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虚假新闻作为传媒界的顽疾,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2010年,中宣部等部门在部署新闻界"三项学习实践教育"活动时,再次强调了对虚假新闻报道的治理,决定在2010年11月至2011年4月在全国新闻单位开展  相似文献   

2.
新闻单位不得参与对企业的社会评优活动江苏省人大代表、老新闻工作者陈郁风同志最近写信给中宣部领导同志,反映新闻界举办各种名目的评优评奖活动愈演愈烈,其中还提到六家新闻单位举办的活动。根据中宣部领导同志的指示,新闻调研小组就这一问题向有关新闻单位进行了调...  相似文献   

3.
试论新闻记者权利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华社《新华时评》2001年11月1日发表新华社记者赵鹏、余孝忠就《重庆商报》女记者罗侠被殴打致伤事件写出的《记者的新闻采访权不容侵犯》时评。人民日报同年11月7日相继发表了题为《记者合法权益不容侵犯——写在记者节来临之际》短评。“时评”和“短评”引起新闻界共鸣与强烈反响,大家都义正词严地谴责了侵害记者人身权、采访权的暴力行为,伸张正义,维护新闻工作者合法权益。在新闻界维权呼声中,有的人曾提出新闻无法可依,记者权利难保的问题,企盼早日制定新闻法加强对新闻记者的保护。不久前,一位作者发表文章说:目前在中国“不光是采访权、编辑权、批评权等,在法律上都是既无条文根据也无判例支持,其赖于生存的采访、报道活动实际上没有任何法定权利。”等等。上述观点是新闻界长期关心和议论的话题,对深入研究和探讨关于中国新闻法制现状和新闻权利的法律地位问题,对开展新闻舆论监督,推进新闻法制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法律意识是有益的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党迅 《党建》2010,(11):54-54
陈中华记者学院近日在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揭牌成立。这是全国首例以新闻记者命名的新闻培训学院。 "当代好记者"陈中华是大众报业集团的新闻记者,是全国新闻界重大典型。他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中宣部、中国记协号召全国新闻工作者向陈中华学习。  相似文献   

5.
谁都坚信搞舆论监督的记者需要一身正气,但要做到这一点,却不是那么简单,现实中总有少数舆论监督记者,在紧要关头放弃正当的监督权,失去了一个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良知和责任。更为可耻的是,有的记者以“曝光”为要挟,扯着“舆论监督”的幌子,四处招摇撞骗,为个人牟取私利,敲诈采访对象,用手中的报道换取金钱。山西繁峙“6·22”爆炸事故11名记者收受现金和金元宝、北京某报记者孙振因敲诈18万元被判8年有期徒刑等案件,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这些案件给新闻界敲响了警钟:培养和树立舆论监督记者的正派作风至关重要,是新闻从业人员和新闻机构长期面临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媒界链接     
抗击非典宣传先进获表彰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7月23日在京隆重集会,表彰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宣传工作的先进集体、优秀记者和优秀新闻作品。人民日报教科文部等150个单位被授予“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新闻宣传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新华社记者王思海等298名记者被授予“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新闻宣传优秀记者”的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的系列报道《非典日记——来自隔离病区的报道》等498部作品被评选为“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优秀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7.
扎实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云山 《党建》2011,(9):4-6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在新闻战线持续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大规模、多层次的学习培训、国情调研、挂职锻炼,开展整治低俗之风、虚假报道,有力地推动了新闻队伍的思想作风和业务能力建设。今年春节期间,中宣部组织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  相似文献   

8.
文风连党风     
《党课》2011,(24):47-56
当前,中宣部等五部门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在扎扎实实进行。新闻界在全国各行业中先行一步,俯下身心接地气,拿起笔来改文风。其文风的转变,体现在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呈现于新闻宣传的实践当中,用百姓听得懂、喜欢听的语言,为百姓鼓与呼。  相似文献   

9.
为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加强新闻队伍的建设,树立行业新风,近一时期全国新闻界加大了自身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年初中宣部等四部门联合召开了全国新闻系统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禁止有偿新闻电视电话会议,进行专项动员部署,并公布了新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和《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这些举措,充分显示了中央有关领导部门和新闻界加强新闻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福建电视  相似文献   

10.
一群十六七岁的女中学生,身着日式服装,手持日本军刀,在街头先后组合出各种打斗造型。地上摆着一道白色条幅,条幅上列出了5条“规定”,内容之一便是“不得背离武士道”,结尾写着“凡违反上述规定者一律切腹谢罪”。经记者询问,原来这是动漫爱好者排练的一场动漫真人秀。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比起在电影院里看到日本侵略者杀害中国人时的狞笑,似乎这些“年幼无知”的少女只是在玩游戏。但这样的游戏却让人无法轻松起来。在某“巨星”穿着日本军旗装摆造型之后“星光依旧灿烂”的现实面前,我们又能和这些天真的女孩说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问:编辑同志,您好!最近一段时间,新闻单位的走转改活动反响十分强烈。请问,新闻界为什么要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湖北读者:尹明秀尹明秀同志:您好!前不久,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简称走转改)活动。全国新闻战线积极响应,各新闻单位纷纷对此项活动进行部署,着力提升正确引导舆论、回应社会关切、服务百姓生活的能力,推动新闻宣传工  相似文献   

