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公生明、廉生威" 假设在我们国家私家侦探合法化,而你有一个亲朋被歹徒绑架了,你要报案的话,是去公安局还是去请私家侦探?答案肯定是公安局.假设你要找一家态度十分亲切、提供人性化服务、可以随你的意愿去开展调查工作、侦查一个事实的真实性,你会去公安局还是去私家侦探所呢?答案也是十分肯定的,你会选择私家侦探.  相似文献   

2.
当下,对人工智能法学的发展应基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哲学层面进行反思,为此提出问名、问需和问策这三个"时代之问"."问名"即人工智能法学的身份之问,"问需"即人工智能法学的内涵之问,"问策"即人工智能法学的发展之问.就名称而言,人工智能法学不是"人工智能+部门法学"或"(计算)数据信息+法学",而是由"人工智能+法学"交叉融合而成的独立新型学科.从内涵来说,人工智能法学需要探讨"法治实践的智能化"和"智能技术的法治化"这两大维度及智慧法治理论与实践等六大领域.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法学应贯彻新文科建设发展理念,正确认识"未来法治",注重法学的实践性和新文科建设的内部整合.未来我国应在法学一级学科之下设立全新的二级学科人工智能法学,以彻底解决人工智能法学研究的学科定位问题,并为中国法治建设提供法治实践智能化方案.人工智能法学始终是"面向人"的研究,其实质是"AI+HI"(人工智能+人类智慧),它永远是且只能是"以人类为本".  相似文献   

3.
在具有连接一切、去中心化、跨界融合、计算一切等特征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新时代背景下,立法正面临一场历史性的变革:立法要靠数据说话,更需要数据思维;可以广泛征求民意,更需要高度关注网络舆情;既面临破除部门利益法制化的重要机遇,也面临难以找到立法共识的重大难题;立法要么主动创新,要么被动改革;部分工作可能被人工智能所替代。深化依法治国实践,需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度融合,树立数据思维,发挥"众智"作用,深入进行数据挖掘,以创新思维推进跨界融合,应用人工智能,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来推动科学立法。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人工智能"在安防行业彻彻底底的火了一把。产业结构的调整让上游芯片厂家和整机生产制造厂家,都把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最重要的产业布局。随着硬件技术的进步和快速推广,为人工智能向安防行业渗透提供了先天的有利条件。通过近一两年的探索,一批优秀的安防生产厂家如海康、天地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安防行业,并开发出交通卡口、人脸布控、警戒系统、案情分析等多种垂直应用功能。随着各大安防厂家对人工智能持续的  相似文献   

5.
为自己负责     
正在经过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院第一个学期的期末考试后,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某位同学抱怨他的成绩跟自己的预期差别很大时,美国当地的同学会建议说:"你可以申请成绩复查。"此时此刻,抱怨的同学往往会疑惑地问:"真的吗?能行吗?"或答曰:"不好吧,算了吧。"而美国同学则严肃地说:"当然可以了,如果你觉得教授给的分数不客观,你可以去看考卷,可以问教授的评分标准,可以和教授争论,只要你有充分的理由认为他给的分数不合理或不正确,你是可以去申诉的。"  相似文献   

6.
《政法学刊》2020,(1):97-104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方兴未艾,从人工智能的技术基础、内驱需求、发展潜力、市场规模、制度构建等方面都可证成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人工智能可以缓解警力不足、减少警察伤亡、提高警务工作效率;但同时,警务工作也将面临新的职业风险和职业困惑,警察组织也将面临新的结构调整。对此,警务工作应当乘人工智能发展之东风,直面风险与挑战,牢牢抓住历史发展机遇,让人工智能成为警务工作优化改革的契机,成为科技兴警的重要抓手,成为社会治安治理现代化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智慧大脑"。  相似文献   

