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黄建国 《党课》2008,(9):57-59,65
德才兼备,是我们党用人的大政策、大原则、大标准。德与才是相辅相成的。德和才是支撑人字的撇和捺。没有“德”字这一撇,不成其人;没有“才”字这一捺,人难自立。德是才的统帅,才是德的资本;德乃人之魂,才乃人之胆;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小人。德才兼备德为先。成人比成才重要,为官应重德行。做人要通过做事来体现价值,检验成败。做事要通过做人来引导方向,提供动力,保证效果。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有少许“小人”,甚而有一堆堆、一簇簇“小人”,都不一定可怕。可怕的是这样的社会趋势:“小人”处处吃香,事事得意,弄得“君子”处处倒霉,事事不顺。最后连“君子”也只好知时达务,顺乎潮流,索性做起了“小人”,这就可忧得很了。这里说的“小人”,有人往往很习惯地想到“小人物”,好像一经做了“大人物”、“著名人物”、“高级人物”,就自行摘掉了“小人”的帽子,决不会再归进“小人”一类。其实这是错觉。“大人物”、“著名人物”、“高级人物”里的小人习性,小人意识,小人行为,有时一点也不比平民百姓少,甚而犹…  相似文献   

3.
近读《论语》,留意了一下有关“君子”与“小人”方面的内容。书中孔子崇君子鄙小人的述说很多,像“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种对比的说法就有16处,单提君子或小人者多达百余处。孔子说的“君子”,是指道德高尚的人,反之则是“小人”。对此,他有诸多论述,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时至今日,仍很有现实意义,值得借鉴。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表现在许多方面,择其要者有以下几点。首先,在义利方面,“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意思是:君子明晓道义,小人只懂私利。还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士;君子怀刑,  相似文献   

4.
朱熹解《论语》中的“君子”“小人”较多地讲“以位言”,尤其是将“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中的“小人”解为“识量之浅狭”者而非无德之人。但是,对于“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朱熹仍以“以德言”加以解读,把“小人儒”解为以儒学之名欺人的无德小人;与此不同,陆九渊并不以君子小人的对立进行解读,而是把“小人儒”解为与“硁硁然小人哉”中的“小人”一样,是“学不至道”,而非无德之人。尤其是,陆九渊的解读为后来阳明学派所推崇,为清中期之后的《论语》解读所接受,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5.
殷辂 《理论文萃》2004,(6):52-55
周易《革》之上六日:“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此爻意义深远,最能代表目前改革的状况。改而不止,革而不变,改革之大忌也;革而不从道,变而不应时,改革之大患也。纵观二十年改革,改革初期,人心被极左思想弄得极其疲惫,世风虚伪,人心思变,改制是顺天应人之举。  相似文献   

6.
大千世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君子与小人便是古往今来思想行为和人格顽强对立的两大群体。古人云: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古人亦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当今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在一次演讲中也曾动情地说,做君子是我们祖先留下的遗嘱!并告诫当世之人,要宁可做失败的君子,  相似文献   

7.
早在远古西周末年,我们的先人就提出了“和”与“同”的思想,认为“同”的事物存在着“异”,“异”的事物也存在着“同”。春秋晚期,孔子把“和”、“同”的思想应用到待人处事和朝政管理,明确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进而在对待法治与德教的关系上提出了“宽猛相  相似文献   

8.
“四书五经”中的许多名言警语早都忘记了,惟独孔老夫子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倒还时时记起。征诸古籍,“君子”与“小人”,在西周时期原是分别代表统治阶级与被统治的劳动人民的。迨至春秋末年,“君子”与“小人”的解释多了一层含义,即也被人们用作为有德者与无德者的称谓。照此解释,这两句话的意思应该是:有德者心地平坦宽广,无德者却经常局促忧郁。 予生也晚,没有见到过那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高士黔娄或隐君子陶潜,但心地光明、坦荡无私的革命者,却接触过许许多多。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  相似文献   

9.
最近,人们热议“尖”、“卡”、“斌”、“赢”这几个字,说是悟透了你就可以潇洒走一回。 “尖”者,是说做人能大能小也。人生在世,诸多身份的混合体,因时而变至关重要。俗话说得好,既能当“爷”,也能当“孙”,既能当“大人”,也能当“小人(平民)”,所谓能屈能伸,能高能低,能贵能贱。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08,(3):36-37
中国人的利益观是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古人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形象地表述了传统观念对“利”的鄙弃与排斥。改革开放后,传统观念中受到冲击最大的,就是对于“利”的认识。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在新旧观念激烈碰撞的当下,许多人对坚持正确的利益观产生了困惑。那么,共产党员到底有没有自身的利益,到底该坚持怎样的利益,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在思想上澄清以下几个问题,以免陷入误区:  相似文献   

