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凌捷 《检察风云》2014,(18):31-31
近日,网络上有关国资委将对国企高管予以降薪、限薪的消息吸引了广大网民的关注。国企作为“共和国的长子”,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特别是某些国企高管高高在上的薪酬与企业并不突出的业绩之间的倒挂现象,更是为全社会所诟病。为塑造国企良好的信誉与形象,国资委曾经多次对国企高管薪酬制度提出予以严格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蒋建湘 《中国法学》2012,(1):117-128
国企高管薪酬法律规制的对象并不是薪酬水平本身,而是不合理的薪酬,其本质上是不能真实反映高管的贡献、与企业绩效脱钩的薪酬。在我国,不合理国企高管薪酬难以通过市场自身的力量恢复其合理性,引入法律规制是必要的,当前国企高管薪酬管理的现状也迫切需要法律规制。为保障国企高管薪酬的设定合理以及已设定薪酬不致失去合理性,应通过立法建立独立的薪酬委员会制度、出资人代表薪酬审查决定制度和薪酬追回制度。当然,公开企业财务信息、设立科学的薪酬设定程序等也是国企高管薪酬立法规制的必要内容。同时,通过出资人代表派生诉讼启动薪酬司法审查是国企高管薪酬法律规制的另一主要方式,我国的薪酬司法审查应以信义义务为标准,并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正在进行,目前上海、北京、广东等多地已明确出台国资国企改革方案。多地在方案中提出,将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企领导薪酬水平。(中国新闻网8月21日)国企高管薪水过高已成民众诟病焦点,且高管与普通员工之间差距很大,有的相差30多倍,造成了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同时,这也造成了国企红利减少和国有资产流失。目前,国企高管薪酬过高问题引起了中央最高层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表示要对国企高管薪酬进行改革并降低高管薪酬水平。毫无疑问,这会赢得民众广泛支持。  相似文献   

4.
傅穹  于永宁 《法律科学》2009,27(6):123-130
高管薪酬机制既是资本市场辉煌的动力,也是全球性经济危机的诱因。金融危机背景下“正面我赢,反面你输”的单向保护高管利益的扭曲薪酬机制面临反思。在薪酬机制从现金薪酬向股权薪酬过渡,股权薪酬与业绩脱钩,高管薪酬公平议价面临遭遇质疑之际,行政强制的限薪措施只是一种临时的激进措施,程序合理化与信息公开化为基石的公司治理是解决高管薪酬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闫鹏  张煊 《法制与社会》2013,(22):90-91
国企高管的薪酬水平应当综合考虑中国国情和国有企业特点,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竞争力相适应。2006年,国资委规定中央企业的高管薪酬水平控制在不超过职工平均工资的14倍。一些地区也相应做出了"倍数"规定,北京市国资委规定北京国有企业负责人的年薪不应超过本企业平均工资的12倍。而一个突出现状是部分国有企业高管年薪水平过高,与企业职工平均收入水平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差距不断扩大。国企高管薪酬同时是个法律问题,本文主要从法律规制的角度探讨国企高管薪酬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6.
王宏 《江淮法治》2008,(12):22-22
不久前,南方某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发布的省情调查报告指出,当前该省国有企业薪酬管理总体上处于无序和失控状态,有的企业以强调“经营者个人贡献”为由自定高薪酬,有的企业实行“股权激励”.高管几年间获得几千万元甚至近亿元报酬,企业却亏损……一时间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期,我们就来聊聊高管的薪酬问题。  相似文献   

7.
国企高管薪酬怎么定?在不少国家,这一问题都仍在探索之中.特别是在一些市场经济较为成熟的国家,如何在政府干预与市场定价之间把握好分寸,也成为当地政府部门的一大考验.尽管国情不同,让国企高管薪酬更加透明化、公开化、合理化已成为一种国际化的共识.  相似文献   

8.
杨蓉 《公民与法治》2010,(18):20-20
收入分配中有两大差距值得关注:一是垄断国企职工收入高于一般企业职工,二是垄断国企高管收入大大高于同企业职工。2003-2008年垄断国企高管的平均收入是同期城市居民平均收入的49.96倍。公众对垄断国企高管“超高薪”十分不满,而造成“超高薪”的直接原因是“不公正、不公平、不公开”  相似文献   