7.
算法黑箱对算法决策提出了挑战,算法透明要求算法可解释。算法透明并不是简单的算法公开。尽管人们普遍寄希望于通过算法公开来打开算法黑箱实现算法透明,但是单纯的算法公开不仅面临着商业秘密泄露的诘难,也无法真正对算法决策作出解释。与之相比,技术上制造可解释人工智能是实现算法透明的一种新的选择。可解释人工智能不仅可以凭借不同的解释路径透视算法黑箱,还可以满足受众对算法解释的不同需求。技术的发展有赖于制度的保障,构建一套合理的制度促进可解释人工智能的发展是确有必要的。这要求在立法上规定可解释人工智能的适用场域;在行政上利用政府采购引导可解释人工智能的生产;在市场管理上借助第三方认证倒逼企业制造可解释人工智能;最终实现算法透明。  相似文献   

8.
正近几年,人工智能的迭代发展正快速推动着智能时代的到来。随着算法及深度学习能力的加深,人工智能技术得以进一步发展,如公安、园区、社区等多个传统安防应用场景被不断挖掘赋能。可以说,人工智能已悄然走入我们的生活。10月23日—26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公共安全产品博览会(以下简称"北京安防展")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行。展会期间,记者采访了深圳市万佳安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佳安")国内营  相似文献   

9.
西小虹 《法人》2013,(2):24-25
企业正常的操作程序是端起枪,瞄准再射击,太多的企业是先端了枪射击,然后再去瞄准如果在矛和盾中选择,规则更像是盾,是保护你的东西,不是拿去刺人的,如果你不懂得自我保护,很可能最后代价很大。所以企业要走出去,包括整个经营当中,"防火"远远比"救火"更重要。要真的想去海外投资,用一句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你可能不是第一个出去的,也不是最后一个出去的。在你前面的人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以学习,虽然有时成功的经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AI)作为类人类智能,无论我们是否赋予其主体资格,在解决其法律责任问题时,都必须对其行为进行解释,为此,探讨人工智能的法律责任问题,应该基于人工智能行为的可解释性的全新路径来推进,而不是纠缠于当下学界关于人工智能主体地位与法律责任的各种主体论与责任理论。人工智能的可解释性,亦即解释人工智能如何在大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算法决策。然而,在AI领域,虽然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如何确保以非技术性的方式向最终用户和其他利益相关方解释算法决策以及任何驱动这些决策的数据,仍是一个无法得到解决的难题,人工智能"黑箱"释明难题决定了人工智能行为的不可解释性。法律责任的本质是答责,不具有可解释性的人工智能不能自我答责,因此其无法承担法律责任;法律责任的目的是预防,不具有可解释性的人工智能无法实现法律责任的预防目的。人工智能法学研究的下一个前沿问题,是人工智能的可解释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跟动画片里一样,萌萌的“大白”陪伴在侧,守护你的健康;部分疾病不需要再去拥挤的医院;哪怕在太空旅行,也可随时远程诊疗;手术中,虚拟现实(V R)技术已经将最复杂的人体变得“可视化”……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医疗领域渐行渐近,上述这些“科幻”场景不再是虚无缥缈.  相似文献   

12.
吕斌 《法人》2020,(1):14-18
在2019年12月31日晚上举行的"2020年湖南卫视跨年晚会"上,几位黑衣舞者格外引人关注,他们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制造的全息虚拟影像,在舞台上的表演动作流畅,形象逼真,甚至舞台地面上还有灯光照出的倒影,几乎与真人无异。这是人工智能一个很小的应用案例,类似的情况已经发生在各个场景中。从苹果手机的Siri到小米的小爱、百度的小度、特斯拉的无人驾驶,以及富士康的机器人流水线,赋能人工智能的产品已经在我们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3月,人工智能(AI)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7月,中国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要求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这对高清监控是重大利好。安防行业一直被认为是人工智能落地最好的行业之一,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安防行业在数据上先天具有的可得性和丰富性。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算法、行业需求是AI实现的四个落地要素,本期栏目与专业人士一起围绕这几个要素讨论高清监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人脸识别是目前人工智能落地的最大的商用市场。在全球人脸识别技术和应用领域,中国已经跻身第一阵营,并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人脸识别应用市场。近年,随着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成熟应用和发展,世界开始进入一个全新时代——"刷脸时代"。刷脸认证、刷脸考勤、刷脸支付、刷脸安检、刷脸登机……人工智能人脸识别技术在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落地,彰显出AI人脸识别技术的科技魅力和商业  相似文献   

