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近三年来,我国居民拥有的电视接收机台数翻了近两番,目前,已有近千万台。电视已经进入几千万青少年的生活,随着电视机的迅速普及,它将进入一切青少年生活,并成为改变他们生活,影响他们思想的最有力手段。因此,一切搞教育,搞宣传的同志,都不可不研究青少年收看电视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电视文化与青少年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电视文化与青少年成长社会化 文化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文化是人创造的,但一旦人类创造了文化,这种文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塑造甚至改变着人类。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将当代青少年称之为电视的一代。这是因为现时35岁以下的青少年可以说都是在电视文化的浸润中成长起来的。北京广播学院93年对北京地区的调查显示8岁以下儿童天天看电视的占55.7%,经常看的占33.93%,上海电视台92年调查表明,学前儿童每天收看电视的时间平均长达5.8小时,一般青少年平均  相似文献   

3.
电视和儿童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学家、教育学家指出,在现代社会里,大众传播媒介是影响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电视的普及,我国儿童的生活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用和享受大众传播媒介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电视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我们在浙江省做了一项探索性研究,以描述和解释电视和儿童社会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针对近年来农村青少年愈演愈烈的辍学现象,本文从农民流动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文章指出,大规模的持续的农民流动带来了村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以及家庭结构的深刻变迁,这对农村青少年的学校教育造成了深远影响。此外,在城市的农村流动儿童所遭遇的生活和教育障碍使得农村青少年在文凭竞争中本有的不利地位愈加恶化。所有这些因素连同日益泛滥的功利价值现,致使很多孩子在学业受阻之后很快转向打工挣钱而非继续学业。  相似文献   

5.
王茜 《学理论》2010,(29):69-70
自从电视成为大众休闲娱乐之后,全国的收视家庭数以万计。如此众多的收视观众群体在其电视收视消费过程中的权利却模糊不清,常常处在无奈境地。因此,试图以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变身购物频道事件出发,从法学角度具体分析收视观众作为消费者在理论上所应当具有的一些相应的权利缺失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雪梅 《学理论》2010,(2):104-105
蓬勃发展的互联网和随之而起的网络游戏,超乎想象地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今天,网络游戏成瘾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经调查,青少年是网络游戏的主力军,也是网游成瘾的高发人群。青少年网游成瘾在给自身带来多种危害的同时,已经成为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的防治,要从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展开。  相似文献   

7.
《瞭望》1995,(9)
张天晴和他的华祥专利开发公司张天晴在调试近期开发并获奖的新一代全频道电视遥控天线电视机已进入许多人的家庭,看电视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一项不可缺少的文娱活动。城镇的人们,为了收看电视有好的收视效果,在屋顶上竖有木棍、竹竿天线,参差林立,密密层层。这是昔日的...  相似文献   

8.
(一)匈牙利儿童和青少年犯罪现状匈牙利刑法典规定,14周岁以下为儿童,如果他们犯了罪,一律不受刑罚。只有专门设立的青少年保护组织有权负责处理儿童的犯罪行为,并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匈牙利刑法典还规定,14-18岁为青少年,如果他们发生了犯罪行为,可以根据专门的关于青少年犯罪的刑法典对他们进行起诉。最近几年来,被免除刑事责任的儿童犯罪数字,显示了增长的趋势。根据1984年的统计,匈牙利大约有4000名儿童意识到了自  相似文献   

9.
华盛顿专电 电视在美国,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作为发端的无线电视,由于覆盖面的限制,无法普及到全国所有寻常百姓家;而在大都会,由于林立的高楼对无线讯号的阻隔,收视效果大打折扣。有线电视正是以弥补无线电视缺陷的面目出现,差不多从60年代开始,投入大量资金,铺设电缆网路,到80年代已经密布各地,全国85%的家庭,只  相似文献   

10.
《民主》2021,(6)
正在这个以电视、电脑、手机为主要生活娱乐工具的时代,人们长时间接触光源,不知不觉之间眼睛产生疲劳,严重的会出现近视、散光、过早花眼,甚至发生极度的弱视。许多儿童和青少年出现散光、近视、弱视症状,戴着眼镜,几乎成为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不得不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上海在少数中学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了青春期教育的试验。去年以来,在政府有关部门支持下,又在全市一百所学校进行了推广实验。一、从我国中学生生理发育加速看青春期教育之必要由于营养、生活条件、出生率低、现代文明等各种因素,我国中学生(指13—18岁青少年)青春发育出现了提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第二、大众媒介的作用正在日益加强。这里的大众媒介指电视、录像、电影及音乐。八十年代,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众媒介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加强。据调查,美国的每个家庭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是七小时零八分钟。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平均每周要看二十五个小时的电视。青少年从初一到高中毕业,平均要观看电视节目两万两千小时,比实际上课时数多一倍。孩子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对交谈和思考生疏了,他们正在变为机器人,成为电视机的附属品。无怪乎,  相似文献   