12.
《前线》1993,(17)
最近,中宣部、新闻出版署发出了《关于加强新闻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禁止“有偿新闻”》的通知,市委、市委宣传部也相应作出规定。这是很有必要、也很及时的,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时刻,给我们新闻界敲响了警钟,即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新闻队伍建设,从抓禁止“有偿新闻”入手,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努力提高队伍的政治素质。保证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坚持新闻的正确政治方向,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  相似文献   

13.
正做记者不忘社会之真、人心之善、时代之需,让人民群众爱看我们的报道、爱听我们的故事,架起党和人民的连心桥,我们的新闻舆论工作自然就会生机盎然,充满温暖和力量。"好记者讲好故事"特别节目8日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本报今日刊发了十一篇优秀演讲的文稿。自2014年中宣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记协在全国新闻战线发起"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活动以来,每年11月8日中国记者节当日在央  相似文献   

14.
克君 《廉政瞭望》2007,(4):34-34
“现在要找吴敬琏、林毅夫、萧灼基这些经济学家是难上加难啊!“”两会”期间,记者来到经济界别委员入住的京丰宾馆,还没向新闻联络员报完“吴敬琏”这个名字,联络员指了指旁边堆成叠的纸条让记者看:“这么多的记者都要采访吴敬琏,他就是开会期间天天不睡觉也来不及啊!”为“躲”记者,吴敬琏、林毅夫、萧灼基  相似文献   

15.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履行的重要职责之一。然而,由于我国新闻司法体制目前还不完善,一些记者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滑坡,社会监督力度不够等因素影响,媒体在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同时,其公信力也遭到质疑。比如:有关部门三令五申抵制有偿新闻,传媒的“寻租”行为却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6.
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目前新闻界在开展舆论监督工作时还有不少困难,有时甚至是步履维艰。比如,有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对新闻界批评缺乏正确认识,当作抹黑,甚至认为是拆台;有的领导与被批评者有利害关系,从私利出发,为批评者说情,或出面干涉、阻挠,甚至节外生枝,挑动被批评者告记者。 鉴于目前这状况,新闻单位一方面要避免“吃”官司,另一方面又要进行舆论监督,唤起人们的良知。如何将两方面统一起来呢? 笔者以为,海南省设立的新闻舆论监督中心值得借鉴。那么,就地市新闻舆论监督也不防尝试一…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新闻     
新闻界人士座谈杜绝假新闻新闻界该不该像“3.15”维护消费者权益那样清理自己的“门户”?3月8日,《中华新闻报》就此专题邀请新闻界人士举行了座谈。参加座谈的中国记协和新闻界人士认为,《中华新闻报》在全国新闻界发起“‘3.15’曝光假新闻活动”,捍卫新闻“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责无旁贷。各媒体要通过挖根源、论危害、订措施等办法营造打击虚假新闻的浓厚气氛,让虚假新闻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让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准则成为从业人员的金科玉律,为迎接党的十六大和净化舆论环境作出贡献。打击虚假新闻,一定要长期坚持,并讲究方式方法,对于特别恶劣的典型事件,要抓住不放,不仅要曝光,还要查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对大家有个交代。“新闻打假”要注意服务全党和全国工作的大局,达到最佳效果。各新闻媒体一定要坚持不懈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在新闻从业人员中  相似文献   

18.
徐树雄 《共产党人》2012,(Z2):85-86
2012年,对媒体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等多部门倡导下,新闻界"走转改"如一股春风,吹拂中华大地,广大媒体记者,俯下身子,静下心来,行走在乡间的路上,采写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深度报道,基层群众成为新闻报道的主角,视角点关注群众最盼最想的问题,新闻报道形式与内容  相似文献   

19.
2002年7月,对于年仅18岁的顾林艳来说是终身难忘的日子。因为在这个美丽的7月,发生了太多让她激动喜悦的事情———不仅考上了心仪已久的南京医科大学,还当了一回中央电视台《“三个代表”在基层》栏目的新闻主角。是什么事情打动了中央台编导的心呢?原来,在张家港市锦丰镇举办的一次周末早市上,省电视台的记者意外地见到了学生模样的顾林艳正在整理、发送资料,对她义务参加政府的工作挺有兴趣,谁知一采访,却引出了一段感人的故事。这是一段延续了6年的超越血缘的亲情。6年前一个黑色的日子,刚上初二的顾林艳痛失双亲—…  相似文献   

20.
央视新闻联播曾经播出一条新闻,经济日报社所有驻外记者站全部不再从事广告经营活动。此消息之所以成为新闻,并受央视新闻联播重视,说明眼下各报记者站从事广告经营活动的现象仍然非常普遍。对于新闻工作者能否从事广告经营活动,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等早有明文规定,但是虽然禁令一再重申,但记者拉广告的现象还是屡禁不止。如果说禁止新闻记者从事广告经营活动还比较容易执行的话,那么,现在越来越多的经济类专版专刊的记者编辑,正在不断投身于广告经营活动中去,越来越多的报社对这些经济专版提出创收要求,并一揽子考核。坚守,就是像办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