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县域小微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社会就业、扩大税源、活跃市场、促进产业升级以及维持社会稳定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在经济下行和经济增长模式转换交叠的背景下,我国县域小微企业的生存质量受到较大影响,缓解县域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成为我国保增长、保稳定、促转型、促就业的重中之重。基于政府-市场关系理论,从地方政府、监管机构、金融市场机制、融资供给主体、融资需求主体(小微企业自身)五个维度,从中长期战略和短期策略系统探析纾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之道显得十分必要。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关键,在于寻求一种"政府-市场关系"的最优配置,让市场竞争机制和政府功能各得其所,并发挥各自优势。  相似文献   

2.
胡莹 《大连干部学刊》2009,25(11):32-35
我国的农村金融制度变迁都属于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制度变迁的每一步都源于自上而下的政府强制性供给行为。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变迁滞后于整体经济制度的变迁,在金融制度安排的创新选择方面存在着对经济制度变迁的“模仿”。研究农村金融制度创新问题。需要研究政府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设定的目标.并据此决定政府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应发挥的作用,实现从机构主导向功能主导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公安研究》2013,(1):93-93
张丽艳、李娟在《社会科学辑刊》2012年第3期撰文认为,农民工能否融人城市关乎城市化进程,在现有的制度体系之下农民工融人城市缓慢,推进城市化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公共政策。针对目前存在的政府关于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激励问题,政府应树立以市场思维解决农民工融人城市问题的理念,立足于双边制度激励,设计对农民工的利益激励、成本激励以及对政府的规模激励、土地激励、治理激励的城市化政策,通过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公共物品供给制度三者联动改革,实现二者在促进农民工融人城市过程中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公安研究》2013,(9):91-91
罗旭在《理论导刊》2013年第4期撰文认为,当前,我国在阶层、区域之间以及城乡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上存在着明显的供需失调和供给不均。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在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本身有缺陷,其深层次的根源是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设计的价值取向存在着种种问题,制约了公平和正义的落实。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供给最终取决于公共服务体制上公平合理的制度安排。为此,我国政府在政府治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决策、公共财政支出、公共服务监督、立法乃至运行等制度设计中必须遵循公平正义的价值导向,从而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的公平合理。  相似文献   

5.
建立坚固的社会保险大堤,提高社会保险的社会化程度和保障功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就必须夯实社会保险坝基,建立雄厚的社会保险基金。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受传统理论的影响和旧的经济体制的束缚,我国长期实行了完全由企业和单位出资的企业保险和单位保险。直至经济体制改革以前,我国始终未能实现国家、企业(单位)和个人三方出资的社会保险筹资模式,没有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因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因为缺乏足够的社会保险基金作后盾,只能在保留和延缓的社会保险制度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政府数据授权运营制度是近年来政府数据对外流通共享的创新制度,其应当在公共物品理论、数据财政理论、激励法学理论、双重失灵理论基础上实现理论跃升。从各地的实践探索以及初步建立起的相关制度内容上看,存在主体资格有待规范、数据处理范围不清、收费定价和收益分配方案有待明确等问题。对此,应当明确不同授权模式中授权主体的最低层级限制、明确被授权主体的实体性和程序性资格限制,限定供给侧数据为具有经济价值的有条件开放类数据、限定需求侧数据为去标识化数据并制定产品服务清单,明确收费的公益性质和定价的保本标准、明确由运营机构获得运营收益由政府获得税费收入的分配方案。以此通过制度跃迁平衡政府数据授权运营制度中的公益性与私利性、福利性与营利性、安全性与收益性,从而助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和数字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小康》2020,(7)
正浙江省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共71次提及企业,提出要为企业赋能,以"绣花功夫"精准服务企业,突出信心赋能、创新赋能、金融赋能,创新政策供给和制度供给,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加快实施新的小微企业降本减负措施、减免小微企业税费、延期缴纳税款、缓缴社会保险费、返还失业保险费、  相似文献   

