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传》、《中庸》中蕴含的朴素生态思想对当前构建新的生态哲学在本体论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易传》提出“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的物之所生之模式。《中庸》亦提出万物由“博、厚、高、明、悠、久”的“天地”所生出。既然万物均由天地化育,那么作为万物中的一分子的人与万物其它成员乃“民胞物与”,应该“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易传》中的“裁成辅相”和《中庸》里的“参赞化育”思想,既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又要求这一能动性在“尽物之性”的基础上发挥。  相似文献   

2.
《党课》2008,(2):15-16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周易》里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唐代孔颖达注疏《尚书》时将“文明”解释为:“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经天纬地”意为改造自然,属物质文明;“照临四方”意为驱走愚昧,属精神文明。在西方语言体系中,“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城邦”的代称。  相似文献   

3.
《易经》深刻地揭示了人处于天人、时代与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中,人是有限性存在者。同时,《易经》又形而上学地将阶级社会的天人、时代与人、人与人的关系看作是永世不变的关系,违背了历史发展的事实。我们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在批判《易经》形而上学历史观的同时,积极汲取其关于人的有限性思想的有益成分,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增加人民福祉,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4.
曾几何时,重庆被人称作“文化荒漠”。可短短几年,重庆已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地标”:如火如荼的“唱读讲传”、川剧《金子》、大剧院的芭蕾舞、走向全国的“红岩联线”、杂技《花木兰》远赴美国演出、《摩尔庄园》畅销上百万册……  相似文献   

5.
王君华 《奋斗》2009,(2):56-56
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林区,要把繁荣发展兴安生态文化作为“建设生态文明”、“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举措,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森林生态文化,为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提供文化底蕴和社会氛围。当前,从基层宣传文化工作的实际来看,应努力把握兴安生态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积极构筑五大基层文化体系,不断提高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使他们共享生态文化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6.
《当代贵州》2013,(3):12-12
《人民日报》:生态贵阳-城清爽2012年12月17日,国家发改委批复实施《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这样的城市规划,党的十八大以后属全国首家。奋力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如今,只要你牵手贵阳,就难以相忘。  相似文献   

7.
在全省人民学习长汀经验,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省份建设热潮中,泰宁县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地位,在全县上下大力营造“抓生态就是抓发展”、“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命产业”、“抓生态就是靓品牌”、“抓生态就是聚人气”等生态理念,实施了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生态文化为先导、生态经济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为率先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党课》2008,(2):17-18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生态保护的相关律令,如《逸周书》上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因为春天树木刚刚复苏,不能砍伐,那么什么时候砍伐呢?《周礼》上说:“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除保护生态外,还规定减少污染。如“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意思是如果把灰土等废弃物随意丢在大街上,就要被斩断双手。刑法虽然残酷,  相似文献   

9.
四、文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追求的现实目标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积极成果和进步状态,是与思想上保守、精神上愚昧、文化上落后相对应的思想上进步、精神上进化、文化上先进。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只有先进的思想意识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才能产生先进的工人阶级政党。  相似文献   

10.
省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深入阐述了实现“更加幸福美好新生活”的工作部署和重大举措,核心就是要着力推进“三区”建设,即: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生态文明先行区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三区”建设与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两步走”部署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构成了建设新青海、创造新生活“两新”目标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龙义 《世纪桥》2008,(2):24-25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以人为本的生态和谐原则指导下的先进发展模式。生态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承载基础。中国需要生态文明,需要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彰显中华民族文明传统。中共十七大制定了建设生态文明完整的途径。必须加快“经济发展的生态模式”、“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生活方式的生态模式”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江涛 《当代党员》2012,(12):60-61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抓住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中文“文化”二字最初的含义与人的文明教养道德知识相关。“文”,《说文》释为“错画也”。其篆文字彤行,上面一个人字下面一个叉,象征人相交流,可以理解为人互相交流(交错)有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城乡生态一体化建设势在必然。  相似文献   

15.
蒙珺 《当代贵州》2011,(21):22-23
“2011年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于7月中旬如期在“中国避暑之都”贵阳举行。在与会者们达成的《贵阳共识》中,有一个结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不是选择之一,而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听《人民日报》副总编梁衡“《岳阳楼记》留给我们的文化思考和政治财富”的讲座,对怎样做官、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做人,要堂堂正正,做完美的人;做官,要清清白白,做百姓称赞的官:做事,要踏踏实实,力求把每一件事做好.  相似文献   

17.
《前线》2009,(1):38-38
2006年,北京市政府转发了《关于推进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关停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两年来,北京市水务局认真贯彻落实《意见》要求,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发展流域绿色经济,推动山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这一理论写人报告,而十八大报告更是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并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建设并列,把生态文明建设定位于总体布局的高度,体现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也彰显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相似文献   

19.
<正>省委省政府下发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细化了我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目标,为闽北生态文化建设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一、生态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生态文化是指"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保护生态环境、追求生态平衡的一切活动和成果,也包括人们在与自然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即生态  相似文献   

20.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首先考察了资本文明对人的传统生存方式的彻底颠覆,接着着重论述了由于资本逻辑自身内在的矛盾性,必然造成人的生存方式的非生态性,以至于必须对之进行第二次否定,构建真正的联合体,才能使人获得适合自己个性的生态生存方式。当前全球共同战"疫"背景下,迫切需要以《共产党宣言》中的生态生存思想为指导,超越资本主导的、冲突型的文明形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向以人的生态生存方式为目标的、以和谐、共生为特质的生态文明转型升级,携手并进应对人类共同的敌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