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帮教问题早已为我国政府所重视。刑释安置帮教的总体目标是便于回归社会人员能够重新适应社会正常生活,为此,需要一定的投入和付出,这是在刑事安置帮教法中所需考虑的。将刑事安置帮教法作为一部内容广泛的社会保障法不仅符合法理,也将更利于刑释人员权利保障。当然,在中国时空压缩的复杂背景下,刑释安置帮教立法尤应注重法的逻辑性形式理性、重视程序性内容的规定,并增加责任性条款规定。  相似文献   

2.
正安置帮教工作是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依靠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对刑满释放人员进行教育、引导、扶持、管理,帮助其顺利融入社会,其实质是对刑释人员回归社会后的一种保护措施。作为社会综合治理系统的一项重要内容,安置帮教工作在巩固监狱部门对服刑人员的改造成果、预防和减少回归人员的重新违法犯罪、维护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刑释人员的安置和帮教作为一项法律性很强的社会工作,必须要有完备的多  相似文献   

3.
监狱是对罪犯进行惩罚和改造的专门机构,罪犯刑满以后是否重新犯罪是体现监狱改造职能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就现在刑释人员的状况和监狱对改造罪犯的现状提出在服刑人员中设置“特种社会保险”的设想,构思如下: 一、“特种社会保险”是关系社会长治久安的大问题。 (一)目前,社会对刑释人员社会安置帮教的现状: 我国《监狱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了对刑释人员的社会安置和生活保障,近几年来在国家法律  相似文献   

4.
《人民调解》2006,(1):38-39
近年来,株洲市攸县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按照“强化领导、落实保障、严格责任、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工作职责规范化”的安帮工作总体思路,加大了全县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力度。全县现有刑释  相似文献   

5.
王应举  陈娟 《人民调解》2012,(11):21-22
江苏省徐州市司法局有关数据显示,2011年全市共接收刑释解教人员3500多名,帮教率和安置率均达到100%。2012年上半年全市接收刑释解教人员1671名,其中刑释人员1476名,解教人员195名,落实帮教1671人,帮教率达到100%,安置1668人,安置率达到99%,无一人重新犯罪。  相似文献   

6.
导致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其中,刑释(解教)人员出狱(所)后无基本生活保障是最直接的原因。由于我国当前的社会矛盾较之计划经济时期已发生了较大的转移,故传统的安置帮教办法难以再沿用。国家只有采取务实的态度,先将其纳入低保,保证刑释、解教人员一出监所就有饭吃,使其有基本生活保障,再置于社区直接监督管理之下,帮其渡过危险期,才能有效降低重新犯罪率。  相似文献   

7.
《中国监狱学刊》2010,(4):60-64
刑释人员的生存就业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他们的生存就业问题解决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全稳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刑释人员的生存就业问题,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监狱、政府和社会都应重新审视和调整罪犯的教育改造、安置帮教等工作,改革创新教育改造制度、安置帮教制度、指导就业制度、社会福利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8.
在理论研究和现实工作中,人们常常把部分刑释人员回归社会后不尽人意的表现,归咎于刑释人员自身,而忽略社会和监狱在这中间应当承担的责任。应当把刑释人员置于一个连续的、动态的、系统的环境和过程中,全面分析影响刑释人员社会亲和力的各种因素,得出科学的结论。要加大宣传力度,调动全社会参与对刑释人员的保护,净化社会环境,消除环境对刑释人员的不利影响;接荐帮教、巩固改造成果;加强立法,为刑释人员顺利适应社会提供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9.
《人民调解》2011,(2):32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回归驿站"安置帮教基地,是由刑释人员匡某自主创建的以刑释解教人员、社区服刑人员为对象的技能培训基地,基地主要从事园林绿化工作,自创建以来先后安置30余名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为维护辖区的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刑释人员重返社会后,必须认真对其帮教安置,实践证明:这项工作做好了,对于巩固改造成果,减少重新犯罪,保证社会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搞好刑释人员就业安置,是当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第一。刑释人员的就业安置,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社会治安综合  相似文献   

