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从一幢28层的大楼里出来,再乘坐38路公交车晃到终点,我站在了邯郸火车站的广场上。不经意间抬头,那一刻,我看到了这个秋天最壮观、最苍茫的夕阳。  相似文献   

2.
正"那是一个天气很好的日子,我走在空空荡荡的巷子里,没有看到一个人,但我闻到了饭香,听到了婴儿的啼哭声和妈妈轻声的抚慰,甚至听到了池塘里金鱼跃出水面的声响。""那一刻,我想这就是我们要守护的美好吧!"当被问到疫情期间从事社区工作的艰辛时,作为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小营街道小营巷社区党委书记的曹琛并没有多谈,而是分享了"战疫"中的一段珍贵的回忆。  相似文献   

3.
"穿着这身保安服,时常看到人们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当我敬礼的那一刻,有人为我献上一束鲜花……"我高兴地从床上坐起,才发现这只是一个梦。生活在这座陌生的城市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绵延崛起的高楼丝毫没有吸引住我的目光,一个个普通的保安执勤台却总让我驻足良久,思绪满怀。  相似文献   

4.
生命的超越     
李平 《中国减灾》2005,(7):55-55
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写道:“我们唯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这句话,从我读到它的那天起就一直撼动着我的心旌,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并不懂得它的含义。后来,我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唐山大地震前,在唐山的一所小学里,一年级的班中有一对龙凤胎姐弟,聪明漂亮的姐姐是班长,健壮憨厚的弟弟总是面带笑容。当大地震来  相似文献   

5.
凝望父亲     
董桥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父亲坐在书房里靠窗那套软垫沙发上,两手捧着一盏新沏的铁观音,白烟袅袅,凄凄切切半蒙住他那有风有霜的脸,沙发的蓝绒底子洒满翠绿竹叶,衬着窗外一丛幽篁,格外见出匠心。"看到这里,我心中蓦地一动:难得他如此用心,把目光定格在父亲身上,为父亲描摹了一幅细腻的工笔。那一刻,父亲像安睡在他目光中的孩子,凝然静谧。细细的美好,茶香一般氤氲着。我只记得看到孩子熟睡时,我才会有如此细腻的心思。孩子在我的前方,我一直注目着她。正如父亲,他的视线里更多的是我。父亲总喜欢  相似文献   

6.
汪明 《中国减灾》2014,(7):34-34
作为专家组成员,笔者在6月1日到达盈江地震灾区时,看到灾区的人们一如云南人所特有的质朴和平静,捡拾房屋上破落的瓦片,排成行搬运倒塌的学校院墙,或是聚在临时帐篷里默默无语。  相似文献   

7.
何鸿娟 《中国妇运》2007,(11):13-16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大地万物生机盎然。烟花三月,我们来到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如丝的小雨从空中洒落,雨点是那样小,雨帘是那样密,给群山披上蝉翼般的白纱。久居北方的我在霏霏细雨中任凭雨丝抚摸,也不情愿打开雨伞。可当我看见一个外观时尚、颜色鲜艳、宽敞舒适的帐篷时,我马上进去"躲雨"了。"你进的这个帐篷可是两室一厅,  相似文献   

8.
汤强 《人民公安》2014,(14):25-25
<正>也许别人看到枪会联想到血腥和恐怖,而我,只要摸到狙击枪,就瞬间冷静,在这个十字分划的世界里,只有枪,目标,和我。和平年代,狙击手作为特警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解救人质和反恐的重要职责。选择了这个职业,背负了如此重大的社会使命,在执行任务时,容不得我有丝毫的失误。但作为狙击手来说,结束一个陌生人的生命,虽是职责,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为了救人而不得不开枪杀人,那种一枪致命后的感觉,其实并不好受。你会后怕,那一刻若是自己稍有偏差,人质或警察就会有伤亡。一步英雄,一  相似文献   

9.
谈乐炎 《小康》2013,(10):7
房子在地球上,地球在房子里。儿时读这句诗时我有点不明白——当年艾青为何在智利的海岬上,给了巴勃罗·聂鲁达这一句中国式绕口令。地球塞得进房子吗?如果不能,诗人为何写的如此笃定?这种质疑有矫情之嫌。我想这不仅仅是个文字游戏。再次看到这句诗,是在《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这本书里——当原国民党将领文强再次推开文史专员办公室时,他已经步入耄耋之年,阳光与尘土交融那一刻,文强读懂了老朋友艾青。  相似文献   

10.
她12岁失去了父亲,36岁时失去了弟弟,伤悲未尽,3个月后又发现自己得了乳腺癌;生死之间,苦痛之间,她的笑容却始终灿若春花,生机勃勃。她不断地告诉身边的人:我很好,我不难受,我爱你,我爱你们……生命如果没有这个残酷,可能就不能引起别人的警醒。那一刻,我们的内心有一股热流翻涌澎湃,那是对生命的感动!  相似文献   

11.
总理对私宅的尊重温家宝总理曾来到云南鲁甸地震灾区慰问群众,其中一个细节引人深思。当温总理慰问受灾的特困户马才英一家时,在门口弯腰对老人说:我到你的帐篷里看看,好不好?”随后才到马才英的帐篷里,摸摸床上的被子,揭开米缸看看存粮。这看似一件小事,却反映了总理对私宅的充分尊重。家的尊严实则代表着公民的尊严,对公民家的尊重实则是对公民人身的尊重。尊重别人,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的基本的礼仪,但在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做不到这个问题。细节是反映一个人乃至一位领导品质的镜子。温总理到困难群众家庭走访时,很少穿严肃的西服…  相似文献   

