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地处大瑶山腹地的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青山村生态环境良好,生姜是当地的主要产业。近年来,青山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吸收全村380多户加入合作社,大力发展有机种植。2019年全村种植生姜2000多亩,生姜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形成"一村一品一特产"的发展模式,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新桥村是怎样通向小康的?宗流新桥村位于重庆的歌乐山下,全村有11个经济合作社(村民组),1400多户A家,4010人。1978年,全村只有一个作坊式的干面加工厂,产值不过1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只有158元。15年后的1993年,全村总产值已达2。48...  相似文献   

3.
田间坡地,茫茫蔗海。从当初寥寥无几的种植户到如今全村人人有蔗,上思县妙镇平良村支书蒋永先带领群众发展甘蔗种植,走上了致富路,把小小甘蔗做成了大文章。  相似文献   

4.
黄永君 《当代广西》2007,(19):46-46
石贵村是象州县象州镇的一个小山村,全村53户192人。上世纪90年代初,该村仅有水田100亩,人均只有五分冷水田,村民日子过得紧巴巴,青黄不接时靠政府的救济粮度日。当时周边村屯的群众在政府的号召下利用水田和平坦的旱地大力发展甘蔗种植,而石贵村人多地少,而且村里的集体土地坡陡、石头多,不宜种蔗,眼看着周边村屯日子一年比一年好,石贵村却还在吃救济粮。  相似文献   

5.
《今日海南》2016,(1):I0002-I0002
道德村,隶属临高县博厚镇加六村委会,是革命老Ⅸ。全村共38户177人,主要以种植水稻、甘蔗、橡胶等传统产业为主,2014年以前人均年纯收人不足3000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贫困村庄。  相似文献   

6.
付俄村     
《新东方》2014,(6):F0003-F0003
<正>付俄村是白沙黎族自治县西北部邦溪镇邦溪村委会的一个黎族自然村,距离镇区2.5公里,背靠付俄岭,生态环境优美。全村共有69户303人,耕地总面积2954亩。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植橡胶、甘蔗、木薯和水稻为主。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6780元。近年来,邦溪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以付俄村整村改造为着力点,推进风情小镇建设,邦溪镇把付俄村列入整村民房改造项目村,出资聘请专业的规划设计机构,为付俄村编制了整体规划,采用"政府+农户+金融机构"(以农户自己出一点,向金融机构贷一点,政府帮助筹一点的方式)模式,共筹集1000多万元,为每户建二层具有黎族特色的128平方米楼房,同时,修建  相似文献   

7.
《精神文明导刊》2008,(10):F0003-F0003
山东省即墨市通济街道办事处西北关村现有600户、2400口人。多年来,村党总支一班人始终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大力招商引资,带领全村群众实现了共同富裕。2007年,全村实现总产值8亿元,完成经济总收入4.8亿元,外资注册资金26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400万美元,上缴国家税金1000多万元,集体可支配收入1230万元,人均纯收入10792元。  相似文献   

8.
桂平市中沙镇上国村地处偏远山区,有320多户人家。20多年前几户农民集资在村里办药厂,一步步发展成现在的广西源安堂药业有限公司,成为广西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8个企业之一。村里以源安堂为龙头建设工业小区,带旺一批配套企业.使全村2/3农民洗脚上田,变成工人或商人。近年,全村每年完成总产值超过2亿元,提供税收1600多万元,人均贡献税收、人均纯收入双双超万元。村办企业出资建设进村和环村水泥路、  相似文献   

9.
韦张福 《当代广西》2007,(16):57-57
一个57户297人的小村子,有53户建起了漂亮的楼房,2005、2006年全村仅卖木材就收入650多万元,户均收入11万多元,人均收入2万多元。村支部书记吴吉胜介绍说,是林业,使甘坪屯走上了富裕和谐之路。  相似文献   

10.
村中巷道水泥化、池塘园林化、树木风景化,再加上村外一个产业水果化,来宾市兴宾区桥巩镇六村的村民打趣说:咱村实现了四个"现代化"。这个有着200多户人家的村屯,因为追求美,舍得出钱美化村屯。2013年以来,通过村民出资和上级支持,全村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300多万元,包括1000多米的道路、巷道全部硬化,村中一个10亩大的池塘砌墙美化,池中种植观赏荷花,岸边绿树婆娑;各家各户的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平果县在新农村建设中涌现了一大批经济能人。这些懂技术、有经营头脑、善管理的经济能人通过传帮带,为农民创业致富增速,已成为建设新农村不可或缺的生力军。桑蚕铺就致富路"尽量把桑叶撒匀,平时注意观察蚕房的温度,保持蚕房的卫生。"贤强村党总支部书记苏华斌站在蚕房里查看蚕子食叶时说。这是一间300平方米左右宽敞明亮、干净整洁的蚕房,小蚕在撒满细嫩桑叶的簸箕里发出"吱吱"的脆响声。截至2013年,仅2000人的贤强村共种植桑苗3000多亩,养蚕3000多张,年产值800多万元,利润500多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  相似文献   

