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残疾人》2006,(4):52-53
我碰到一个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普校的聋人在心理上好像有点问题,他们脾气古怪,孤僻不合群。为什么会有这种问题出现呢?我认为,听力损失的他们长期生活在健听人的包围圈里,与人说话有点模糊不清,人家也觉得和他说话特别费劲。而这种人又会固执地以为健听人看不起自己,心里感到很痛苦,有一种恐惧和仇恨在心底里,表面看不出来,但是自己心里却很清楚,他知道自己永远也不属于这个健听人圈子。因为在和健听人的接触中,他看到了自己的弱点,而且这种弱点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无论自己怎么努力也不能改变这种现状。这种痛苦的生活如影随形,无论他走到哪里…  相似文献   

2.
和身边的队员接触多了,会经常听到他们这样说,其实我和某某队员也差不多,大家一块进公司,又都当过兵,为何他都做分队长了,而我还是一名普通保安员,我该怎么做呢?其实,一个人在从事一项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仍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往往就开始动摇起来,怀疑自己的努力是不是值得、自己的努力是不是白费了。随着信念的动摇,那么危机也随之出现。其实在工作中有两种人,一种是埋头做事的人,一种是爱抱怨的人。埋头做事的人并不见得比较笨,爱抱怨的人也未见得很聪明,但有一点就是埋头做事的人生活的一定很快乐,爱抱怨的人生活一定很郁闷,在机…  相似文献   

3.
有些人对天才的理解是幼稚和错误的。他们以为天才不需要勤奋和苦干,就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于是,觉得只要自己也是天才的话.不费吹灰之力就会成为伟人。他们认为.天才不需要刻苦学习。在不经意中,就能取得巨大成绩;或者为生活所迫,才偶尔拿起笔来挥舞一番。只要生活境况稍一改善,就重新贪图享乐起来;或者作息毫无规律。要么到处游荡。要么在火炉边胡思乱想。他们甚至认为。天才生来就对规则和体制深恶痛绝,反对束缚,要求“潇洒自如”,对些微细节、辛勤劳动不屑一顾;只要轻松一跃。成功就唾手可得。  相似文献   

4.
张宝山 《中国人大》2012,(23):42-43
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的家庭收入略高于低保标准,无法受低保覆盖,但生活困难,一旦遭遇变故,就会让整个家庭陷入困窘——当前,民政部在全国推广实施的临时救助机制,将这部分"盲区"群众纳入救助范围,为他们解了"燃眉之急"。41岁的成都市新津县花桥镇筒撤村村民张健民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在今年4月查出鼻咽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5.
杜克丁 《传承》2013,(1):50-51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还有许许多多像方志敏这样的党员,他们将党的理想化为自己的理想。用生命和鲜血证明了自己的追求,如杨靖字、赵一曼、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刘胡兰、雷锋、焦裕禄、杨善洲等。虽然他们已离我们而去,可他们顶天立地的身影永远耸立在我们心中。审视这些人我们就会发现,无论他们生活在何时何地,也不论他们是做什么的,他们的文化程度如何,他们都对党的指导思想,对共产主义极度信服和尊崇,并坚定不移地把它奉为行动的指南。  相似文献   

6.
自尊与自信,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所具备的积极的心理品质。它来源于人对于自己的积极评价和肯定。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自尊与自信,就会失去积极进取的信念,就会失去对生活的良好感受,就会失去对明天美好的期盼。初一的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期,他们渴望别人的尊重与信任。此阶段表现出的自尊心往往过于"火爆"。我们成人都知道,这"火爆"的背后其实是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是木自信的表现。因此,帮助学生正确地评价和肯定自己,树立自信十分重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首先要使他们明白自信的重要性,以及失去自信的危险!初一的学生往…  相似文献   

7.
博览文汇     
<正> 快乐计划好多年以前,我看过一本小书——《人的思想》,对我的生活产生了长远而良好的影响。书的作者是詹姆士·艾伦,下面是书里的一段:"一个人会发现,当他改变对事物和其他人的看法时,事物和其他人对他来说就会发生改变……要是一个人把他的思想朝向光明,他就会很吃惊地发现,他的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人不能吸引他们所要的,却可能吸引他们所有的……能变化气质的神性就存在于我们的心里,也就是我  相似文献   

8.
资料卡片     
心理平衡要靠自己对自己不要过分苛求:无论做什么事,要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把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要想着别人怎样自己也要怎样。这样,就不致产生失落。对别人不要过高期望:不少人常将希望寄托于子女身上,如果子女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就大失所望。其实,子女有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有他们的生活目标,不可能完全以你的意志为转移。万不可让别人按你的要求去生活。顺其自然,你便少了心理负担。对自己不要过度偏执:为人处世,应与人为善,不可斤斤计较。对于大的原则要坚持,但对细枝末节的小事不妨妥协退让,有时哪怕自己受点小委屈也…  相似文献   

9.
常萍 《公民导刊》2004,(3):36-36
“青少年犯罪”这个词就像一道重重的鞭痕,烙在每个有良知的人心中,让人一想起,心灵深处就产生挥之不去的疼痛感。正值花样年华的他们,本应该生活在充满爱的阳光里,但这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被他们自己亲手断送了。为什么他们年纪轻轻就会有那么冷酷的心理?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变成这样?作为一名检察官,每当翻开那厚厚的卷宗时,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毁灭他们的是自己?是家庭?还是社会?  相似文献   

