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求贤》2012,(3):16-17
滨海新区人才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新区人才工作会议的具体部署,紧紧围绕打好“十大战役”、深化“十大改革”,以提升人才竞争力为主线,以培养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以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为动力,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快打造人才高地,为滨海新区打好开发开放攻坚战、争当科学发展排...  相似文献   

2.
王同海 《求贤》2008,(5):9-10
党的十七大报告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对于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是今后一个时期做好人事人才工作的根本指针和行动指南。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东丽区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提出了“主动融入、良性互动、乘势而上、一体发展”的工作思路,以东丽就是滨海新区的积极姿态,主动融入滨海,积极服务滨海,全区呈现出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的良好态势。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迫切需要我们创新人事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拓展人才工作服务领域,发挥人事部门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重要作用,对此,我们有三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赵和龙 《求贤》2006,(1):15-15
2006年,是国家开发开放滨海新区的重要一年,也是塘沽区落实人才发展规划的重要一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突出抓好以下八项工作,为滨海新区发展做好人才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4.
赵荣华 《求贤》2010,(11):4-5
天津市今年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了《天津市中长期人才规划》,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的指导方针: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作为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如何贯彻落实这一指导方针,发挥职能优势.为科学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是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创新人才服务,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创造更好的人才环境是服务发展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们汉沽区紧紧围绕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自身发展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人才发展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培养人才为基础,以吸引人才为前提,以用好人才为根本,大力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实施“六项工程”,健全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汉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求贤》2008,(5):F0002-F0002,I0001
作为2008年度天津经贸洽谈会三大板块之一的人才智力引进活动,以“引进人才智力推动滨海新区创新发展”为主题,旨在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刘长江 《求贤》2006,(5):7-7
中央把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为我们提供了最大最难得的历史机遇。为人事人才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保税区人事人才工作要紧密结合保税区“三个区域、五种形态”联动发展的实际,在前十五年经济超常发展的基础上,追求更高水平更好协调发展目标,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人才观.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以政策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人才结构调整为主线,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努力开创广纳群贤、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史莲喜 《求贤》2008,(8):4-5
建设滨海新区人才高地.是天津市委为加快新区开发开放作出的一项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决策.同时也是对全市人才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快滨海新区人才高地建设,是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重要战略部署的必然要求,是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更好发挥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关键取决于人才。组织部门担负着党管人才的重要职责,必须把带头学习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为目标,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优化工作载体,努力为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塘沽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鲍志光 《求贤》2007,(2):10-10
2007年是全面推进滨海新区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关键之年,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滨海新区核心功能区的开发区的人事部门,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挑战,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适应区域发展的需要,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我们要开拓视野,采取措施,更新传统意义上的人才观念,全面实施“大人才”战略,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供给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求贤》2012,(1):42-43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天津人力社保系统坚持“人才优先”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活动要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着力扩大人才队伍规模,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着力引进培养高层次领军人才,提升人才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提高人才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加快天津发展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供了强有...  相似文献   

12.
张学瑞 《求贤》2006,(3):10-10
大港作为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一五”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建设国家级生态石化基地、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和宜居生态新城。围绕这一目标,我区人事人才工作要以市委八届九次全会和市人事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完善中提高、创新中发展的思路,全力做好区域人才工作。2006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刘明森 《求贤》2007,(10):34-35
滨海新区已经步入加快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站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关键取决于人才。只有抢抓机遇,埋头苦干,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以更新的思路、更实的招法、更好的效果,努力构筑强大的人才优势,做到人才数量显著增加、人才质量显著提高、人才结构显著优化,才能为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塘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孟繁萍 《求贤》2008,(8):7-7
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开发区人才战略的总体思路是.立足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着眼率领区域发展,树立国际化视野、前瞻性思维、现代化理念,坚持科技强区、人才兴区,建立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为方向,以自主创新为主线的人才工作新机制.为开发区跨越发展提供有力和持久的人才支撑。围绕总体思路.主要是实施五项举措。  相似文献   

15.
蔡吉臣 《求贤》2010,(4):4-5
2010年,中国北方人才市场要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解难题、促转变、上水平”要求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精神,以一天也不耽误的责任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紧紧围绕滨海新区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对人才服务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市场功能.拓宽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方式.提升人才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我市经济发展做好人才和智力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6.
《求贤》2006,(2):17-19
作为加快滨海新区建设关系最为紧密的地区之一,东丽区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全区发展成败也在人才!  相似文献   

17.
潘金生 《求贤》2006,(12):36-36
中共天津市委开发区保税区工委深刻认识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带来的历史性机遇,进一步认清了两区加快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起点对人才工作和培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考验,创新思路。使人才队伍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8.
蔡吉臣 《求贤》2011,(1):43-43
“十二五”期间.中国北方人才市场要紧紧围绕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服务工作的新要求.发挥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在人才资源基础性配置中的主渠道作用.按照市人才工作会议提出的促进就业和人才强市的目标任务,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聚焦重点、服务大局.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做好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19.
董焕祥 《求贤》2006,(2):12-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指出:“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将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总体发展战略布局.为滨海新区的生要组成部分——汉沽区.带来了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在全市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创新体制、优化人才环境的形势推动下.我区人才环境建设出现了可喜的局面.区委“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在天津滨海新区和环渤海经济大格局中.突出特色.打造强势.建设海滨休闭旅游度假区、海洋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沿海都市型农业观赏区.建设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滨海卫星城。这为我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发挥人才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20.
岳洪 《求贤》2011,(1):17-17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人事人才工作创新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为了把市、区有关人事人才工作目标落到实处,我们将按照“为发展服务、为企业服务、为人才服务”的总体要求,围绕“加大力度培养激励人才,想方设法留住人才,千万百计吸引人才”的思路,创新五个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