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史大丰 《青年论坛》2009,(1):138-140
晚清时期社会剧烈动荡,大量外来词注入汉语词汇大家庭,这在《官场现形记》等小说中有显著体现。《官场现形记》中的外来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来源形式:借用日译词或日语借词,来自古代汉语的日译词或西洋译词,自创新词充当西洋译词;西洋借词,来自满族和佛教的词,等等。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宣言》不但完整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且成为工人阶级政党"政治规矩"的总论。马克思恩格斯在《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系统论述了"做人民公仆""不拿原则做交易""维护党的权威"等具体"政治规矩"。列宁明确提出"民主集中制"这一党的组织原则,强调"严格的铁的纪律"对苏维埃政权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治规矩"的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规矩"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丽娟 《前沿》2013,(18):74-75
《日本国志》是一本具有很高学术性的研究资料。本文就《日本国志刑法志》中的法律词汇中的以近代产生新义的二字词为中心进行介绍,并且努力弄清每一个词在日语和汉语中生成和发展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4.
交往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探讨的重要范畴,其核心内容是基于物质生产实践的人的交往关系。物质交往包括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核心内容的生产关系、生产过程中分工与协作关系和以交换为特征的商品生产。协作可被看作为生产方式的技术形式,商品生产则相应为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由此,《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探讨的"交往"范畴实际上内含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后来研究中形成的较为成熟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概念,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矛盾运动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矛盾运动的总和。  相似文献   

5.
羊芙葳 《求索》2011,(5):222-224
《马氏文通》里,起词、语词、表词、止词,是一套名称分属句法、语义范畴。其中语义范畴里的起词、语词、表词、止词,反映了《文通》朴素的语词中心观。以吕叔湘先生为代表的汉语朴素的动词中心观来自于《马氏文通》朴素的"动词中心观",即"语词中心观"。  相似文献   

6.
从1987年《对所谓"马克思主义普遍价值概念定义"的否证》公开发表起,研究建立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经历了30年的学术历程,从起始对所谓"普遍价值概念定义"的"破",一步一步走向剩余价值哲学的"立"。首先从"劳动力价值等同于生活资料价值"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这两个传统观念取得突破,然后延续列宁和卢卡奇这两位哲学巨人的思想方法,进而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基本范畴和两对社会基本矛盾,再由两个基本范畴和两对基本矛盾形成了剩余价值哲学的本体论以及范畴体系。剩余价值哲学有"劳动力价值二重性""剩余价值二重性""分工与分配基本矛盾""剩余价值哲学历史观"等10个创新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7.
朱力 《求索》2012,(11):118-119,106
一般认为上古汉语没有系词。本文在考察《论语》中"是""为""惟(维)""非"的全部用例后,指出"是""为""惟(维)""非"在上古已演变出系词的用法,推翻了"上古汉语判断句不含系词"的结论。这对古汉语句法研究尤其是判断句句式的发展演变研究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狭义实践观把实践仅仅理解为一种物质生产活动,除此之外人的其他活动都不能纳入实践界域,它对马克思的实践范畴存在着误解和误读,只看到马克思对黑格尔的精神劳动批判,而忽视了马克思对黑格尔精神劳动的充分肯定;把《提纲》中的"感性的人的活动"等值于物质生产活动;用经济学中的物质生产概念代替哲学中的实践概念;错误地理解了在马克思之后的一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实践的一些观点。马克思的实践范畴是广义的,实践就是人的各种生活活动的最一般的抽象,是指主体人使用一定的"劳动资料",把一定的"原材料"加工为一定产品的劳动过程。  相似文献   

