增额的比例已下降到36%。在城市排浪式的消费过后,企业产品对农村...  相似文献   

20.
万福玲 《工会论坛》2010,16(4):91-92
当前,制约农村居民消费的因素很多,只有加快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民群众才能增强消费预期,才能最大限度释放消费需求。同时加快并逐步完成养老、医疗、教育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解决农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增强农民消费信心。通过健全商品流通和售后服务体制,使农民消费更便捷,更放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