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发展的特殊性造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独特的社会形态特征。社会主义制度在建立初期与社会生产力之间矛盾突出,这种客观现实带来的是历发展进程中各种异时态的公正问题渗透在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之中,且相互影响。社会主义制度承载的公正的理想性与现实性之间的张力、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特殊国情的结合、政府与市场的耦合,从本源到现实再到实践逻辑上层层递进,是中国当前复杂公正问题图谱中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曹海玲 《求实》2007,39(7):61-64
任何一种关于社会发展的理论都免不了回答这样三个问题:社会应该是什么样的?现实社会实际是什么样的?我们怎样才能使现实社会变成应该所是的样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应然状态做了精辟的回答,对中国社会主义的现实状态给予了价值反思,并引导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对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走向历史深处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是马克思主义公正思想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内涵,因其实践生成模式及价值定位准确、评价标准多元、实现手段多样,开创了不同于以往社会公正的历史和理论空间,对于继续深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理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正确理解中国当下现实的公正问题,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实践,推动世界范围公正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社会公正问题日益凸显,已经引起党和国家高层的高度关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实现社会公正的若干关系,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需要,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徐琛 《求实》2007,3(4):48-52
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的首要价值目标。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公正的建设和实现既不等同于马克思恩格斯所预想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社会公正,又与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公正存在着本质差别,具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原则。  相似文献   

6.
杨杰 《前线》2016,(4):35-37
什么是文艺以及文艺的社会功能如何等问题是文艺理论的元问题,是任何文艺研究都无法回避的基础性问题,更是当代中国文艺界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文艺发展的现实向我们提出了社会主义文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性质这一亟待明确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现实之问。文艺的本质属性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水平日趋提  相似文献   

7.
杨杰 《前线》2016,(4):35-37
什么是文艺以及文艺的社会功能如何等问题是文艺理论的元问题,是任何文艺研究都无法回避的基础性问题,更是当代中国文艺界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文艺发展的现实向我们提出了社会主义文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性质这一亟待明确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现实之问。文艺的本质属性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水平日趋提  相似文献   

8.
社会公正与社会公平作为人们永恒追求的道德目标和社会理想,在人类发展史上始终是一个令人困惑和引人注目的问题.在现实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社会公正、社会公平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当今的中国社会,正处于革故鼎新、面向未来的世纪之交。为了迎接喷薄欲出的21世纪的曙光,我们不仅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深化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要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面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巨大变革,每个社会成员都需要明确其道德取向,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和怎样去做,而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看,则必  相似文献   

10.
当今的中国社会,正处于革故鼎新、面向未来的世纪之交。为了迎接喷薄欲出的21世纪的曙光,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的要求,在把物质文明建设搞得更好的同时,切实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面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巨大变革,每个社会成员都需要明确其道德取向,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和怎样去做,而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看。则必须强调道德的导向性。  相似文献   

11.
徐琛 《实事求是》2007,195(2):18-21
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社会逾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由新民主主义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中国人民对社会公正的不懈追求在这一历史选择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充分考察、对比、认识资本主义不公正丑恶本质和社会主义的公正本质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有利条件,理性地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2.
“八荣八耻”汲取了中华民族传统荣辱观的精华,针对当前社会风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着眼当代中国发展全局,全面阐述了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告诉人们在社会主义中国及当前所处的历史背景下,做一个合格公民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和现实指导性。不仅有助于公民明是非、知荣辱、辨善恶、分美丑,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而且对于推动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干部党性修养,构建和谐社会,遏制腐败滋生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八荣八耻”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  相似文献   

13.
正确理解和坚持社会主义的公正原则,在当代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追寻社会公正的发展过程,力求准确把握马克思的社会公平思想,提出树立正确的社会公正观念;通过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公正的实现状况,论述了社会公正的作用;通过剖析社会公正问题在我国社会凸显的严峻挑战,提出了促进社会公正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孙业礼 《学习月刊》2012,(23):14-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质上是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书斋里的理论.而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用来解决现实问题.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积累的经验和共识。解决什么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解决中国的现代化问题.解决沿着现代化道路实现人民的富裕和幸福问题。在当代中国看一个理论有什么贡献.主要就应该看它解决了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哪些问题.或者为哪些问题提供了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三大的召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对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什么新课题?我们常说“新形势新任务”,现今的形势和任务究竟新在哪里?在新形势下,我们的工作是好做了,还是难做了?又应该做些什么,怎么去做?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探讨的。一、研究“初级阶段”的理论恩格斯说过:“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对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马恩选集》第2卷第301页)我们党总结了建国以后三十多年社会主  相似文献   

16.
《经济理论与实践》栏目旨在服务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发展,着力围绕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研讨。欢迎探索性、建构性、创新性的理论研讨,欢迎具有现实性、针对性的学术文章和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7.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发展关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富裕和社会和谐。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代领导人对中国发展问题进行了探索,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题,三代领导人在发展观上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理论与当代》2006,(3):12-13
要实现自主创新,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六单元主题报告会上阐述了这个问题。他指出,由于科技全球化的速度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决定性的因素,促进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基本战略。 刘燕华指出,当前我们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八点: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对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决议》第15条的最后提出:应该坚决反对“那种鄙薄革命文艺传统、推崇腐朽文艺思潮的倾向”。我以为,这一论述切中了当前文艺发展中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公正的基本含义及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意义社会公正一直是人类社会关心的话题。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以来,这一话题更加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西方学界,公正与正义同义。早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等著名哲学家就曾经对什么是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