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吴义国 《湘潮》2021,(3):55-55
“韶山五杰”是指毛福轩、钟志申、庞叔侃、李耿侯、毛新梅5人。他们是第一届中共韶山特别支部最早的5位成员。1925年2月6日,毛泽东和妻子杨开慧带着毛岸英、毛岸青回到故乡韶山。在组织农民协会的运动中,毛泽东发现毛新梅、庞叔侃、钟志申、李耿侯等人政治热情和阶级觉悟高,在与从安源煤矿回乡的共产党员毛福轩商量后,决定吸收这些优秀的骨干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韶山建立党的支部,领导韶山农民运动。  相似文献   

2.
西山 《保密工作》2023,(12):9-11
<正>在毛泽东同志的率先垂范和影响带动下,其家人杨开慧、毛岸英等为了中国革命胜利和党的事业发展,在革命工作中也同样重视保守党的秘密,并且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党的利益。杨开慧的追随对于毛泽东来说,妻子杨开慧不但是并肩同行的革命伴侣,而且是开展工作的得力助手。1921年10月,毛泽东秘密创建湖南地方党支部后,以教师身份为掩护,深入工人和学生中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出于共同的革命志向,不久,杨开慧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早期党员之一,也是湖南省第一位女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3.
《先锋队》1995,(Z2)
杨开慧心中的毛泽东杨开慧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小聪慧好学,且一身傲骨,独具超凡脱俗的个性。她对生活对爱情都有自己非同寻常的见解。在杨开慧看来,毛泽东是一个不平常的男子",有着非凡的才干和魅力。自从她读了毛泽东的日记和文章,就为毛泽东所倾倒。关于这些情况,...  相似文献   

4.
大革命失败后的1930年10月,受中共指派在长沙板仓一带坚持斗争的杨开慧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在狱中,她受尽酷刑,却坚贞不屈。同年11月,杨开慧在长沙壮烈牺牲。杨开慧牺牲后,为了躲避国民党特务的迫害,毛泽东的三个儿子:毛岸英、毛岸青和毛岸龙辗转来到上海避难。在上海的日子,毛氏三兄弟可谓命运多舛。后来,毛岸龙不慎走失。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被牧师董健吾收养,兄弟俩这才过上了相对安定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闸北区宝山路街道地处闸北区东南部,其辖区是我党创建时期与大革命时期党和工人运动的重要活动所在地,也是上海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前哨之一。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陈云、李大别、蔡和森、向警予、邓中夏、溜秋白、李立三、汪寿华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里工作和居住过;一代文化名人沈雁冰、张元济、郭沫若、郑振蜂、叶圣陶、章锡探、吴觉农等也在这里留下他们的足迹。闸北区共有12个革命遗址,其中宝山路街道辖区就占11个。毛泽东、杨开慧工作过的中共第三届中央委员会办事处、中共"四大"会址、培养过我党干部的高等学府--上…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的夫人杨开慧烈士最后4年多的生活中,她的保姆陈玉英一直陪伴在她身边到最后一刻。她们共同经历了残酷的血与火的考验,结下了深深的革命友谊。 1926年12月,陈玉英来到长沙望麓园一号毛泽东和杨开慧家当保姆。当时,杨开慧将生第三个孩子,毛岸英只有四岁,毛岸青还只有两岁多。陈玉英一进门,毛泽东和杨开慧含笑迎了出来,表示欢迎。杨开慧说:“你来我们家帮忙,我们欢迎。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用过的铁皮箱在武昌都府堤41号“毛泽东同志旧居”里,当年毛泽东夫妇的卧室陈列着一只用普通白铁皮制作的箱子。这只铁皮箱长约90公分,宽约60公分,高20余公分,上面涂的一层油漆已斑驳脱落。这只铁皮箱是毛泽东和杨开慧装换洗衣服用过的,是反映他们夫妇俭朴生活的一件珍贵文物。1927年初,时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的毛泽东在武汉负责筹办中华全国农民协会、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等,住在都府堤41号,杨开慧也在这里,杨母也跟随帮助照料年幼的岸英和岸青。他们一家人生活十分节俭,吃的常是豆腐、青菜。毛泽东的衣着很简…  相似文献   

8.
余艳  彭春华 《湘潮》2016,(4):135-140
杨开慧是伟大的革命家、伟大的知识女性。她与领袖毛泽东的爱情堪称千古绝唱。在2013年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由省委宣传部主抓、杨开慧纪念馆配合的《杨开慧》系列创作历时三年完成。作品自始至终弘扬伟大的开慧精神,即——坚定信仰、志向远大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无私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牺牲精神。紧扣"三种精神",我们又在两方面下功夫:思想上,突出杨开慧跟毛泽东理想的高度一致;生活  相似文献   

9.
《湘潮》1992,(3)
杨开慧同志故居,位于长沙县开慧乡开慧村板仓屋场,距长沙市约70公里。故居是一栋古老的平房,1901年11月6日,杨开慧就诞生在这里,并在这里度过了童年时代。杨开慧1921年入党,1930年在板仓不幸被捕,后就义。板仓也是毛泽东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一个地方,1921年春至1927年8月,他曾4次来  相似文献   