11.
牟宗艳 《理论学刊》2002,(4):115-117
陆象山是南宋时期心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以“心即理”、“尊德性”的思想与朱熹理学分庭抗礼 ,自成一派。“义利之辨”作为陆象山心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涵融了陆氏心学的精华 ,集中显示了心学与理学的不同学术特色。尤其是在如何理解“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的问题上 ,陆象山关于辨别君子小人之志的论述可谓极富新意 ,别开生面。本文就陆象山在“义”与“利”的关系、“义利之辨”与君子小人之“志”、“义利之辨”与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思想展开论述 ,以求对心学一派的价值观深蕴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小人,《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为:指人格卑鄙的人,也就是那些品德不良、心术不正的人。小人是相对于君子而言的。君子是很讲气量和风度的,所以古人曾忠告世人:“近君子而远小人”。有位作家在谈小人的长文《历史的暗角》中曾详细分析了小人的几条重要行为特征:小人见不得美好,气量小,嫉妒心强,好用不正当的方法不显露地中伤、陷害他人,并给他人带来某种名誉、地位、利益等方面的损害,善于搞背后  相似文献   

13.
《廉政瞭望》2014,(20):9-9
所谓“官场逆淘汰”,即官场中存在的平庸淘汰杰出、劣质淘汰优胜、小人淘汰君子等,致使具有真才实学和道德操守者,遭到冷遇、排挤、打击的现象。官场中人对此如何看?如何避免这种现象发生?有媒体做了深入调查。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传统的语境中,老实人是指诚实、忠厚、正派、刚直、公正等具有诸多优秀道德品质的人。与老实人相对应的是“不老实人”,俗称“小人”。小人的特点是曲意奉承、溜须拍马、唯利是图、混淆是非的品格低劣者。  相似文献   

15.
《党建》1994,(5)
这也是一种腐败──谈谈:“小圈子”现象居欣如 “小圈子”这种社会现象,自古有之。古人称之为“朋党”,现时则称之为帮派或宗派。按宋欧阳修的说法:“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则以同利为朋”。“道”和“利”一字之差,大相径庭。  时下,某些好利禄、贪...  相似文献   

16.
肖慧 《新长征》2009,(6):61-61
《礼记·檀弓上》曾记载这样一件事:曾子卧病在床,弟子和儿子均在一旁服侍,无意中执蜡烛的家童发现曾子身下是一张漂亮的“大夫之篑”,便脱口赞颂席子的光滑,家人忙制止,不料曾子神志清醒,忙起身说:“这是大夫等级才能使用的席子,我的职位是不能享受此席的,马上换掉,”站在一旁的儿子忙说:“现在您重病在身,还是天亮之后再说吧。”曾子说:“君子爱人是遵循道德标准的,而小人爱人则是无原则地宽容。”于是人们忙着换掉了席子,曾子安稳地躺下不久就死去了。这就是“曾子易篑”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君子曰义不曰利”,是儒家学说的金科玉律。早在2000多年前,作为儒家鼻祖的孔子,即提出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的继承者孟子讲得更明白:“何必曰利?”由于儒家弟子的不断阐释演进,特别是随着儒家被奉为封建思想的正统,重义轻利、将义利绝对对立起来的观念,便像绳索一样束缚着人们的头脑,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  相似文献   

18.
学会宽容     
宽容是什么? 古人说:“有容德乃大”(《尚书》),“量小非君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官场赞:“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好撑船”。 佛家云:“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物)”。  相似文献   

19.
夜读春秋,又见桓公,难抑唏嘘再生——居春秋五霸之首,最后竟被自己宠信的易牙、竖刁之辈所累,活活饿死宫中,足见识人难矣!然掩卷长思,叹惜何止于此? 识人固难。民俚有云:知人知面不知心。小人、奸佞脸上又没写字,如何识得?何况凡小人奸佞皆善伪装,表面上恐怕比君子还君子,比正人还正人:正人做不出的样子,他们能做;君子不屑做的事情,他们也能做。所以小人奸佞不但难被识破,且常能得志受重用,令无数君子叹折腰!  相似文献   

20.
陈强 《先锋队》2014,(3):24-25
把挂在墙上的“死”制度转化为规范人们行为的“活”机制,就是要靠思想政治工作。人们说起思想政治工作,往往与计划经济相联系,其实思想政治工作在市场经济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加强金融企业诚信建设过程中,把挂在墙上的“死”制度转化为规范人们行为的“活”机制,就要靠思想政治工作。由此可见,在建设诚信金融的道路上,思想政治工作绝不是可做可不做的工作。面对利益格局大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