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塞尔索·富尔塔多是巴西著名经济学家,是研究发展问题和“依附论”问题的主要学者之一。在欧洲-拉美首脑会议举行前几天,《拉丁美洲报道》在其1999年6月22日一期上发表了富尔塔多接受采访的内容摘要,介绍了他对当前欧洲-拉美自由贸易区和其他一些重大问题的看法。一 关于欧洲-拉美自由贸易区。他认为,欧洲与拉美特别是与南方共同市场接近,最终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计划是“不可行的”。早在10年前,他就认为欧共体(现欧盟)是个“利己者俱乐部”,目前“利己主义依然存在”。各国维护自己的利益是正常的。如为保护自己的农业…  相似文献   

2.
2022年2月,第六届欧盟—非盟峰会期间,欧盟对外行动署公布《欧盟—非洲:全球门户投资计划》系列文件,推动欧盟2021年底提出的“全球门户”战略在非洲的实施。欧盟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应对“一带一路”倡议、强化欧非合作、修复欧非关系以及促进自身利益和价值传播。但是,由于欧非关系背负沉重的历史包袱,欧盟“全球门户”战略在非洲的推进带有浓重的地缘政治和价值观色彩,投资计划脱离非洲实际,所需资金也不确定,影响了非洲国家对该投资计划的接受度。面对非洲巨大的基础设施缺口和发展需求,只有摒弃将非洲当作大国竞技场的旧思维,在不干涉内政、互利共赢基础上切实推进对非投资与经贸合作,非洲国家才能真正得到实惠从而予以欢迎。  相似文献   

3.
欧盟—拉美首届首脑会议于1999年6月28—29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欧盟15国和拉美、加勒比地区33国的48位领导人与会。这次首脑会议是根据1995年欧盟和南方共同市场签署的建立自由贸易区框架协定和1997年第11次里约集团首脑会议签署的《亚松森声明》,由法国总统希拉克和西班牙首相阿斯纳尔倡议并得到巴西总统卡多佐的大力支持后召开的。会议签署了《里约热内卢声明》和《优先行动计划》,两份文件体现了欧盟和拉美加强两地区合作的愿望,并为21世纪的双边关系制定框架。  相似文献   

4.
一巴西在世界经济和贸易格局中的地位(一)巴西是发展中的大国巴西不仅是拉美区域大国,而且也是发展中的大国,是目前被称作“金砖四国”的成员之一。根据世界银行《2006年世界发展报告》中的数据,2004年全球GDP总量为408878.37亿美元,其中拉美和加勒比地区GDP总量为20187.15亿美  相似文献   