12.
《党建研究》2011,(8):65-65
河北省滦平县周台子村党委是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村党委书记范振喜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在村党委带领下,周台子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0年,全村实现产值3亿多元,上缴税金5000多万元,集体纯收入3000多万元,人均收入达8000元。村党委认真履行管党职责,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夺旗...  相似文献   

13.
据传媒报道: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人均分配只有53元的江南穷村华西村,经过近40年的改革发展,成为天下第一村,去年全村销售总收入达到450多亿元,上缴利税8亿元。村里没有暴发户,没有贫困户,家家都是富裕户,资产最少的农户也有100多万元,最多的有1000多万元。华西村是中国农村从贫困到小康的领头雁,改革开放30年,中国人民梦想的小康社会逐步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14.
做生产致富的带头人 今年41岁的布依族妇女余必丽.是兴仁县李关乡第三、四届人大代表。该乡鹧鸪园村,自1996年以来,在余代表的带动下,让村民改变了传统的种植.将稻田种上蔬菜,如今,鹧鸪园村播种的蔬菜已远销兴仁、兴义等地,另外,余代表还通过种蔬菜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到2005年,鹧鸪园村种蔬菜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有10余户人家;种桃树200余亩;全村养殖户达万元的就有20余户。  相似文献   

15.
正桂林市永福县堡里镇罗田村,全村535户2274人。2016年前,村里集体经济收入为零,村级活动场所破旧,道路交通、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可以说是个集体经济"空壳村"。2016年实现人均纯收入12350元,2017年人均纯收入14685元,同时每年获得20多万元集体经济收入,成为远近驰名的"富裕村"。"空壳村"如何变成"富裕村"?"通过入股广西永福县瑞发种植专业合作社,‘借社生财’合作创办加工厂,增  相似文献   

16.
路勇 《人大论坛》2012,(1):43-43
近日,贵州省荔波县政府出台文件,鼓励机关干部尤其是农技干部创办“甘蔗种植示范基地”,公务员可以带薪留职投资种甘蔗。(2011年12月9日《新京报》)  相似文献   

17.
《今日浙江》2009,(14):63-63
陈岙村位于瑞安市塘下镇场桥办事处东北端,毗邻龙湾区,是规划中的温州生态园人居区和主要入口,村民以水暖业、汽摩配业为主导产业。全村254户,村民1054人。2008年全村生产总值26672亿元,农村人均收入15510元,村集体收入300余万元。过去的陈岙村是一个交通闭塞、环境脏乱、基础设施落后、集体经济负债的村。  相似文献   

18.
法律问答     
编辑同志:1997年4月,杨某被镇政府任命为村会计,1999年3月,镇政府又将杨某调镇林业站工作,杨以调动不合理为由,拒不交出1998年全村账目。截至2001年3月5日,镇政府先后五次找杨动员其交出账目,但杨仍不交出。由于杨不交账,造成全村1998年农业税及其他各种费用60多万元无法收回。公安机关认为杨某涉嫌妨害清算罪,检察机关却认为杨某不构成犯罪。请问:哪种意见正确应如何处理此案内蒙古范茁蔚范茁蔚同志: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第七条的规定,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  相似文献   

19.
钟振 《当代广西》2012,(12):6-7
走进崇左市江州区驮卢镇连塘村安定屯,只见5580亩连片种植的甘蔗苗青翠碧绿、长势喜人。在成功大规模土地流转的基础上,安定屯甘蔗生产推广使用先进的水、肥、药“三位一体”滴灌技术,实现甘蔗灌溉与施肥、防治病虫害同步进行;甘蔗耕、种、收实现机械化,比传统人工种植效率提高40倍;甘蔗农药、增糖剂等喷洒作业全由农用全智能无人直升机来完成……崇左甘蔗产业从传统的人工种植到高效化、科技化、机械化和智能化的飞跃,成为了广西现代农业创新在广袤农村的一个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20.
刘光琳 《当代广西》2011,(19):61-61
种植甘蔗和蔗糖生产是上思县传统的产业。近年来上思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强培育壮大该产业,种植甘蔗和蔗糖生产已成为上思财政支柱和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但是,受异常气候等因素影响,今年5月以来我区甘蔗螟虫、蔗龟等甘蔗重大病虫害呈偏重发生态势,局部蔗区受害严重,对糖料安全生产构成较大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