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拉美所与第三世界研究中心联合举办“墨西哥金融危机讨论会”1995年2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与中国第三世界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墨西哥金融危机的教训与启示讨论会”。来自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现代国际关...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世界研究中心1992年11月25~28日在北京召开了“90年代第三世界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国际讨论会,17个国家的45名学者、专家和10余名特邀贵宾出席了会议。胡绳院长出席了会议并致开幕词。会议就90年代第三世界面临的总形势与各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经济调整改革的经验,发展理论的新方向,如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加强南南合作以及寻求应付挑战的出路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第三世界面临的挑战和对策问题是当前  相似文献   

3.
八十年代初以来,特别是去年以来,第三世界国家出现了经济调整的潮流。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等单位的协助下,今年6月在北京举办一次讨论会,讨论了第三世界国家经济调整的背景、内容、性质和前景以及调整对我国的影响等问题。来自北京和外地45个单位的与会代表共76人。现将会议对第三世界国家经济调整的主要看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2004年12月10日到11日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主持召开国际关系理论研讨会,来自30多所高校与科研机构的70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现代国际关系》总编陆忠伟研究员专程到会,作了国际形势报告。会议以“建构中国理论,创建中国学派”为主题,回顾了建国以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发展研究所成立大会暨亚非地区政治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于1994年1月18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央和北京市各研究单位、大专院校、新闻机构的专家、学者共80余人出席了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振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张磐和高级研究员季崇威(孙尚清主任因临时有重要会议,未能到会),中日友协副会长肖向前,全国政协委员、第三世界研究中心总干事李琮。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国社科院亚太所所长张蕴岭、世界经济与政治所所长谷源洋、西亚非洲所所长赵国忠、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冯昭奎、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杨成绪、国务院发展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经济研究室、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综合研究室、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系、以及《世界经济》编辑部等四个单位发起和组织,“第三世界发展问题”讨论会九月中旬在北京召开。这是多年来第二次举行的以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  相似文献   

7.
1991年10月9日至11日,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召开了《90年代的第三世界》学术讨论会。这是自1986年以来在现代所举行的第五次第三世界问题的专题讨论会,30多个单位共100多名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学者就90年代第三世界经济政治发展前景及其对外关系趋向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概述如下。一、经济形势仍然严峻,但也存在有利因素与会学者认为,80年代的十年,给第三世界留下了痛苦的教训。在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下,接连不断的地区冲突使非洲、中美洲和中东地区饱尝了战争的劫难,经济上经历  相似文献   

8.
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日本与第三世界的贸易取得了很大进展。日本为争做“政治大国”和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90年代将进一步拓展与第三世界的贸易关系,贸易额还会继续增长。但由于日本对第三世界不同地区政策有别,第三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9.
英国牛津大学1999年初出版了《冷战后的第三世界》一书,该书是麦克阿瑟基金会资助的研究项目“不断变化的世界秩序中的发展中国家”的研究成果之一。书中多名作者以合作编写的形式,分析了冷战结束10年左右时间里第三世界的各种变化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0.
2月2 6日,南非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格里格·米尔斯(和该所研究室主任伊丽莎白·西蒂罗泊斯)一行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与中国学者就“中南关系”、“中非关系”等问题举行了座谈。座谈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首先,双方就近年来各自研究所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进行了交流;随后,双方就共同关注的问题及当前中非合作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合作的前景进行了热烈讨论。南非国际关系研究所基本情况关于南非国际问题研究所的定位与发展,米尔斯所长认为,它是一个“为政府治理和发展创造条件与提供思路”,“在发展中,探求国内外、地区、全球的发…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后 ,经济全球化浪潮以汹涌澎湃之势扫荡着地球村每个角落 ,正向世人展示一幅“新版的世界经济地图” ;政治多极化趋势挟不可阻挡之态冲击着单极化的企图 ,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世界政治格局初露端倪。这两大趋势与潮流 ,相激相荡 ,相互影响 ,构筑成 2 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的大背景、大舞台、大挑战 ,同时也给世界重要板块的第三世界以空前的巨大冲击。于是 ,业已模糊的“第三世界”概念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如何在“新剧”中“扮演”新的角色、怎样直面各种挑战 ,成为摆在所有第三世界国家面前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也是一个亟待探讨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下,1982年第三世界爆发了一场空前广泛和严重的债务危机。第三世界的债务已成为一个世人所注目的尖锐问题。本文准备就第三世界债务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及其对第三世界经济和南北关系的影响,作一粗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中国第三世界研究中心于1989年3月20日在北京举行成立大会。中心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筇三世界问题研究的高级研究人员为主,聘请其他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有关专家、学者,共同开展对第三世界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综合研究和比  相似文献   