5.
编者的话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是中国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要举措。2012年5月9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哥伦比亚总统桑托斯正式签署启动中国与哥伦比亚自由贸易区官方联合可行性研究的谅解备忘录,一年后将正式启动两国自由贸易区的谈判进程。如果中国与哥伦比亚自由贸易区成功建立,将为中国与拉美及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开辟新的广阔空间。为此,本刊特刊登《"中国—哥伦比亚自由贸易协定"研究》一文以探讨中哥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6.
克林顿政府对拉美的政策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建立西半球自由贸易区,二是建立西半球“民主共同体”。 克林顿政府在总体上延续了布什政府对拉美的政策,但它更注重维护其自身的经济利益。随着形势的变化,克林顿政府将进一步调整对拉美的政策,美拉关系会有所发展,但美拉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干涉与反干涉的斗争也会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7.
2001年拉美的对外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 ,拉美外交继续保持活跃。布什政府与拉美国家在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扫毒和能源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加强 ,古美关系在“九一一”事件后有所改善 ,但美国与拉美的矛盾依然存在。在多元化外交方面 ,拉美与欧盟、俄罗斯、亚太及加拿大的关系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拉美小地区一体化及双边经济合作继续发展 ,但南方共同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危机 ,一些国家的边界争端和武器购置计划也对地区关系构成了挑战。中拉关系继续发展 ,高层领导人互访频繁 ,贸易额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8.
美国对拉美的经济影响力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不同阶段的美国国家利益;二是拉美对自身发展经验的总结及道路的探索.19世纪“门罗宣言”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对拉美经济影响力达到顶峰,此后其影响力走过了“U”型轨迹:先是开始下降并在20世纪80年代债务危机时跌至谷底,而后通过向拉美推行新自由主义改革达到新的高峰,其间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是重要标志.但是,当90年代墨西哥和巴西先后爆发金融危机后,美国的经济影响力再次下滑,并因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谈判陷入僵局而跌入新的谷底.与此同时,在拉关,随着崛起的左派反美情绪的高涨、地区大国自主意识的增强以及各国对外贸易的多元化,对美国的离心倾向越来越明显,美国对拉美的经济控制相对减弱.而奥巴马政府倾向于抵制自由贸易协定,将拉美政策的重点更多地放在非贸易领域,因此美国对拉美的经济影响力将进一步减弱.同时拉美各次区域与美国的经济联系程度的差别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9.
经历了数百年的起伏与动荡,随着拉美各国政治纷乱的减少或缓解,拉美已逐渐摆脱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萧条颓势,整体经济态势呈现出大幅复苏。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持续而强劲的发展,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极大地发展了与拉美的经贸关系,跃升为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拉间的政治关系也随之得到发展。中拉关系良好的进展,引起长期在拉美耕耘的欧盟和美国的高度关切和战略反应,因此,本文将在分别考察欧盟因素和美国因素的基础上,以综合和比较的方式分析欧盟、美国和中国3个经济主体与拉美的经贸关系。透过双边贸易额的增长、双边贸易差、贸易国别集中度及贸易商品结构等4项宏观经贸数据来比较3组双边贸易,并透过贸易引力模型来分析影响中拉双边贸易的因素。最后,介绍了欧盟和美国推进其与拉美的经贸关系时所采用的战略和策略,并对中国应当采取的行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事综览     
2001年11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 一、中国与东盟决定10年内成立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6日,在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朱镕基总理发表题为《携手共创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新局面》的讲话,建议将农业、信息通讯、人力资源开发、相互投资和湄公河开发作为近期合作的重点领域;确定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各国政府官员纷纷发表谈话,欢迎和积极支持这一计划,并表示相信该计划将增加东盟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发言权。泰国商业部长阿蒂赛说,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一旦建成,将出现一个拥有17亿人口和经济总量达2万多亿美元的庞大市场,从而有力地推动本地区农业、信息技术、能源建设、投资以及湄公河计划等区域经济合作项目的发展。 国际舆论也普遍关注该计划。日本时事社6日评论说,此举表明,东盟并没有把中国的经济实力视为威胁,而是开始把中国视为有希望的市场。在整个世界经济陷入萧条的情况下,不可忽视继续迅速发展的中国市场的魅力。一位当地人士说:“对东盟来说,12  相似文献   

11.
《拉丁美洲对外经济关系》是“七五”期间社会科学国家重点研究项目之一,经课题组全体成员的辛勤努力,现已交付世界知识出版社公开出版,并即将与广大读者见面。这本书从战后国际经济关系的新特点及其对拉美经济的影响和拉美经济发展的理论和模式的两个方面论述了战后拉美国家在利用外资和外债、发展外贸、开发自由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开展地区经济一体化以及对外经济合作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全书由引言和七章组成,约25万字,是我国第一本系统论述拉美对外经济关系的学术专著。第一章“总论”对战后40多年来  相似文献   

12.
2006年,世界政治思潮相对活跃,形成了斑驳陆离的几大看点。中国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引起广泛关注,美国新保守主义受挫,英国、日本等国鼓吹“全球民主化”,欧盟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俄罗斯“主权民主”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重要内容,拉美“民众主义”日益兴起。  相似文献   

13.
美国出于地缘政治和贸易拓展战略考虑 ,急于推动西半球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并向世人勾画出一幅“美洲大繁荣”的蓝图。拉美国家虽有赶乘美国“经济快车”的愿望 ,但对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态度大多比较谨慎 ,特别是拉美民众对美国心存种种疑虑 ,持有戒心。基于美拉双方利益取向和具体考虑的不同 ,因此 ,实现美洲自由贸易绝非易事  相似文献   

