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喜 《今日民族》2021,(11):53-54
重要意义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中国是一个包括56个民族在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也是中国民族结构的重要特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族人民在共同开拓中华民族疆域、书写中华民族历史、创造中华民族文化、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心理基础,是中华民族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保证.加强对青年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有利于增进其对中华民族的生成发展历史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历史的认知,推动其对共同性和差异性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的理解,提升其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从而自觉捍卫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为民族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
共同体理论是人类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强调的是紧密团结、亲和熟稔、价值一致以及共享的认同感。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发展了这个理论,将中华民族概念发展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解决了中华民族是“多元”还是“一体”的学术讨论问题,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成为中国学术界关注的一个核心概念,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在构建有现代化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和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五四运动"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五四运动提供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宏观目标和具象途径,以独特的"批判—构建"逻辑展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现代化自觉的复杂语境,在"救国与启蒙"的生存需要和"民主与科学"的现代理性诉求中,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现代化国家意识形态体系和有现代化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这是通过多维度批判、改造封建国家意识形态体系的革命运动和通过民族重塑、国家重建、社会重构进而实现构建有现代化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通道。  相似文献   

4.
民族工作是统一战线的重要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要讲话。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阐述了新时代民族工作战略,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增进“五个认同”为核心,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团结各族儿女,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创新发展的集中体现和集中概括。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抓手,是实现少数民族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现实中,少数民族大学生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受到来自内部的族际张力的影响,又受到外部思潮与势力的冲击。应从明确认知前提、打牢物质基础、凝聚价值共识、优化教育渠道和促进实践确证五个维度进行系统建构。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内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凝聚民族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习近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价值取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思想基础、各民族共同富裕的物质条件、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保障,是习近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理路。  相似文献   

7.
李洋  何生海 《前沿》2024,(1):52-6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部署和重要思想。当前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需要以利益共同体视角回应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生成的中国之问、共同体建设的时代之问和共同体实践的人民之问。以利益共同体视角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何以形成:独特的自然禀赋为共同体早期向内汇聚提供了有利条件,共生互补的经济为共同体凝结了牢固的根基,政治一统与国家利益为共同体奠定了有力的内外保障。共同体建设何以必须,回应了两个一百年交汇变局中我国在复杂的国内外利益形势下的必然选择。共同体建设“何以为之”落于实践:做好经济增量与保障公平并重,以“共有”意识浸润人心,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利益至上,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助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奋斗目标是振兴中华的"三部曲":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文分析了第三个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内涵,强调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多视角、多维度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深刻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质就是对中华民族最高层次的认同,这是新时代背景下加强民族团结的崭新理念.在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之基、加强民族团结之魂、提升民族凝聚力之根.只有厘清新时代条件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逻辑,明晰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诉求,展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担当,才能更好地凝聚起各民族大团结的强大合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0.
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新发展要求中的本质规定与战略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二者协力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理论逻辑上,共同富裕是民族复兴的物质之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精神所依,二者共同构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基础、精神指向;在实践逻辑上,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可行路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共同富裕打牢了各民族繁荣发展的基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着民族团结的伟大力量,二者互构逻辑,通过坚持全面系统发展、推动文明建设、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坚持党的领导,协力共进形成强劲推动力,加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1.
王潇楠 《人民论坛》2022,(Z1):123-125
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全体中华儿女确立了共同的社会目标和人生事业;伟大祖国辽阔的国土,为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提供了广阔舞台;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为中华儿女凝聚思想与情感提供了有力纽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求全体中华儿女树立共同的目标、参与共同的事业、登上共同的舞台、建设共同的文化,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深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3.
王清荣 《传承》2005,(3):23-25
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一方面,20世纪初,落后的中国屡遭世界列强的侵略与瓜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党来组织、领导人民去实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仅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所提出的纲领和奋斗目标,代表着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无可取代的角色,乃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中国社会发展走向毫无疑问,实现…  相似文献   

14.
一、新媒体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积极作用 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可以加深各民族对党和国家的认同,将各族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和更大的热情参与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民族实体,持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保证。长久以来,聚居于贵州省的各民族共同开发着共有的家园,书写着多彩贵州以及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多民族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赓续着热爱祖国的红色血脉,对维护祖国西南地区的稳定与国家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历史维度梳理和分析贵州省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具体实践,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中华民族是具有共同体属性的民族实体,是各民族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维度,要求我们必须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为"纲",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的过程中,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的中华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现代化国家建构和制定实施民族政策的理论前提.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坚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不断深化对中华民族的结构与特质、精神与文化、历史与未来的认识,形成了系统的理论成果,在指导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认真回顾和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中华民族观的历史演进,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国家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无疑具有世界历史性的时代价值。在越来越靠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穿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必将对全球各国这一人类命运共同体产生世界历史性的影响。历史与现实表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实现,必将预示着中国对全球经济发展发挥重大的推动作用,对世界和平发展发挥更大的引领,对人类文明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杨正辉 《湖湘论坛》2004,17(5):16-18
中国共产党 80年奋斗历程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 ,孙中山率先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毛泽东率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 ,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 ;邓小平在这个基础之上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根本途径 ;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绘制了具体宏图。邓小平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设计师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并为此而进行了不懈的奋斗。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中心任务,但都是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目标的。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