10.
陈玉英29岁时被人介绍到毛泽东和杨开慧家里当保姆。她跟随毛泽东一家在长沙望麓园和武昌都府堤以及板仓居住过。她和杨开慧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两人同甘苦,共患难,特别是一同被捕人狱,坚贞不屈,感人至深。陈玉英出生于湖南宁乡坝塘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还在襁褓中,便跟着家人讨米要饭;互岁零3个月,学步伊始,便给人做了童养媳。由于婆家家境贫寒,她10多岁就出外帮工,幼年时饱尝了生活的艰辛。1926年12月,陈玉英幸运地来到了长沙望麓园1号,来到毛泽东和杨开慧身边当保姆。在这里,她第一次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人间的真情。当…  相似文献   

11.
《湘潮》1992,(2)
中共湘区委南支部成立时,新成立的中共湘员会旧址座落于长沙市清水塘畔。1921年10月中共湖作为支部秘密办公点和毛泽东的住所。1922年5月后,区委员会机关亦设于此。中共湘区委员会在这所当年位  相似文献   

12.
今年11月6日,是毛泽东同志亲密的战友、亲爱的夫人杨开慧烈士诞生100周年纪念日。中共长沙市委、市人民政府、中共长沙县委、县人民政府隆重举行了系列纪念活动。内容包括“弘扬开慧精神,建设美好家园”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创建活动;召开纪念大会,将原有“杨开慧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扩充为“杨开慧生平业迹陈列馆”,并由故居迁至杨公庙内陈列;举办“骄杨颂”大型专场文艺晚会暨“骄杨颂”全国征文比赛颁奖仪式;播放纪念杨开慧烈士的电视专题片《百年开慧》;全面维护整修开慧故居和开慧烈士陵园,新建一所开慧学校;新县城里天华…  相似文献   

13.
中共安源支部是我国产业工人中的第一个共产党支部。1921年12月,刚从法国留学回国后加入共产党的李立三遵照中共湖南党组织的指示,来安源开展工人运动。临行前,中共湖南支部书记毛泽东对他说:“首先应当利用一切合法的可能,争取公开活动,以便和工人群众接近,发现他们当中的优秀  相似文献   

14.
《湘潮》2018,(1)
正杨开慧纪念馆位于长沙县开慧镇,占地126亩。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隶属于中共长沙县委管理的副县级事业单位。1930年11月14日,年仅29岁的杨开慧同志英勇就义,安葬在板仓青松环绕的棉花坡上。三个月后,毛泽东在井冈山惊悉妻  相似文献   

15.
《湘潮》2016,(4)
正从1921年10月中共湖南支部成立起,到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止,湖南地下党省级组织一共产生了18位书记。其中,第18位书记周礼(后改名周里)是我的父亲。这18位书记分别是:第1位,毛泽东。1921年7月中共一大后不久,同年10月10日,在长沙城外协操坪,正式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湖南支部(虽然叫支部,却是最早的湖南省一级中共党组织,相当于以后的省委),毛泽东任支  相似文献   

16.
毛福轩是毛泽东创建的中共韶山支部首任书记,曾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后潜入江苏金山县警察局从事地下工作。电影《特殊身份的警官》是以江苏金山县中共警察木工支部成员为题材塑造的典型,绝大部分情节属虚构,但某些片断也反映了毛福轩等人的经历与事迹。  相似文献   

17.
张文秋原名张国兰,曾用名张一平,湖北省京山县人,生于1903年。1949年10月15日,其长女刘思齐与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结婚;1960年,其次女邵华与毛泽东次子毛岸青结婚。张文秋由此成为毛泽东的双重亲家。在武昌,张文秋初识毛泽东杨开慧夫妇1927年2月,时任中共京山县委妇女部长的张文秋奉县委委派去武汉找董必武和省委代购枪支弹药。  相似文献   

18.
《湘潮》1990,(3)
湖南党组织的第一位主要负责人1921年7月党的“一大”闭幕后,毛泽东与何叔衡回到湖南,积极发展党组织,于10月10日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省一级党组织——中共湖南支部,由毛泽东任书记。1922年5月,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成立,书记仍是毛泽东。毛泽东便成为湖南党组织的第一位主要负责人。  相似文献   

19.
淮驹 《党史博采》2006,(9):20-23
幼小的生命在敌人的阴谋下得以脱身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是毛泽东与杨开慧的三个儿子。毛泽东于1927年8月7日,秘密参加了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后,即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从武汉动身,前往安源部署并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然后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在那里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坚持井冈山斗争,杨开慧则根据党的安排,带着三个孩子由武昌回到长沙板仓开展地下活动。国民党反动派恨死了毛泽东,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悬赏大洋一千块“捉拿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在群众的掩护下,杨开慧…  相似文献   

20.
晓农 《党史纵横》2005,(5):54-55
章士钊在关健时刻选择了新中国,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他做中共诤友的无悔人生。1949年春,毛泽东对即将到来的国民党和谈代表团并不抱太大希望,他清楚这是国民党的惯用技俩,打不过就谈,并不真谈,而是拖时间。但他对代表团的到来还是十分高兴的,因为,代表团的名单中有许多人已经是中共的老朋友了,其中就有自己的湖南同乡老友——章士钊。按辈份讲,章士钊是毛泽东长辈。他与毛泽东的老师、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是至交,杨昌济很欣赏毛泽东,章士钊当然也喜欢。1920年,章士钊拿出两万大洋,资助毛泽东勤工俭学,这笔钱实际上是解了毛泽东的燃眉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