14.
走向复苏的拉丁美洲经济江时学一、1996年拉美经济形势的特点(一)国民经济实现了中速增长。1995年,在墨西哥金融危机“余波”的冲击下,由于墨西哥和阿根廷这两个大国的经济形势不佳,整个拉美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只有0.4%。①但在1996年,拉美...  相似文献   

15.
哥伦比亚是地理位置重要、经济增长具有潜力、看重与亚洲国家发展经贸关系的拉美大国。近年来,中国与哥伦比亚的经贸与政治关系发展良好,双边贸易和投资量增长迅速,从而对经贸制度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中哥双方战略诉求、贸易与投资关系的潜力以及自由贸易区的福利效应等角度,深入而前瞻性地研究了中哥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基础条件。主要结论是,对于中国和哥伦比亚双方而言,中哥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具有现实需求,更可获得经济上可预测的实际利益。中哥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布局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芦思姮 《现代国际关系》2023,(8):107-120+155-156
当前,全球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叠加“双碳”目标,新旧能源交替的拐点正在形成。新能源汽车与储能行业规模化扩张,终端需求持续景气,锂价迭创新高。随着全球产业链的整合重构,主要大国围绕锂资源的战略博弈日趋白热化。作为世界最大的锂矿储备地区,以“锂三角”国家(智利、阿根廷、玻利维亚)为代表的拉美诸国拟筹建“锂佩克”联盟。这一制度安排的动因主要是资源禀赋、定价权、资源民族主义及中美地缘竞争。从可行性看,拉美各国政府对战略资源调控的收紧,以及对共同发展的诉求将进一步助推“锂佩克”落地,但实际操作尚存不确定性,具体体现在战略权重、内部协调、政策稳健性及需求终端大国的反应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巴西学者谈巴西外交战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9年7月,巴西利亚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所长、法律系主任瓦米伦·夏贡·德阿布克尔应中国国际战略学会的邀请来华访问,期间于7月15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作了题为“与其他拉美国家关系相比,巴西在拉美及南大西洋地缘政治中的作用”的报告,主要论述了巴西在南美洲地缘政治中的作用、巴西与美国和欧盟在建立自由贸易区问题上的矛盾、巴西与中国的关系等问题,并回答了与会者提出的问题。德阿布克尔教授首先阐述了巴西在南美洲政治经济中的作用。他认为巴西的政治和经济空间在南美洲而不是整个拉美。其原因在于:南美洲…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0月16日,拉美所经济室举办题为“全球金融动荡对拉美经济的影响和挑战”小型研讨会,近30名所内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经济室主任吴国平研究员主持。与会者一致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从三种渠道对拉美产生影响:一是金融渠道  相似文献   

19.
20 0 4年全球经济保持上升趋势 ,为拉美经济全面复苏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从内部看 ,拉美各国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经常账户连续两年出现盈余 ;外国直接投资有所回升 ,对外投资大幅增加 ;融资环境改善 ,财政收支好转 ;汇率相对稳定 ,通货膨胀得到控制。但从社会和经济结构来看 ,拉美经济复苏的基础仍很脆弱 ,贫困、失业和通货膨胀将长期困扰拉美各国。拉美经济主要受美国经济、原油价格及中、日、欧盟经济形势的影响较大 ,预计 2 0 0 5年可望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  相似文献   

20.
走向新千年的拉美对外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世界政治、经济局势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拉美国家正在全面调整其对外关系, 以重新确立自己在新格局中的地位。主动改善与美国的关系, 减少和避免同美国的对抗和摩擦。美国与拉美国家由主从关系向伙伴关系过渡; 由不平等往来转向对等合作;从对抗多于合作变为合作多于对抗。与欧盟关系取得进展。提出建立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主张。通过建立与欧盟、美国平行发展的大三角经济关系, 改变单纯依赖美国、受美国束缚的经济形势。重视发展同亚太地区国家的关系,积极加强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国家与拉美国家的关系。拉美各国之间团结合作加强, 拉美一体化取得进展。由于拉美国家充分利用多极化和全球化的有利因素, 积极开展多元外交和经济外交, 加强了内部团结, 拓宽了国际活动空间和扩大了外交回旋余地, 对外关系出现较为有利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