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这在今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应当指出的是,改革作为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并不是80年代才开始的,早在50年代中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刚刚起步的时候,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战略家,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许多有关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观点和原则。一、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作了科学的阐述,为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是一场革命”,“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同志在社主义条件下,提出要过改革来懈放生产力的一个全新的科学论断。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论、动力论的新突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社会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目标的关键所在。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学说,初步从理论上解决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但囿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没能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阐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这一理论的前提下,提出了“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形成了邓小平社会发展动力思想。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同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不仅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而且这一理论内蕴着深刻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和方法论。 一、提出了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的科学论断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是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课题。邓小平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推进了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研究,提出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揭示了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从而也在这一论断中深刻地阐述了改革的性质及伟大意义,是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  相似文献   

5.
改革是胜利油田持续稳定发展的动力陆人杰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鲜明、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党在认识上是不全面的,甚至以“阶...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农业改革思路刘淑珍邓小平同志的农业改革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其产生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有助于我们认识其产生的社会必然性和科学性。邓小平农业改革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实践基础。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必...  相似文献   

7.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最重要的思想观点。认真学习和掌握邓小平改革理论,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对深化改革重大意义的认识,明确改革的目标和任务要求,从而坚定信心,增强勇气,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加健康、稳步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 层次及其实现过程分析郑又贤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这是一个新的概括,是历史唯物论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同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9.
试论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探索阶段、形成阶段和新的发展三个阶段,形成了矛盾动力论、改革动力论、创新动力论,并孕育着"和谐动力论"这一新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和深厚的理论基础,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当前应突出坚持以农民为本、以共享改革成果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深化改革还必须坚持全面的改革、协调的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改革,不断消除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使社会内在的发展动力和创造活力进一步迸发出来。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江泽民同志一贯的重要思想.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其他创新,它们之间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和社会目标,互相促进密不可分,创新是"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人类发展的动力,是新时代的呼唤.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突破和理论创新,作为党的建设及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它必须要有自身的经济理论基础。一、构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经济理论基础的重要性任何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都有其特定的现实实践基础和经济理论基础。经济理论基础对于社会意识形态具有决定性的制约和论证作用,是使社会接受和理解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合理性的基础性保证。虽然社会意识形态可以而且经常在没有经济理论基础论证的现实实践基…  相似文献   

13.
一是党员教师要带头做改革、发展、稳定的维护者。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前进动力,不改革就不会有发展,不发展社会就会停滞不前,因此发展才是硬道理。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基础,稳定压倒一切,社会稳定是推动改革和发展的首要因素。党员教师要在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行程中做一名忠实的维护者。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敬 《理论建设》2006,(1):78-7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我们党的又一次重大理论创新。一、构建和谐社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第一、构建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人在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认识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前后相继提出了矛盾动力论、改革动力论、创新动力论和和谐动力论等思想,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这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6.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分析国际经济新形势、国内经济新常态以及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新特点的现实背景下提出来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构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蕴含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社会有两大发展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小平同志认为,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设的矛盾。不过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两对矛盾集中地具体地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就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因此,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而为了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在共产党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全面改革。改革经济体制,就是遵循生  相似文献   

18.
理论创新是一项创造性、突破性的思维活动。理论创新源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夺取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有几种说法:有些同志提出阶级斗争在从多种经济成份转变到社会主义两种公有制的过渡时期,是推动社会变革的直接动力。在三大改造完成后,它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种动力,但不是主要动力。有些同志说,生产斗争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阐发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要素,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