12.
殷志江 《小康》2005,(12):76-77
“在一片荒漠之中,数以千计的石窟,数以万计的佛像,无以计数的经卷,是什么人,为了什么,制造了这一切?”——日本井上靖盘桓南山牧场到达南山牧场时,天下着雨。牧场的草坡上看不到任何韩国长征队伍的影子,倒是有灰白色的羊群在被雨淋湿了的山坡上缓缓移动,有几头羊静止不动地挨在山坡背风的一面,躲避斜斜的雨线。我们一行三人刚从北京飞来,穿着八月的短袖,但司机告诉我们,车外的温度大概在10度以下。到了营地,我们才发现那一百名韩国大学生都躲在牧民们的帐篷里,有的在讨论,有的写日记,有的在吹帐篷里的炉子的火焰,但是被雨水淋湿了的纸板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减灾》2014,(9):62-63
悲剧没有彩排,灾难不会预演 8月3日,是个黑色的日子。16时30分,噩梦降临,大地在震颤、生命在呐喊。那一刻,在鲁甸、巧家、会泽……无数房屋变成废墟,无数生命顷刻消殒。这一刻,灾难成为我们共同的敌人,救援变成我们共同的期待。  相似文献   

14.
如果我像西方旅游者那样只访问北京、上海、香港这样的大都市,我就不可能看到我现在所见的真正的中国。"25岁的英国工程师安德鲁坐在帐篷口,一边搓洗着脸盆里的衣服一边说。去年,120名来自英国、阿根廷、意大利、阿曼、新加坡等十几个国家的青年和中国青年一起参加了在中国举行的一项"98雷励中国远征行动",安德鲁是其中一员。这支队伍在长城上誓师,然后分赴山东和江苏,深人那里的偏远村落,白天参与当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帮助建立希望小学等多项工程,晚上住在帐篷里,自己动手做饭。这项活动是由国际分销集团英之杰、雷励国…  相似文献   

15.
正悲剧没有彩排,灾难不会预演。8月3日,是个黑色的日子。16时30分,噩梦降临,大地在震颤、生命在呐喊。那一刻,在鲁甸、巧家、会泽……无数房屋变成废墟,无数生命顷刻消殒。这一刻,灾难成为我们共同的敌人,救援变成我们共同的期待。连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相似文献   

16.
箴言人生     
关玉国 《现代领导》2007,(12):41-41
大概是2002年仲秋的一天.我到郑州出差.来到了外出必去的地方——新华书店.偶然在书架上看到了一本《名言小辞典》,信手拿起一翻,可以说是如获至宝,尤其是马尔顿“许多人的成功,是得力于一句格言的鼓励”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我。也就是从那一刻起,对于箴言我“一见钟情”。毫不夸张地说,五年来,每当工作之余,自己总是在浩瀚的箴言海洋里遨游。  相似文献   

17.
今天是雪顿节的第二天."雪顿"在我们藏语里意为"吃酸奶".除了过藏历年,这是藏族最大的节日了.特别因为它在夏季举行,适宜户外活动,所以雪顿节成了我们当雄县牧民一年一度最盛大的集会.集会名为"赛马会",其实项目多得很.你看,我们对面那座帐篷旁边不是停着两辆卡车吗?左边的是国营毛皮收购站,右边的是百货摊.当雄县可大啦!最远的地方来这里,骑马要走三天;县上的人去视察,坐吉普车也得六七个小时.节前三四天,牧民们就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你看,这么些帐篷,足有上千口人.这两顶帐篷是我们家的.我们这个大家庭,每年在雪顿节赛马会上团聚一次,好好玩上十天半月.我有三个兄弟和一个妹妹.我今年四十岁,和四弟(他今年二十四岁)、妹妹一起居住,还有我的妻子和弟媳,妹妹的孩子和我们兄弟俩的孩子.我们是从山那边的那木错湖  相似文献   

18.
米雯的故事我和男友是在大三时开始恋爱的,情到浓时的我们很自然地突破了最后防线。由于每次都很谨慎小心,所以一直没出什么意外。到了大四,男友和其他班的几个男生应征入伍去了部队。这一别就是大半年,十一时,男友好不容易请到了几天探亲假,坐火车赶到学校与我见面了。在火车站见到他的那一刻,委屈,激动,欣喜,所有的心情都被他的拥抱化做两行泪水。来到预先定好的宾馆,看着他从行李箱里拿出我最喜欢的重庆凤爪,我刚平静的心绪又激动起来,男友温柔地替我吻去泪水,我们压抑了半年的激情爆发了……  相似文献   

19.
回想起那三分钟臂戴黑纱下楼默哀,现在坐在电脑前心情依然难以平复。这是我第一次和那么多人一起为灾难事故中不幸离去的同胞志哀,而在此之前,我只能选择在心里为那些离世的生命默默祈祷。在那短暂而又漫长的三分钟里,大脑中一遍又一遍地浮现出地震发生那一刻的悲惨场景。当周围终又安静下来的时候,我发现泪水早已情不自禁地溢出了眼眶。  相似文献   

20.
<正> 2004年10月26日《华商晨报》报道:10月23日晚,沈阳市苏家屯区信盟花园北三期工地里,7名来沈打工的农民工因得不到工钱,吞食安眠药而集体自杀。“生命是一束纯净的火焰,我们依靠自己内心看不见的太阳而生存。”当一个人看不见他心中的太阳时,他生命的那束火焰就可能熄灭。从7位民工讨薪集体自杀,可以看到民工的生存压力和生命的脆弱。“我不想这么窝囊地死去,俺老婆和女儿还等着我呢!可是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