13.
家庭是儿童生活和成长的基本社会环境。一个人和家庭生活状况,对于他的身心发展和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家庭生活有什么特点,他们各自的家庭生活有什么不同呢?最近,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抽取各行各业以及学校的年龄在30岁以下的独生子女128名与非独生子女315名进行比较研究,就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家庭生活,人格特征,消费状况等方面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4.
《瞭望》1995,(12)
张天晴和他的华祥专利开发公司电视机已进入许多人的家庭.有电视已成为人门生活中一项不可缺少的文娱活动。城镇的人们.为了收看电视有好的收视效果,在屋顶上竖有木棍、竹竿天线,参差林立,密密层层。这是昔日的情景,而如今,这些木棍、竹竿天线已被小巧玲珑、性能优...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上海青少年发展状况"调查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90后"一代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发现,"90后"青少年总体发展状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青少年的身体状况发展水平较高,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心理健康方面的发展水平居中,学校生活方面发展水平较低。年龄、学校类型和城乡差异是影响"90后"青少年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时下对"90后"青少年的"标签化"论断,本文认为,应该将青少年研究视角从"问题"取向转为"发展"取向,将青少年看作有待开发的积极个体。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钟祥县委县直机关工委重视开展党员电化教育,先后组织播放电视、录音节目890多场次,收视收听者达38000多人次。在选择电教材料时,他们突出加强思想建设的主题。如在开展学英模讲奉献活动中,他们联系县实际,选取县办工厂、医院、学校的优秀党员事迹,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生活中,几乎没有比电视对社会生活影响更大、更广泛的东西了。看电视,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人继“衣、食、住、行”之后的第五个生活元素。一个城市的最高建筑物是电视塔,人们获得外部信息和业余生活依赖最多的是电视,当今社会知名度最高的是电视上频繁出现的人。据最保守的估计,中国的电视观众已在6亿以上。电视和由此形成的电视文化,是如此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当代中国人。在新的形势面前,关心和熟悉电视文化,研究和了解电视文化,已经成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必然要求。因此,深入地探讨电视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易杳 《瞭望》2000,(30)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进行有效的学前教育?怎样使孩子们真正做到“减负”不“减学”?在少年童越来越多地接触媒体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首都部分儿童问题专家、教育专家、社会学家建议,开设专门的少年儿童电视频道,增加适合少年儿童的特点的节目,使电视成为真正有效于少年儿童成长的“第二课堂”。开设少儿电视频道的价值 设立专门的儿童电视频道、重视儿童电视节目的制作和增加播出时数,已经成为北美及欧洲各大电视台新的发展趋势。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卜卫提供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使用媒体实现自我社会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言 每天使用各种不同的媒体构成了当前几乎每一个美国和其他工业化国家的青少年成长环境的一部分,平均而言,美国青少年每天花大约四小时听音乐,花另外两小时看电视。流行音乐唱片的70%购买者是12—20岁的青少年。十几岁的青少年比任何其他人口部分的人观看更多的电影,四百万以上的女青少年每月购买诸如《十七岁》(Seventeen)和《时髦》(Sassy)一类的杂志,3/4的12—14岁的白人女性定期地读至少一种杂志,加上录像、书、报纸等,所有这些构成了青少年日常经历的一个相当可观的部分。在20世纪刚开始时,大多数青少年(及其他人)被局限于书、杂志和报纸等这些印刷媒体中,那时根本就不存在电  相似文献   

20.
故事、人物、节奏、台词,美国电视连续剧《越狱》通过网络在中国流行“《越狱》,你看了吗?”——去年年末以来,美国FOX公司出品的电视连续剧《越狱》,通过BT下载率先在网民中引发了收视热潮。当《越狱》通过网络、DVD走向大众,当越来越多的“越迷”在自己的博客和相关网站力挺,这部尚未播完的剧集魔力已经衍生为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从一部虚构作品的角度分析,它的成功绝非偶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