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推进法治建设有利于全面推动中国经济转型成为国际化高水准的市场经济法治国家。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颁布,"依法治国"顶层设计的基本轮廓已逐步明晰,其内在战略判断和考量充分体现了新的国家治理理念,特别是推进法治建设将带来新一轮经济红利,有利于全面推动中国经济转型、成为国际化高水准的市场经济法治国家。法治经济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市场经济是由市场主导配置资源,由法治提供竞争规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其核心是要解决国家权力依法运作的问题,要求必须依法管理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只有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作为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职责主要承担者的政府机关率先做到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成为法治型政府,才能使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行政与法制》2002,(6):1-2
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社会信用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杆。诚实守信既是WTO规则的要求,也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必然选择。因此,全面提高我国社会公信力,倡导诚实守信,尽快建立健全由个人、企业和政府信用有机组成的国民信用体系,应该成为当务之急。其中,树立起诚信政府的良好形象,则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全面提高社会公信力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4.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对会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模式 ,有同志提出了“效益财政”、“可持续财政” ,这些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财政工作的规律性。然而 ,财政工作的实践表明 ,要达到上述目标 ,财政工作还必须纳入依法治国战略的范畴 ,以法制提供保障。因此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模式应该是良性循环的法治财政。这就是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 ,依照国家有关财政财税法律法规 ,建立起速度、结构、效益相统一的财源建设体系和规范的收支管理体系 ,使财政始终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和增长规模 ,使财政向公益事业、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等必须由财政提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围绕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同步发展的思路与实践,我国法学界提出了"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的命题,并成为普遍承认流行的观点.毋庸置疑,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的提法在我国传统的大背景下,在改革向深层次推进的过程中,曾经对于法制的完备、经济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但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就会发现这一提法有着许多方面的局限性.本文拟就此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是我党在总结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 :“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 ,必然要求并具有比较完备的法制。”这段话表明 ,只有实行法治 ,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才能真正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行依法治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完善,必须有完备的法制做保障。“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法制建设”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突出强调了依法治国的原则,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一、市场经济是实行法制的经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是一场根本性的变革。它不仅表现在经济方面,也触及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领域。就本质而言,市场经济是实行法制的经济。(一)市场的统一必须以法制为基础。在市场…  相似文献   

9.
莫于川 《团结》2010,(5):31-3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许多进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载人宪法,依法行政取得明显进展。但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推进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相比.依法行政还存在不少差距.主要是:行政管理体制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还不适应,  相似文献   

10.
殷玉明 《学理论》2011,(7):40-41
党的十五大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我国治国的方略。也就是说:依法治国是我们建设小康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认真研究和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强化对策研究,以实现依法治国目标.  相似文献   

12.
论现代市场经济的法治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何一种经济体制都具有其特定的有关经济活动的游戏规则,而现代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体制的根本游戏规则就是基于法治的规则。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转轨的目标。十五大又进一步提出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依法治国”。但到目前为止,人们往往只关注市场经济与所有制的关联,却尚未充分研究市场经济与法治的联系。毋庸置疑,所有制问题是重要的,但是,法治是更深层次的制度问题。因此,充分认识市场与法治的关系,是我们比较准确、全面和深刻地理解现代市场经济的关键一环。一、传统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理念与依法治国的价值目标具有本质上的统一性,依法治国进程中应该将和谐理念作为其核心价值,并以社会的和谐程度来检验法治建设的成效。目前我国依法治国进程中存在许多不和谐的音符,和谐社会理念下依法治国价值目标内容应调整更新。要从构建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完善维护生态平衡的法律机制、推行司法改革、实现司法公正等方面加快我国依法治国进程。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实行依法治国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社会进步的现实要求,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现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 一、依法治国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必须也必然为经济基础服务。我国现行的市场经济,既为依法  相似文献   

15.
无论从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考察,还是从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看,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必须法制化。那么,在市场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哪些法律原则呢?笔者认为,至少应该有以下几个原则。 一、主体平等原则 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是市场经济构成的基本要素,没有成干上万的经济主体在市场上按照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供求规律等进行纷繁复杂和活跃的经济活动,就没有市场经济。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主要有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国家有时也可以作为特殊的市场主体。主体平等原则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最根本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8,(10)
从法律、法制、法治、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等几个密切关联、层层递进的概念及历史沿革推导,全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党的政治选择,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实践表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目标,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历史逻辑,也是现实必然。  相似文献   

17.
张志明 《求知》2000,(4):4-5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6,(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并就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重要讲话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习近平依法治国思想的集中体现。学习研究习近平依法治国思想,应该准确把握六个根本问题:一是依法治国的根本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二是依法治国的根本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三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四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五是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六是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我国的治国方略。他指出:“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的...  相似文献   

20.
许涛 《瞭望》2004,(25)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这已是全社会的共识。对于法律工作者而言,应该有更深层次上的考虑:加快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