15.
正因为人工智能,世界变了,也因为人工智能,智能交通也变了。2018,人工智能将更深一步强化交通的智慧性,推动交通管理、城市管理实现新变革;同时也在颠覆智慧出行方式和商业模式。相信2018是人工智能在交通领域唱主角的关键一年,拭目以待!人工智能的狂潮已经席卷世界,标志着智能化所代表的下一代生产力规则已经影响和改变当下的秩序,同时也正在颠覆智能交通行业。说及颠覆,必然是对之前传统方式的极大提升,而人  相似文献   

16.
幽默大王     
嘱托女秘书 董事长出门前对他的女秘书吩咐道: "要是有一个叫皮皮的小姐打来电话,请转 告她,我去皮货店为她的大衣付款去了;要 是皮货店打来电话,请转告皮货店,我到银 行提款去了;要是银行打来电话,请转告银 行,我与会计一同办支票手续去了;要是会 计那里打来电话,你就说我去董事会那儿 出席一个紧急会议;要是董事会那儿打来 电话,你就说,我夫人有急事找我,我不得 不离开;要是我夫人打来电话,请告诉她, 我已外出,愿上帝保佑她。" "要是上帝打来电话,我能对他说你马 上就去吗?"女秘书问。  相似文献   

17.
无论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经验,我国智慧法院建设已经产生了大量的智慧成果,但在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化逻辑方面与既有实践成果之间尚未实现科学衔接,智慧法院建设还存在着实践应用不充分、系统融贯性不畅和在线诉讼不足等问题。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法院建设中实践运用的基本方案是,在"人工智能+司法"的格局之下,借助数字孪生、拓展现实、隐私计算、情感计算等新兴人工智能技术拓展智慧法院建设的实践运用;在运用前景上,以人工智能技术系统指导智慧法院4.0建设,特别是以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智慧法院在线诉讼规则,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制度的协同融合推动智慧法院内涵发展,以此推动司法理论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诉讼需求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通用技术与专有开发深度融合,为智能时代中国智慧法院建设提供技术机理和法理结构。  相似文献   

18.
"你是谁?"、"你从哪里来?"45岁的张云芳每到一户新家庭当月嫂时,总被问及这两个问题."自己也没搞清楚为什么这几年会这么吃香"的她自然不清楚这两个问题也是哲学终极问题,来沪数年,现在月薪8000元,思考的终极问题是,"何时能在上海买一套房." 对于身在宁波的钟点工朱海瑶来说,"你将去哪里?"总是在告别一户家庭时被问的最后一个问题."听家政公司的,叫去哪就去哪"的她其实并不担心去处,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钟点工的工资涨至20元/小时,且工作机会增多.朱海瑶牵挂的其实是:"什么都贵,不知道今年能省下多少钱?"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算法是人工智能快速进步的核心,虽然它的设计逻辑、运行过程、外观样态与传统计算机程序算法具有区 别,却并未超出作为"知识产品"的本质.人工智能算法可在著作权法、专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获得保护.其中,著作权法与专利法以保护人工智能算法表达为基本方式,商业秘密保护路径则以保护人工智能算法内核为根本诉求,三种规则利弊...  相似文献   

20.
吴元浩 《检察风云》2013,(12):86-89
纵观古今陶瓷器,展现的就是一部文化史。我们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去参观古陶展,只是远远一看就明白:"噢,这是马家窑文化的陶器;这是龙山文化的陶器。"不熟悉陶瓷器的朋友会问,你隔窗观望,没有上手,你怎么会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