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从科学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角度,阐述了科技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科技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要立足实际,强调效益。既把握数量,又要注重质量,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科技创新对农业经济发展也具有局限性,单独依赖农业科技创新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农业发展中的问题,伴随创意经济与文化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文化生产力日益成为继科技生产力之后的重要经济引擎。文化的核心是创意,科技的核心是创新,当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耦合(即"双创耦合")发展时,其作用与意义便突破了单一创新的局限性,其耦合效应可以促进农业经济实现跨越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业信息化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农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外向型农业、增强农技推广服务功能以及政府调整农业政策的需要。近年来,运城市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农村信息服务网络正在逐步形成。但由于各种原因,农业信息化建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要想使运城真正实现农业信息化,首先必须加强宣传,解决认识问题;其次,必须抓好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第三,政府必须加大扶持力度,确保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4.
在全域成都现有的经济发展版图中,崇州市还存在较多的纯农业乡镇。近年来,崇州市按照成都市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通过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大力做强产业支撑、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强化综合配套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创新体制机制等举措,走出了一条纯农业乡镇经济发展的路子,并提供了有益的经济发展经验。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处理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就必须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大力推进科教兴农,科技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秭归     
《党政干部论坛》2013,(7):F0002-F0002,F0003
屈原故里、坝上明珠、三峡门户——秭归。黄金水道在这里蜿蜒流淌,巍巍大坝在这里屹然耸立,高峡平湖在这里绮丽展现,屈子遗风在这里久久回荡,百万移民在这里铸就丰碑。  相似文献   

7.
要实现镇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使镇北堡地区成为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经济强镇,必须做到:一、转变观念、创新思路、与时俱进;二、整合旅游资源、促进镇域经济大发展;三、加快小城镇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四、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五、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相似文献   

8.
曾存 《实事求是》2003,(2):72-73
党的十六大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绘制了本世纪头 2 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贯彻十六大精神 ,实现富民强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必须以改革的举措和实干的精神 ,突出特色 ,整体推进 ,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打好基础。  一、立足实际 ,明确发展目标泽普县进入新世纪以来 ,县委、县人民政府集中精力抓建设 ,一心一意谋发展 ,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基本达到小康水平。 2 0 0 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11亿元 ,比上年增长 10 % ,财政收入达到 5 30 0万元 ,比上年增长 …  相似文献   

9.
江夏“两型”农业建设的六个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汉桥 《学习月刊》2009,(20):144-144
“两型”农业社会建设对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本文拟分析其几个重点以供思考: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09,(1):111-113
“在所有景色凄凉的地方,这里无疑堪称首屈一指。山上寸草不生,色彩单调,地形不美。一切看起来都很扎眼,无遮无拦,没有远近的感觉——在这里,距离不产生魅力。这是一块令人窒息、毫无希望的沉闷土地。”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玉米优势的形成,是适宜的自然条件、科学技术进步、国家收购价格刺激以及全省上下积极努力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全省地处松辽平原腹地的广大县域,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极其适合玉米作物生长,是世界三大玉米带之一。玉米的连年增产,对保障国家粮食有效供给、稳定社会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全省以玉米为原料的加工业产值占轻工业产值的 50%以上,国家专储粮占全国 1/5,出口量占全国 1/2。但是,随着玉米产量的直线上升,买方市场的形成,加之国际玉米市场的价格竞争,国内市场区域流通不畅,导致吉林省玉米卖难,国…  相似文献   

12.
欠发达地区农业技术创新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基础产业 ,农业发展是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加、农村乃至整个社会安定的重大问题。农业发展 ,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发展 ,欲求新的突破和跨越 ,就必须建立起既符合农业科技发展规律 ,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这不仅是进一步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重要思想、迎接时代挑战的需要 ,而且更是欠发达地区农业飞速发展的需要。一、农业技术创新是欠发达地区推进农业科技革命 ,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当前 ,欠发达地区农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现实矛盾日益突出 ,成为农业振…  相似文献   

13.
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既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基础;又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具有湖南特色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刘娣  王桂森 《奋斗》2011,(10):32-34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进步,而中国农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要对农业生产进行工程化。黑龙江省农科院院长韩贵清在《求是》杂志撰文提出农业工程化是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农业的小规模生产经营直接影响农业工程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春种夏管,秋收冬藏。盘点2008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一系列意想不到的严峻困难和不断发展的复杂形势考验着我们的能力和智慧。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王首道同志诞辰100周年。我作为王老生前在广东工作时期的一位身边工作人员,回忆在王老身边工作期间所经历的几件事,以表达对老首长的深情怀念和敬仰。  相似文献   

17.
从永城市沿311国道朝西南方向,穿过西城区,然后取道永(城)涡(阳)公路南行,大约在30公里处,再拐往西南方向,就进入中州名镇李寨的版图了。站在一望无际冬15I的原野里,远处雾霭缥缈,大地一马平川,麦苗泛着绿光,村落星罗棋布,风摆杨柳依依,这一切就像一幅望不断的水墨长卷,令人流连。  相似文献   

18.
李显刚 《奋斗》2008,(4):16-17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新形势下如何加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连续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农村工作的1号文件和一系列规定,对于推动农业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辽宁省委、省政府从辽宁实际出发,着手解决农村问题,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落实党在农村的有关政策,农业农村改革初现成效。  相似文献   

20.
张素芳 《求是》2012,(6):57-58
四川省遂宁市本是一个不发达地区,资源匮乏、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近几年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实现了绿色跨越。巨大的变化农业结构得以调整,生态高效农业大发展。柑橘、蔬菜、林业、中药材等6大种植业基地和22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初具规模,拥有3家国家级和17家省级龙头企业。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3.6%,形成了生猪养殖、精深加工、出口贸易为一体的绿色安全肉类食品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