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素质农民培育政策的演变、效果与完善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超 《理论探索》2021,(1):22-30
高素质农民是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支撑。我国高素质农民培育政策经历了农民培训、以科技培训为重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育等四个阶段的演变,其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培训、就业创业扶持、职业技能鉴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社会保障、扶贫培训等方面。在高素质农民培育政策助力下,高素质农民队伍规模不断扩大、务农收入提升、结构优化,已经成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营的重要力量,为解决“谁来种地”“谁来兴村”提供了新的有生力量。但目前高素质农民培育政策体系中存在重培训、轻培育,重技术、轻经营,培训多头供给,高素质农民返乡下乡有社保方面的压力,面临行政和商业上的不确定性等问题。未来的政策改革方向是,以培训效果为导向完善高素质农民培育补贴方式,兼顾技能训练和经营指导提升培育政策内容,以政府购买服务为方向优化整合培训体系,对接高素质农民的新需求开展创业创新培育和扶持,把高素质农民塑造为市场主体和社会责任主体。  相似文献   

2.
陈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对于粮食生产,我们还是要抓紧抓好”他说:“现在有些农民对种粮食不感兴趣.这个问题要注意.”“发展乡镇企业是必要的.问题是‘无工不富’的声音大大超过了‘无农不稳’”.“十亿人口吃饭穿衣,是我国一大经济问题,也是一大政治问题.‘无粮则乱’,这件事不能小看”.  相似文献   

3.
舒芜 《瞭望》1992,(15)
十三 周必大《二老堂诗话·木芙蓉诗》云:“唐人裒《刘禹锡嘉话》云:进士陈标诗咏黄菊葵云:‘能共牡丹争几许,得人憎处只缘多。’余尝语客:花多固取轻于人,何憎嫌之有。因论木芙蓉全似芍药,但患无两平字易‘牡丹’字,欲改此字作‘得人轻处只缘多’。众以为善,且谓移‘芍药’二字在句首则可矣。余以失全句为疑。或云:《本草》:芍药一名馀容。因缀一绝云:‘花如人面映秋波,拒傲秋霜色更和。能共馀容争几许,得人轻处只缘多。’白乐天和钱学士白牡丹诗云:‘唐昌玉蕊花,攀玩众所争。折来比颜色,一树如瑶琼。彼因稀见贵,此以多为轻。’因知‘轻’字为胜。’  相似文献   

4.
陈联 《瞭望》1984,(12)
这一期封面上两张来自河南农村的照片,引人瞩目。这是在灵宝县首届农民摩托车比赛时拍摄的镜头。你看:一辈子只知道坐牛车,驴背的庄稼汉,不只家家有自行车,如今驾驭着‘电驴’在公路上你追我赶,风驰电掣了。如果不是面对事实,谁敢想象,在小小的灵宝县,农民已经买了一千多辆轻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外合资、合作、独资企业越来越多,如何搞好‘三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通过几年的实践,我认为,搞好‘三资’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应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同生产经营活动的‘点’、‘线’、‘面’。‘点’——思想政治工作同生产经营活动的结合点。一是生产的重点。如新产品或企业赖以生存的拳头产品,以及重要工艺环  相似文献   

6.
《瞭望》1984,(50)
前两年,我们听到了农民‘抢财神’的故事。那真实而又略带幽默感的情节,既使人兴奋,又令人忍俊不禁。在被看作‘土包子’ 的农民眼里,科学技术一下子变得那么神圣与崇高,不能不说是观念上一场深刻的、历史性的变革。 现在,工厂也在‘请财神’了,虽然他们本来是与科技和科技人员密切相关的。他们到科学院去请,到高等院校去请,科技部门也积极送‘财  相似文献   

7.
农芬 《瞭望》1985,(48)
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发出的《关于制止向农民乱派款、乱收费的通知》,受到亿万农民和广大农村干部的拥护,特别是对中央指出的几年来对农民的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的‘主要责任在各级领导,多数派款收费的决定,是上级机关和单位下达的’的论断,都说‘完全符合实际’,认为‘只要从上面把好“总闸门”,这个问题就好解决了。’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提倡‘少花钱,多办事’,‘一块钱要当两块钱来花’,可现在许多地方,恐怕在拿两块钱去办一块钱就可以办的事了。”  相似文献   

9.
兢兢业业     
宏图 《瞭望》1990,(28)
一八九八年,译坛先驱严复《〈天演论〉译例言》开门见山,谓‘译事三难:信、达、雅’。九十多年后,水夫先生又对译事忧心忡忡,萧乾先生也呼吁‘端正一下翻译界的风气,大力提高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10.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只有紧密结合生产经营工作一道去做,才能扎实有效。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在企业中,有的同志以为‘结合’只是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事,因而往往只强调和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紧密结合生产经  相似文献   