10.
幸福禅     
人们大概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找一个物件,这物件明明就在自己手里拿着,却还要东找西翻,成语谓之骑马找马。其实,有些人追求幸福,也步入了这样的误区。抱着幸福找幸福,那怎么会找到呢?有不少人对自己的工作或生活不满足或不满意,若因此而积极进取、努力奋斗,也是好事。遗憾的是,他们  相似文献   

11.
元非 《台声》2007,(Z1)
每逢佳节倍思亲,不管年味怎么淡,过年的方式怎么变,不远万里回家团圆,依然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亲情表达方式。在北京工作、生活、学习的台胞越来越多。北京就像是他们的第二个故乡,北京,承载了他们太多美好记忆,也寄托了他们的梦想和人生规划。随着北京经济的快速发展,他们在北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有些还收获了爱情。他们对在北京的工作、生活、求学、创业,也是充满了信心,因为他们希望自己以后在北京的路,能够越走越宽广。随着农历新年的一天天临近,很多台湾朋友都选择了留在北京过年。虽然在北京过年,却还依旧挂念着家乡的味道。很多…  相似文献   

12.
德是规范个人行为、调节人际关系、保持社会和谐的有效形式。要发挥道德的应有作用,必须确立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道德标准。一、反映人的根本利益我们知道,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人们之所以从事各种经济、政治、文化及其他活动,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即为了实现自己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离开了人的利益需要、特别是没有了经济利益的引导和驱使,人的行为就会因缺乏目标和动力而终止。道德是在人的社会活动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而人的社会活动又时刻受着利益的支配。因此,我们在确定现实社会道德标准时,一定要…  相似文献   

13.
现代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不知不觉中让别人掌握、控制着,扮演着“心理奴隶”的角色,他们从事自己憎恶的工作,生活在不喜欢的环境里,做着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下面具体介绍“心理奴隶”的5种类型和防治方法。■“别人怎样想”的奴隶这种“心理奴隶”最普通,对创造力和人格最具有破坏性,多见于心理不成熟的人。“我多说话,别人就会认为我爱出风头”、“我做那件事,别人会嘲笑我”……这种“别人”式的想法使之成为“别人”思维的奴隶。大部分这种“心理奴隶”还会去倾听不够资格的人的忠告,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创造力。对策:①如果你在模…  相似文献   

14.
元非 《台声》2007,(1):112-113
每逢佳节倍思亲,不管年昧怎么淡,过年的方式怎么变,不远万里回家团圆,依然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亲情表达方式。在北京工作、生活.学习的台胞越来越多。北京就像是他们的第二个故乡,北京.承载了他们太多美好记忆,也寄托了他们的梦想和人生规划。随着北京经济的快速发展.他们在北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有些还收获了爱情。他们对在北京的工作.生活.求学、创业.也是充满了信心,因为他们希望自己以后在北京的路.能够越走越宽广。随着农历新年的一天天临近.很多台湾朋友都选择了留在北京过年。虽然在北京过年,却还依旧挂念着家乡的味道。  相似文献   

15.
<正>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确,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积累的生活体验,在脑海中“铸塑”几种最熟悉的人物的模型,其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闭眼即可浮现。熟悉思想界、理论界的人也可回忆一下,这几年来,思想界、理论界是否有过这样一种人:他们似乎就是正确的新观点、新思想、新理论的生产母机,口袋里盛有层出不穷的救世济国良方,他们的职责就是走南跑北去赴会赶会,有时甚至是一地一天数会,到会必讲。迎来送往,行色匆匆,高谈阔论,仿佛真的就能包医百病,包打天下,他们  相似文献   

16.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他们既要在政治生活中扮演政治人的角色,又要在社会活动中扮演社会人的角色,如何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对于能否准确、到位地行权履职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聋人已经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活动,所涉及的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聋人要求平等参与生活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但在一些商场、银行、医院、饭店等公共场所,他们和健全人交流沟通有很大的困难,他们期待着社会的理解和关爱,为他们提供平等参与生活的机会和共享社会精神物质文明成果。这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对杭州市推广无障碍环境,提高杭州的城市形象,加快两个  相似文献   

18.
院士心语     
大家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晴朗的夜晚,仰望满天星斗,想象亿万年前宇宙的形成。今天,人在宇宙中是多么的渺小。当我们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看着那些青山绿水时,也会不由得慨叹,两千年来,在这片土地上有多少英雄为之竞折腰,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多少回肠荡气的故事。而今天他们在哪里?“俱往矣”!留下的只有他们的思想、他们的精神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如果,把个人放到宇宙当中,放到历史的长河当中,我们就会对自己的人生有更深刻的理解,对生活中碰到的一切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韩启德  相似文献   

19.
王雯 《今日广西》2008,(1):15-1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形成一种习惯——他们买东西总是;中着某个“牌子”去,在众多相同的商品中,喜欢购买某个“牌子”的东西。认同一个“牌子”不是一个简单的心理冲动,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人们使用这个“牌子”的东西后,觉得商品质量或商家服务态度不错,对这个“牌子”才会产生认同感。对一个“牌子”认同的人多了,这个“牌子”就具有了品牌效应。为了便于顾客识别自己的品牌。商家还设计出别出心裁的标志和名称.这就是商标。  相似文献   

20.
庄恩岳 《今日浙江》2009,(19):61-61
以恬静得到智慧,以稳重去除轻浮。人在恬静的状态下,就会冷静地正视自己,明智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就会谦逊好学,不做"聪明人",就能严格要求自己,于是经常能够获得工作和生活的快乐。人在烦躁的状态下,就会昏暗地看待自己,甚至过分地恃才自傲,就会不思上进、胡乱攀比,就会以聪明人自居,常常是和自己或者和别人过不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