9.
《股份制就是公有制》是怎样编造经典作家的论述的肖力最近牟其中先生领导的南德研究院编了一本书,取名为《股份制就是公有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股份制》。据称,这本以辑录经典作家论述为内容的书是“南德集团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努力”的成果,目的是“希望对当代社...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没有写作和出版专门论述人口问题的著作,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理论的空场,关于它的讨论内涵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和批判中。从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批判,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口的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命题,呈现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不断结合新的时代特点进行创新的历史图谱。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社会形态理论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高度契合的内在关系,这体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及其手稿、《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经典文本的展开中,它们为新时代人口理论的守正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示和宝贵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1.
由于受西方福利社会建设"表面现象"、资本关系全球扩张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观点的影响,学术界出现了修正剩余价值概念的趋向,并以"剩余产品""经济剩余",或者"剩余利润"等取而代之,导致当前资本主义研究的主要范式中出现了两种错误倾向,即以国家的作用和以流通领域为中心来阐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此,从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到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再到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最后回到马克思的《资本论》《剩余价值学说史》的历史文本回路中,考据经典文本,为剩余价值正名,是正确理解和深刻把握当今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相对于马克思主义考察社会历史演变的生产劳动史观,柄谷行人以"交换样式"的演变为线索,区分了"民族(氏族)共同体""国家共同体""资本共同体"与"联合共同体"等四种共同体的演变形式,并以之为基础构造了一种"世界史观"。柄谷行人的世界史构造,对于重新理解马克思与黑格尔哲学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之间的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传统国家观之间的关系,均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但是,他据以超越"生产方式"的"交换样式",依然面临着正当性质疑;他构造的"联合共同体",相对于马克思所谓的"自由人的联合体",也存在着神秘化的可能。因此,相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史观,柄谷行人的世界史构造还存在着根本的缺失。  相似文献   

13.
基于CNKI收录的北大核心和CSSCI文献,通过加工得到最终分析样本,辅之以统计技术和CiteSpace V知识可视化软件,对目前国内关于党内监督研究领域的发文情况、热点主题及学术前沿进行统计及可视化分析,发现热点主题集中以"党内监督""党的建设""领导干部"为核心线索辐射展开,捕捉到"党内民主""从严治党"和"反腐败"逐渐成为当前党内监督研究领域的前沿阵地。未来,需在党内监督文化的理论建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内监督的经典论述及其当代价值、如何增强现有监督制度的协同性等方面展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詹姆逊晚期资本主义观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詹姆逊,创造性地构建了以晚期资本主义为研究对象的"晚期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理论,吸收了阿尔都塞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范畴,把资本主义理解为一种"生产方式",视"资本"为资本主义社会最大的总体化力量;在承认资本主义制度的"弹性"并深入分析20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新特征的基础上,强调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并未过时;在"国家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晚期资本主义"的资本主义历史分期论视野中,把当代资本主义定位为"晚期资本主义",晚期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最纯粹的形式,后现代则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主导".  相似文献   

15.
再论汉语词:字组、韵律、约定——基于汉英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字本位视角的汉语"词"》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汉语词内涵:表达一个概念、具有一定约定程度的单字和字组合就是汉语词,具体讨论了汉语词的三个内涵,即字组、韵律和约定,同时阐述了汉语词通过韵律和约定组字成词的原理。  相似文献   

16.
古玉 《传承》2013,(6):34-35,38
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切实把握和解决好三个基本问题:"为何化""化什么""如何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及其成功实践为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出了科学解答并且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为了增强企业活力,"根椐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所有权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权力,它作为一个法律范畴,是对人们经济生活的反映.所有权与经营权是一对法律概念,反映在经济生活中就是人们从事生产活动的生产关系与经营管理方式.因此,揭示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的实质就是剖析经营管理方式对生产关系离合关系,判断它在生产方式矛盾运动中所处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宣传方式,面向青少年以动画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领风者》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与青少年青春天性""匹配"与"合拍"的大胆尝试,它的成功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基于半结构访谈与弹幕分析,研究探讨了青少年对《领风者》的认同度及其对马克思大众化传播的启示。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观看《领风者》,青少年既真切地感受到了马克思的人格魅力,又深刻地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进而产生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但是,制作不够精良、理论解说不深入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对《领风者》的接受程度。因此,对青少年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教育,必须要精准选择适合青少年的传播内容,要参照青年亚文化构建富有亲和力的话语体系,要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载体的时代感和交互性,打造"寓教于乐"的传播特色。  相似文献   

19.
以《诗经》为封闭语料,统计出赤范畴颜色词20个,将其分为语义颜色词和语用颜色词两类,其中语义颜色词有9个,语用颜色词有11个,二者出现的总词频数为50次。详细分析了《诗经》赤范畴颜色词的语义系统,总结其使用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上古颜色词产生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马奕 《传承》2013,(4):89-90
关于"家教"一词,《汉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收录了两个义项,《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了一个义项。但根据分析语料可以得知,在现代汉语中,"家教"一词还有一个动词义项——"受聘到别人家中进行文化、艺术等教育(多指对孩子)"。指出、分析此新义项,可得出一些对辞书编撰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