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8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同志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把人民生活搞上去。只要国内外大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坚持以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包括突出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地位、指明意识形态建设的职责使命、谋划意识形态建设重点领域的顶层设计、明确意识形态建设的方针原则、牢牢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绝对领导、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六个方面。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是一个结构完整、逻辑清晰、环环相扣的科学思想理论体系,是指导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科学指南,为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伟大斗争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包括突出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地位、指明意识形态建设的职责使命、谋划意识形态建设重点领域的顶层设计、明确意识形态建设的方针原则、牢牢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绝对领导、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六个方面。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是一个结构完整、逻辑清晰、环环相扣的科学思想理论体系,是指导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科学指南,为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伟大斗争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4.
李美玲 《理论月刊》2012,(10):28-32
政党意识形态作用的发挥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意识形态本身是否先进,二是政党的意识形态观是否科学。相同的意识形态,由于"观"的不同,行为上很可能极为对立,甚至南辕北辙。在执政意识觉醒、市场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分化、国外政党启迪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一改过去对意识形态的态度和看法,形成了科学的意识形态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并重、坚持人民利益在党的意识形态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不断扩大党的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在此种意识形态观的指导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得到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发展问题也得到成功解决。  相似文献   

5.
坚持中心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两手抓,这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巨大成就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健康发展的一个基本要求。"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党的中心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定位和关系,明确提出了正确把握这两项工作的实践要求,为不断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指明了方向,为统筹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人民中心观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这一思想的形成有其逻辑必然性,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坚持和对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地位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其形成的理论逻辑;在发展中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其形成的实践逻辑;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民本"思想的传承与提升是其形成的历史逻辑。习近平人民中心观内涵丰富,逻辑严密,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人民立场观、人民主体观、人民力量观、人民利益观、人民导向观、人民评价标准观。习近平人民中心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着眼于政法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新考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政法工作要以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为最高原则,以忠诚履行职责使命为逻辑起点,以深入推进"四大建设"为工作格局,以选好配强领导班子为关键抓手,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为发展动力,以服务人民和经济社会发展为最终落脚点,从而形成了主题鲜明、内在统一、逻辑严密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观。认真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观,对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加快法治中国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就是江山"的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通俗表达,深刻体现了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底色,彰显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追求,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9.
《群众》2016,(8)
正习近平同志指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共享发展理念,并强调"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对我们党经济社会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是新形势下推动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10.
“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全局高度,深刻阐明了党的中心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的定位和关系,明确提出了正确把握这两项工作的实践要求,为不断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扎扎实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方向。深人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要求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不放松,坚持中心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两手抓、两手硬。  相似文献   

11.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之所以被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拥有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这具体表现为:它是一种坚持以现实问题为导向的立足实际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一种坚持以唯物史观为哲学根基的具有科学性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一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具有革命性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一种坚持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具有创新性的马克思主义观。深刻理解与科学把握"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观,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适时创新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开法 《前沿》2013,(6):4-7
习近平民生观的形成具有其思想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民本思想是习近平民生观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思想理论来源;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群众史观,是习近平民生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民生思想和民生理论是习近平民生观的直接理论来源;习近平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从地方到中央的施政实践活动是习近平民生观形成和确立的实践基础。习近平民生观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习近平民生观的核心思想和精髓;坚持植根于人民,坚持群众路线,树立群众观点,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习近平民生观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是习近平解决民生问题的原则和实现路径;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的公平正义是习近平民生观的重要价值理念和追求。习近平的民生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  相似文献   

14.
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继承和发展。人民政协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阶段,人民政协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忘履职为民的初心与使命。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作了深刻的新阐述,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政治观,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成逻辑上,习近平新时代政治观体现出历史、理论、实践三重逻辑相结合的严谨逻辑理路;在核心内涵上,习近平新时代政治观以人民利益为基点,从政治经济观、政治关系观、政治权力观、政治文化观、政治发展观五个维度铺陈开来;在价值意义上,习近平新时代政治观主要体现在理论创新价值、方向指引价值和经验借鉴价值三个层面。进行习近平新时代政治观理论图景的勾画与探析,对于我们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坚持党管意识形态,最根本的要求就是确保党对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有效掌控。要始终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不动摇,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确保党媒根基牢固、导向有力和一体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意识形态工作引领社会、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强大支撑作用,明确了意识  相似文献   

17.
许娓 《中国民政》2023,(12):37-3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新时代民政媒体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媒体发展趋势,全面落实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加强民政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民政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是意识形态领域关乎舆论导向的重大问题,只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宣传思想工作者才能明确方向、站稳立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重申了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为宣传思想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舆论格局中更好地体现党的主张、更好地反映人民心声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迅猛发展的互联网信息事业,从战略发展的整体性和长远性对我国网络信息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这些思想现已成为我国网络信息发展的基本指导原则。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信息发展的思想,其"网络意识形态阵地观""网络人民主体观""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观",展现了该理论的旗帜特色、立场特色和战略特色。它们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信息建设整体架构的理论支点,也是当前中国网信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习近平网络信息发展观清晰地勾勒出了共产党人在信息化浪潮中如何凸显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的价值取向,将新时期治国理政的维度大大丰满,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道路。  相似文献   

20.
决策要论     
《群众》2013,(9):I0004-I0007
习近平宣传工作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把人民生活搞上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