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稳定有序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要清楚地看到中国语境中的大众文化与西方语境中的大众文化的根本差别,不同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不同的大众文化观决定着大众文化研究的目的、价值取向和基本立场。在这样的语境下的大众文化建设需要做到,促进主流文化的发展,消徐文化负面现象,制定符合文化产业发展的措施,正确处理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提高大众文化生产者的素养等,为此,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现实环境下大众与文化的定位,引导大众对和谐社会大众文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化是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文化景观。在我国社会文化的转型中,大众文化以形构时尚观念、敞开文化公共空间,深刻地改写了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格局和生存状态。在西方语境中,大众文化是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后现代文化的表达方式;在中国语境中,大众文化是形构现代性的现代化力量。大众文化作为全球化现象及文化资本力量,在中国语境中乃是解构与建构并举,甚至是倾斜于建构,表明“有中国特色”的大众文化并非趋向西方文化,而是在走自己的现代化之路。中国的大众文化贴近中国独特的现代性诉求之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中西方思维方式和语言交际策略的比较,分析不同文化之间及不同伦理观之间的意志自由的差别,说明自由人、道德人及正义社会的密不可分的关系,揭示西方文化中的意志自由观在东方语境下的启示,探讨跨文化伦理中的意志自由的价值考量,即中国人要学会正确认识意志自由,从根本上认同道德规范,建立完善的个体人格,以达到真正的和谐社会;反之社会要实现意志自由,也要反作用于创造和谐社会的行为主体。  相似文献   

4.
文化产业在西方社会的产生与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关系密切。机械化的规模生产应用到文化领域催生了现代文化工业。大众文化娱乐形式的出现让普通大众也可便利地接触文化艺术这个曾经只属于少数人的特权领域,西方社会进入大众文化消费时代。大众文化内嵌着物质主义的实用价值观,是一种打破雅俗之分的文化。进入后工业社会,西方国家向着重视自我价值实现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转变,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定制化服务和灵活生产成为可能,文化产业作为高经济附加值服务行业以及以内容为核心的知识经济代表性领域再次迸发活力。文化产业发展与西方社会从工业化到信息化的社会变迁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同构关系,这种互动关系主要通过文化生产和文化生活(文化实践活动、文化价值观念)两个方面的基本机制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西方语境大众文化与中国现实境遇相契合而构成中国特色大众文化。中国特色大众文化的生存、发展存在巨大的主体地位空间、社会环境空间、科技传媒空间、地缘人缘空间、多元生活空间和全面发展空间 ,并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6.
与市场经济相伴而生的当代中国大众文化 ,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大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要 ,但必须认识到这种文化形态并非“大众的文化” ,也不是“文化的大众化” ,更与延安时期以来所谓的“文艺大众化”、“大众文艺”大相径庭 ,而是一种与西方“文化工业”同质的商业文化。  相似文献   

7.
现代意义上的"大众文化"概念源于西方,它有其特殊的发展历程,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随着网络发展与科技进步,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现象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更加明显,而潜伏于网络背后的意识形态正是大众文化背后的本质。在大众文化迅猛发展的势头下,我们要正确引导大众文化的价值追求。具体来说:通过制造偶像完成主体的自身建构;通过故事性的叙事协调和整合价值取向,传递大众的文化认同;通过大众传媒以符合人性的特点制造"流行",进行意识形态的引领。  相似文献   

8.
面对当下社会大众文化发展炙手可热,内容遍及文化市场的各个角落,在与精英文化争夺市场份额的斗争中也始终占据上风。面对这样的情形,人们不禁要问:是怎样的社会土壤和环境滋养了大众文化的广泛传播,这些发展与现代人的精神意志有无内在集合点。大众文化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有承担着怎样的使命与责任。在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的框架下分析后现代主义文化与如今盛行的大众文化的特点,后现代主义文化对当今大众文化发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公安院校是培养预备警官的摇篮,在和谐社会语境下如何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培养出快速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公安执法人才已然是和谐社会建设对公安院校提出的必然要求,为此要从高度重视有形文化建设的品位,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以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为基础,丰富的精神文明建设,深化警务化管理内涵,完善制度文化建设,塑造个性、培养公安院校大学精神,来构建和谐社会语境下公安院校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0.
宽松文化时代的出现 ,会对既存的传统文化观念构成冲击。面对发烧词汇狂欢下的大众文化的现实性及其合理性 ,我们不能忽视其“词汇与文化”现象背后所掩盖的深层的具有大众文化意义的征候 ,因为它们常常隐含着这个时代和阶层甚或是大众的价值趋向、审美流程及精神水平。发烧词汇的发展需要理性精神的重视 ,也需要传统文化精华的融进 ,向大众文化的回归是其发展的必然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