8.
教育公平制度供需均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公平制度供需均衡是教育公平制度创新的重要阶段,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制度化基础。教育公平制度供需均衡体现为制度利益均衡、价值均衡、结构均衡和功能均衡。教育公平制度供需均衡特征表现为制度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统一,效率与公平统一,国家意志和教育规律契合等。我国教育公平制度供需均衡实现途径为,调整制度需求结构,控制供给预期成本,扩大预期收益,强化国家和政府供给责任,完善供给体系,提高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9.
我国生态补偿制度安排主要体现为政策文件与规章,制度目标侧重于生态利益的保障,缺乏对政府行为的有效约束。生态补偿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存在与中央政府的目标差异,实施结果背离了生态补偿机制协调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的根本目标。目前生态补偿的制度需求集中体现在对经济利益的合理弥补方面,现行补偿标准偏低且缺乏差异化考虑,补偿方式单一难以持续性保障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的有效供给。因此,有必要制定《生态补偿法》实现生态补偿制度安排的顶层设计,通过立法从程序和权限两方面约束政府以公共利益为名限制甚至牺牲经济利益的行为,激励地方政府对生态补偿的投入,有效弥补私有产权主体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作为特殊类型的公共物品,社会公益的供给不仅具有公共属性,更具有社会属性和价值属性。在社会公益的供给中,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在不同的场域代表着不同的机制和资源禀赋优势,同时各自也具有明显的缺陷,存在着合作的可能性。由于对我国社会公益本身的边界、内涵及价值缺乏广泛的共识,加之实践中我国社会公益供给中的主体关系不清、合作供给机制不顺畅以及制度激励不足、保障不力等,造成我国社会公益合作供给中的诸多困境。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寻找促进我国社会公益合作供给的路径,应建立和完善包括公益认定制度、公益税收制度、公益促进制度在内的激励制度和公益信息公开制度、公益评估制度、公益监督制度在内的约束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1.
曾林 《桂海论丛》2014,(1):95-99
加强生态公共产品制度建设,既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需求的重要保证,又是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现实使命,还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近年来,我国注重生态公共产品的供给,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决策模式单一、私人进入缺乏保障、实现机制缺陷明显、财政制度亟待健全等诸多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生态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实施多元治理模式,建立供给均等制度,创新财政管理体制,加强供给法制保障,探索新型考核评价体系来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问:目前政府对到中小微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有什么新的优惠政策?答:2013年至2015年,我们在进一步落实中小微企业录用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政策的同时,还将对到宁波中小微企业首次就业、工作满一年、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的以下三类高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毕业生就业补助:宁波生源毕业生、非宁波生源硕士以上研究生、与宁波签订人才智力项目合作框架协议高校本科及以上毕业生。补贴额度专科学历3800元,本科及以上学历6000元。问:新的政策中,对我市大学生创业载体有何扶持?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小微企业发展前景广阔,但初始发展动力不足,极易夭折。对小微企业经济、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只是过渡。在政策扶持状态下,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存在弊端,信贷担保体系缺失,《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制范围有限,政府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机制存在缺陷,政治因素导致政策实施不力。应修改《中小企业促进法》,提升可操作性,使之适应小微企业的发展形势;强化政策性法规实施措施;加强小微企业立法;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完善各类扶持基金利用制度,不再限制个人融资。  相似文献   

14.
邓微 《湖湘论坛》2015,28(2):77-80
政府购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服务,是市场参与医疗保障的重要探索,是我国全面推进深化改革,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在公共管理领域关系、创新政府管理方式的积极尝试。这一尝试进行了社会保险供给实现途径的创新;进行了扩大社会保险效应的思路创新;进行了政府管理与市场主体合作方式的创新;进行了遵循基本制度原则与适度拓展制度效应的创新。这些创新有利于降低公共财政负担、提高医疗保险运行效率、提升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质量的实践意义。这一尝试还有其更深远的制度意义,提高医疗保险运行监督管理水平;解决医疗保险异地结算的局限与困惑;是政府在更大范围购买经办服务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5.
于浩 《思想战线》2013,(Z1):86-88
面临我国城乡发展差距增大,农村和城市享受的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差异逐渐增大的困境,依据服务型政府的理念,需要不断提升政府有效供给公共服务的能力,特别是面向农村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能力,这就需要一系列相应的支撑性制度来保障。从实践形态上看应建立农村居民的民意调查制度、农村居民的决策参与制度、服务承诺制度等。  相似文献   

16.
《前进》2014,(3)
<正>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化国家的一项重要社会经济制度。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等内容。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抓好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创新,必须科学地准确地把握其改革进程、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三个关键。一、改革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保障逐步实现了政府和企业保障走向社会保障的重大制度性变革,逐步实现了职  相似文献   

17.
"河长制"是当前我国为应对新形势下环境治理问题而由地方政府首创的新制度。从整体上把握"河长制"的实质,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即"河长制"的构成要件、"河长制"的创新动因以及"河长制"在面临运行梗阻时如何进行制度调适。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均衡理论分析制度创新的动因发现,环境治理制度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的张力以及内外部制度环境的异动是促成"河长制"创设的条件。据此,当"河长制"面临过度依赖行政权力、编制人员紧缺、制度交易成本过高等运行梗阻时,需要通过保障制度供给,降低运行成本,构建政府、市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来优化内外部制度环境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制度调适,保证制度创新的可持续性,最终实现"河长治"。  相似文献   

18.
许兵  姜成立 《新东方》2006,(8):22-25
一、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应当承担主导责任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确立了国家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即由国家和企业保障公民的生活需求,个人不承担社会保障责任。这有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从主观上看,新中国建立的是劳动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政权,这个政权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政府应当对劳动人民的基本生活承担保障责任;第二,从客观上看,建国之初,政府接管的是一个“一穷二白”的破烂摊子,我国急需恢复国民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因此,国家学习苏联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建设经验,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为推行这个战略,政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依赖的制度背景,从土地收益及构成、土地供给与需求等分析入手,构建了城市用地扩张的土地财政行为分析模型,并在全国和东中西部进行了实证检验,揭示地方政府行为选择的动因与制度优化的路径。结果表明:土地税收对城市用地扩张表现出明显的正激励,土地市场收益中出让收益的正向激励明显,其中以招拍挂等公开市场方式尤为突出,凸显了政府管理的倾向性;市场供给和需求增加均刺激了城市用地的扩张,需求是主动力;东中西部因各方面差异,各因素对城市扩张的影响大不相同。文中最后在土地税收、土地市场、农地征用及城市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制度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广州举行的“全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论坛”上,劳动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有关领导说,中国将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观念上要从以城镇和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为重点向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制度转变,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要建立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三方筹资方式,并坚持以个人账户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