14.
郭穗彦 《东南亚》2009,(2):89-90
2009年5月25日,“地区形势发展与中巴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这是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堡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of Policy Studies,Islamabad)“三所合作研讨机制”下的第3次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有巴基斯坦伊斯兰堡政策研究所所长哈利德·拉赫曼教授(Khalid Rahman)、学者阿曼·乌拉·汗(Aman UHah Khan)和穆罕默德·萨利姆·扎法尔(Mohammad Saleem Zafar)以及巴基斯坦战略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费萨尔·拉赫曼(Fazal ur Rahman);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法国的对外关系中,第三世界一直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自从戴高乐时期完成了“非殖民化”过程以后,法国就强调要在第三世界发挥它的独特作用,提供苏、美模式以外的所谓第三种选择。法国向第三世界,特别是非洲,提供的第三种选择,概括地说,就是“多样化的援助”,实际上是在经济上维持不等价交换,在  相似文献   

16.
马骥  陈亚山 《东南亚》2012,(1):49-49
2012年2月18-20日,孟中印缅地区合作论坛第十次会议在印度加尔各答召开。此次会议由印度中国问题研究所、印度阿萨德亚洲研究所和印度工业联合会联合举办,主题为“推进多领域次区域合作”。云南省委常委、省海外联谊会副会长辛维光同志作为中方代表团团长率队出席了此次会议。云南省社科院南亚所所长陈利君、国际交流部主任马骥一同参会。  相似文献   

17.
出于经济和政治的战略考虑,欧洲共同体一贯比较重视维系与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关系。自70年代中,欧洲共同体对第三世界国家采取“对话与合作”政策以来,双方经济关系得到明显加强,而且今后还将继续发展。本文试就双方经济关系的演变、现状及前景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与俄罗斯科学院美国与加拿大研究所联合组织召开了名为“‘九一一’事件后的世界、美国和拉美—加勒比”的国际会议。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等主要研究机构和大学的研究人员 ,拉美国家驻俄外交使团的领导人 ,参加了会议。经济学博士、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B.M.达维多夫在开幕词中指出 ,会议的目的是弄清“九一一”事件后在世界、世界政治、在某种程度上也在世界经济上发生的变化。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俄罗斯科学院美国与加拿大研究所所长 C.M.罗戈夫认为 ,9月 1 1日这一天美…  相似文献   

19.
10月 9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召开了“非洲复兴与中非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由该所副所长杨立华教授和南非非洲研究所所长艾迪·马洛卡博士主持。南非方面的与会者有南非非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阿达尔博士、南非威斯塔大学公共管理系教授米提博士、南非非洲研究所客座研究员萨马苏沃博士。中方学者除本所研究人员外 ,还有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夏吉生教授和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曾强教授。此外 ,南非驻华使馆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作为双方的学术交流项目 ,这次研讨会选在“中非合作论坛———亚的斯亚贝巴2 0 0 3年部长级会议”召…  相似文献   

20.
一美国政府对第三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趋向十分关注。近年来,里根总统、舒尔茨国务卿以及其他美国政要针对这方面的问题发表了不少言论,人们从中可以看出美国当政者对当前第三世界形势的一些基本估计和看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在经济上,认为当前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正在探索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经济政策,发生一场“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的革命”。从亚洲、非洲到拉丁美洲,到处都有鼓励和扶植私人经济、取消国有化、分散权力、“最大限度地缩小中央计划”、“减少僵化做法”、扩大“消费者通过市场自由合作范围”的动向(舒尔茨:1985年1月3日在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