11.
古代有这样一则故事:唐太宗一次求教魏征:“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魏征答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太宗颇以为然.这个从善如流的君主,胸怀博大,虚心纳谏,善于听取不同意见,遂有贞观之治.故事向我们阐明了怎样才能明达远见的道理.当今也有一则故事:一位领导干部下乡搞调查,向一位熟悉的农民问起农业生产的情况,那农民问他:“你想听‘公话’还是想听‘私话’?”噫!话还有公私之分.这位领导忙问:“什么叫‘公话’,什么叫‘私话’?”农民悄悄告诉他:“‘公活’就是面面上的话,‘私话’就是心里头的话.”这位领导从农民倾心的“私话”里,了解到不少农业生产中存在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2.
6月13日 机会教育重“载体” 平车工段李师傅的家在乡下,几个青工倒班时去帮助他收小麦。回来后,小张伸着勒得红肿的双手对工友们说:“我们再不该把吃剩下的馒头扔掉了……”小宋指着晒得暴皮的胳膊说:“20多年前我就熟记唐诗《古风二首》,我的女儿也背过,可直到昨天,我才真正懂得‘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工段团支部就这件事,专门开了一次“节约粮食”的讨协会,效果特别好。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率先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安徽省滁县地区,一批有文化的年轻农民同摄影攀了缘。八月底,记者在滁县地区摄影协会举办的业务培训班上,见到十六名农民摄影爱好者。他们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淳朴、大方、热情、爽朗。当记者问及他们学摄影的动机时,有的说:‘为了改变农村“照相难”的现状’。有的说:‘想提高技术向报刊投稿。’一位穿米黄色连衣裙的年轻姑娘答道:‘想开个照相馆。’她旁边的一个小伙子说:‘想闲时照照相,好玩。’不料别人揭了他的  相似文献   

14.
《瞭望》1984,(16)
四川大邑县农村掀起了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许多地方出现了‘卖了鸡蛋去买书,爬山涉水听讲座,半路拦请‘财神爷’,千里迢迢觅良种’的动人景象。为了适应‘科普热’的新形势,大邑县科学技术协会狠抓了人才的开发启用,把农村中的能工巧匠逐步培养为科技致富能手。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一次领导干部会议上,大家热烈讨论如何做好"一把手"。有一个干部发言说:"一把手要‘高大’,‘高’就是站得高,看得远;‘大’就是胸怀大局、着眼大势……""你说的一点都不错,但我想补充一点意见。"听那位干部说完后,邓小平接过话头笑着说,"我个子很矮,所以总得从下面看问题。我觉得,领导干部不仅要‘高大’,还得要‘矮小’一点,‘矮’就是放下身段,从老百姓的角度看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小’就是小心谨慎点,对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要多研究,要实  相似文献   

16.
曾守万是克拉玛依电厂锅炉分场运行班的班长。班长不是干部,更不是‘官儿’,但却是实打实的‘兵头’,要干工人的活儿,还要管工人的事。一个班二十来个人,要管起来,管好,尤其是把分场有名的‘刺头班’变成了厂局先进班组,这里面要付出多少心血!  相似文献   

17.
翟峰 《理论参考》2008,(5):45-45
1、要做到“大部制=大作为”,就要切实贯彻“大作为、小权力”的执政理念。即实行“大部制”之后。通过精减合并、整合统一建立起来的政府大职能部门即要切实做到“在强化责任、强化服务上要‘大’。凡是关系老百姓利益的事都要有作为;在权力和利益上要‘小’。凡是不利于老百姓利益的事都要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18.
舒芜 《瞭望》1992,(23)
四十二 胡仔《苕漠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五引《陈辅之诗话》云:“萧楚材知漂阳县,时乖岸作牧,一日召食,见公几案有一绝云:‘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萧改‘恨’作‘幸’  相似文献   

19.
代凯 《求知》2019,(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现在,‘痕迹管理’比较普遍,但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近年来,干部监督考核中的"痕迹主义"现象在全国各地持续上演并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为应对来自"上面千条线"的监督考核任务,作为"底下一根针"的基层干部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为给各种工作留痕而疲于奔命。"痕迹主义"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型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20.
“乡镇企业被誉为‘能人经济’。一个好的经营者,就是一个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说,经营者倒了,企业也垮了。‘能人易夭’现象的出现,固然有历史的、客观的原因,但是真正的病根子还得从‘能人’自身去寻找。” 鲁冠球,这是一个在企业界为人所熟知的名字。就是这位农民的儿子,把一个只有7个人,4000元资产的铁匠铺发展成为拥有35000名员工,35亿资产,下属60家经济实体的大型企业集团。 27年过去了,鲁冠球依然活跃在中国改革大潮的浪尖,总是把美好的音符一个接一个地增添到自己人生的乐章上:全国十大新闻人物、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十大杰出职工、中国经营大师、中国乡镇企业功勋、中国改革风云人物……有人说,年过半百的鲁冠球是中国企业界的“常青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