9.
颜玉华 《检察风云》2008,(16):14-17
中纪委近日发布规定:国企老总违规自定薪酬,可开除党籍;对偿付能力不强的保险公司,保监会也要求控制高管薪酬等"七项要求"。这些举措直指国企老总的畸高年薪。人们普遍认为,"七项要求"的针对性、及时性和促进社会公平、遏制腐败的重要性引人注目,社会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10.
曹坚 《检察风云》2014,(18):30-30
中央发起央企高管“控薪令”、“节薪令”,以举重若轻的定向改革方式对“国企改革动了谁的奶酪”作出有力回应。国企高管能否改变“既拿高薪,又享特权”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出门坐豪车、宴请上档次、休闲进会所、热衷高尔夫……近年来,一些国企高管以职务消费为由,不落腰包行腐败之实。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强调,“要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按照职务设置消费定额并量化到个人的做法必须坚决根除”,显示了中央整治国企高管职务消费的决心。专家认为,杜绝“不落腰包的腐败”,不能仅仅指望国企高管加强自律,更要强化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2008年中国平安的“高薪门”将国内金融业高管的薪酬推到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无独有偶,2009年3月,濒临破产的美国国际集团(AIG)向高管发放巨额“花红”事件,激起轩然大波。本文将从这不同国家的同一焦点话题入手,对薪酬为什么受关注,应该如何做好薪酬管理这两个问题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中石油高管人均收入百万被指激励过度。12月11日,北京师范大学发布报告称,鉴于公司的实际业绩,中石油高管薪酬存在严重的激励过度。报告显示,2011年中石油高管人均薪酬是110.022万。  相似文献   

14.
热点聚焦     
《江淮法治》2009,(8):4-4
中国全面公开审判信息;低俗音像制品清缴行动展开;人民法院将加强民意沟通工作;财政部要求规范国有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分配秩序;公安机关开展“打拐”专项行动  相似文献   

15.
美国《2010年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案》赋予上市公司股东薪酬建议权,即股东有权在公司的股东年会上对公司在上一年度支付给高管的薪酬进行建议性投票,意在控制高管薪酬的绝对数量并且增强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的联系,英国经验为此提供了依据。反对意见认为薪酬建议权侵害了州和董事会的正当权力,并产生了“绑定”和投票顾问“过大影响力”等问题。学者们提出了改变薪酬建议权事后性、让股东选择适用以及规定薪酬建议权仅适用于大型公司等改进建议。由于薪酬建议权在美国实施仅两年,其真正的效果以及可能产生的问题尚未完全显现出来,本文仅是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高峰 《检察风云》2012,(17):34-35
随着上市公司年报的陆续发布,银行、地产等行业公司高管纷纷领取巨额薪酬现象在社会造成了广泛影响。同时,本应代表广大中小股东利益的独立董事的年薪也随之水涨船高,动辄百万的薪酬不禁让公众质疑独立董事真的能独立吗?  相似文献   

17.
论高管“问题薪酬”的董事问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遇高管薪酬,董事就可能基于互惠和群体思维等情景以及单纯接触效应和框定效应下的生物本能,无意识地"董董相护",高管"寻租"如愿以偿,自应对董事问责。理性回路下的注意路径不能对情感回路下的"董董相护"对症下药,实际上放纵了高管"问题薪酬"。以诚信路径予以涵摄,则可以不枉不纵。是否构成"董董相护",需借助于高管薪酬的合理性进行推论。基于高管薪酬合理性边界的模糊性,拿捏高管薪酬的合理性,需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指针,借助高管薪酬的标准、水平和结构的合理性,厘定相应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18.
谢樱 《政府法制》2014,(10):33-33
继重庆北碚区原区委书记雷政富涉不雅视频遭人勒索,湖南衡阳近日通报一起“官员被勾引发生性关系”事件.当地10余名官员,国企高管涉案,再度引发关注。  相似文献   

19.
高峰 《法人》2014,(10):23-23
正将国企分为竞争性公司和公益性、垄断性公司,将高管分为组织任命和市场竞聘两种,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区别差别对待,既有助于消除央企负责人薪酬领域的乱象,又有利于调动央企高管阶层的积极性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和《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召开政治局会议研究央企负责人薪酬问题,确实非同寻常。中央高层之所以如此重视央企负责人薪酬改革,恐怕与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关于央企负责人高收入、乱挥霍的传闻  相似文献   

20.
郑仁杰 《法制与社会》2010,(12):106-107
央企的利润依然抵挡了世界金融风暴强势增长,但这些垄断企业所上缴的利润却仅仅只占十分之一。收入分配问题成为2010年两会期间的热点问题。全民关心,垄断企业利润何去何从?本文将从高管薪酬、职工成本、利润分配和垄断福利四方面对垄断利润进行简要分析,希望引起相关人士对垄断利润分配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