11.
《人民调解》2007,(6):31-32
今年3月,司法部刑释人员帮教安置工作代表团赴澳洲就澳大利亚刑满释放人员的过渡性安置及帮教工作进行了学习和考察,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实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中,浙江省江山市干部群众共筑“五心新生希望工程”,齐心协力帮助促进“刑释解教”人员走上新生之路,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联心1998年12月25日,浙江省第三监狱打电话到江山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协调小组办公室,要求了解刑释回...  相似文献   

13.
规范安置帮教衔接工作创造安置帮教良好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好刑释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为巩固教育改造成果,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监狱应规范安置帮的钎接工作,协同地方政府构建安置帮教工作体系,做到就业安置市场化,接荐钎接规范化,管理控制法制化,帮教救助社区化。  相似文献   

14.
刑释人员重新犯罪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综合影响的结果,社会歧视、就业无门等仍是其主要诱因。针对此,需通过健全制度,完善接茬帮教安置:对接轨制,营造尊重人权和宽容包含的社会氛围等对策来控制减少刑释人员重新犯罪。  相似文献   

15.
正对刑满释放等人员开展安置帮教工作,可以帮助他们克服监禁或监管生活状态下对社会常态生活的不适应,帮助他们恢复因为服刑生活而被客观阻断的各项公民权利,避免他们因为过渡期生活和就业方面的种种困难和不适应而自暴自弃,重新违法犯罪。这对于保持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成果,帮助刑释等人员重新回归和融入社会,最大限度预防减少他们重新违法犯罪,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一、我国安置帮教现有工作举措各级安置帮教组织依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  相似文献   

16.
刑释人员的重新犯罪是危害社会治安、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监狱在对罪犯改造质量评估的工作中,要重点考察罪犯的重新犯罪问题,较为科学地预测罪犯刑满释放后重新犯罪的可能性,为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建议,同时,社会相关部门应根据监狱提供的预测结果,做好相应的衔接管控、帮教救助等工作,有利预防和减少刑释人员的重新犯罪,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今年10月,厦门市思明区司法局成立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回归中心”,为辖区内安置帮教工作对象提供集信息咨询、劳动技能培训、落实过渡性安置等为一体的全程安置服务。主要做法:一是在接茬工作同时,发放刑释解教人员告知书,宣传国家安置帮教工作政策,介绍“回归中心”职能,了解掌握刑释解教人员思想动态。二是根据刑释解教人员意愿,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力争使安置帮教工作对象在短时间内掌握实用的劳动技能。三是收集市场用工信息,积极与用工单位接洽、推荐合适的对象就业,提供就业方面的法律咨询与服务。为加强跟踪管理,还适时地向接收安置的单位发放刑释解教人员安置情况反馈表,及时了解刑释解教人员思想动态、工作表现等情况,主动配合接收单位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工作。四是依托安置基地,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过渡性安置。对暂时无法就业而生活困难,符合低保条件的,积极协助申请低保。“回归中心”成立以来,帮助6名安置对象申请了低保,过渡性安置11名刑释解教人员,通过其它形式安置刑释解教人员79名。  相似文献   

18.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加强刑释人员安置工作,降低重新犯罪率,对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刑释人员安置工作需要对刑释人员保护进行立法、建立刑释人员保护组织、转变刑释人员安置方式。同时改革现行的监狱对服刑人员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提高刑释人员回归社会后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9.
韩琦 《人民调解》2020,(1):53-54
近年来,河南省开封市司法局把刑满释放人员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建设作为提升安置帮教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依托社会资源,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加强与安置帮教成员单位协作,努力解决刑满释放人员回归初期安身立业问题,切实提升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扶能力。目前,全市共建立各级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110个、帮教小组2518个,创建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9个。  相似文献   

20.
数据库     
《中国司法》2014,(5):94-94
正2013年,全国各级安置帮教机构共衔接刑满释放人员60余万人,其中安置54万人,安置率为90%;帮教57.6万人,帮教率为96%。为帮助刑满释放人员顺利回归社会,各级安置帮教机构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刑满释放人员落实社会保障和就业救助政策。协调人社部门,将符合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政策的刑满释放人员,及时纳入保障范围,落实保障待遇;对不符合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条件生活困难的刑满释放人员,采取临时救助措施,给予必要帮扶。2013年,全国共有21571名刑满释放人员获得一次性救济。协调财政、税务等部门,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