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程 《各界》2011,(3):50-52
一 汉武帝中期,赵国邯郸有一个喜欢看蓝天的少年,名叫江齐。江齐常常躺在草地上看蓝天,他实在太喜欢蓝天了,以至于一有空就抬头看,引得众人纷纷侧目。蓝天不是凡人上得了的,江齐只好咽下口水,琢磨怎么在地上飞黄腾达、青云直上、出将入相。慢慢地,江齐成长为一个权力欲很强的“有志青年”。  相似文献   

2.
有了钱,投资一个合适项目,扩大再生产,赚更多的钱,这是经商做买卖的人惯用的思路。可是投资什么项目好呢?这就要看投资者对市场的了解程度,看此人究竟有多远的眼光、多大的魄力了。据汉高诱《吕氏春秋序》记载,富商吕不韦经商到邯郸,遇见正在赵国当人质的秦公子楚,马上敏感地认为“此奇货也,不可失”!《战国策·秦策》中讲得更详细,说吕不韦见到公子楚以后,回家与父亲有一段精彩的对话。吕不韦问:“种地得利能有几倍?”父亲答:“十倍。”吕不韦问:“贩卖珠玉利有几倍?”父亲答:  相似文献   

3.
愤怒     
王局长站在车库前,脸色很难看。车呢?王局长问司机小张。小张莫名其妙,伸手一指奥迪:那不是吗?我是问那辆桑塔纳!王局长鼻子里一哼,心说当我没长眼睛啊。噢,那辆破车呀,卖了!小张一点没注意王局长的表情。卖了?王局长一愣,咋没听人跟我提过?  相似文献   

4.
有个星期天,工人黄青到农贸市场买鸡蛋,遇到一位卖鸡蛋的农民。黄青问:“多少钱一个?”“二角五。”卖蛋人答。“还点价行吗?”“少一分也不卖。”黄青还价不成,气上心头,说道:“瞧你卖的多便宜,怎么不卖三角!”“三角又怎样,一个愿买,一个愿卖!”卖蛋人顶着劲上,毫不相让。黄青来了火:“谁稀罕你的臭鸡蛋!……”就这样,买卖双方吵吵嚷嚷,谁也不肯让谁,掀起了一场买蛋的风波。  相似文献   

5.
易中天 《党政论坛》2012,(14):37-37
你问当下中国缺什么,我看最缺底线。这很可怕。一个人,没了底线,就什么都敢干。一个社会,没了底线,就什么都会发生。比方说,腐败变质的食品,也敢卖,还没咽气的病人,也敢埋,自己喝得五迷三道,那车也敢开;明明里面住着人,那房也敢拆。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蔬菜价格放开以后,蔬菜市场似乎“乱了”一阵:许多国营菜摊空空荡荡,农贸市场菜少价高,往年这时已是论“堆”卖的菜花、洋白菜等,今年却身价倍增,黄瓜、西红柿甚至一度卖出了水果价。别看菜少了,卖菜的却多了——无照经营蔬菜的小商贩有上万人……。  相似文献   

7.
奇货可居 初,吕不韦是个纯粹的生意人,倒买倒卖,不是特别有钱,那是相当有钱.做生意到处跑,这一天就跑到了邯郸,碰到了一个叫赢异人的年轻人.异人这孩子虽说是秦国王孙,却比较命苦,没过过几天像样的日子,就被当做人质抵押在赵国.像异人这样的王孙,秦国有二三十个,少一个不少,所以秦国根本没将他这个人质的死活放在心里,照样隔三岔五派军队来问候赵国的边疆.赵国很生气,把异人的待遇一降再降,弄得异人很抑郁.  相似文献   

8.
今年盛夏,街头处处可见个体户推着带轱轳的冰柜售卖冰棍。初看看,觉得有些异样;细想想,原来这种异样的感觉是值小利微的冰棍生产与上千元投资的小冰柜之间形成的一种反差引起的。 一个个体户对我说:您甭看我买冰柜一下花了千把块钱,花得值得不值得,还要看能不能天天上街卖冰棍。只要一卖开,钱就来了。他还算了一笔帐给我听:“过  相似文献   

9.
《古文观止》里有一篇《鲁仲连义不帝秦》,是从《战国策》中选出来的。 赵国与秦国打仗,秦将白起坑赵卒40万,兵围赵国都城邯郸。援赵的魏将晋鄙不敢招惹强大的秦军,反而派人劝说赵国尊秦为帝,俯首称臣。鲁仲连凭三寸不烂之舌,举邹、鲁两国之臣不屈从于强齐压力,不肯以天子礼待齐王的事例,指责赵魏两国尊秦  相似文献   

10.
《求知》2005,(11):42-42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回答记者有关“三农”问题的提问时,引用了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在其获奖演说中的一段话:“世界大多数是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就会懂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要的原理。世界大多数贫穷人当中,又主要是以农业为生计的。如果你懂得了农业,那你就真正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  相似文献   

11.
桃源  力扬 《瞭望》2006,(11)
赵本山《卖拐》,以夸张到荒诞的手法,让人们见识了忽悠者的伎俩,也让人们懂得了忽悠的可怕。而现实中, 形形色色的忽悠者,实繁有徒。这不, 新农村建设一提出来,忽悠者就开始搬  相似文献   

12.
正营销党:人人都有一个卖面膜的朋友有网友戏谑:"每个人的朋友圈都有个卖面膜的‘杀熟者’。"这句玩笑话道出了朋友圈营销泛滥的实情因熟人彼此信任,东西容易卖,无数人加入了"杀熟"行列。"杀熟"的微商遇到的最大瓶颈大概是"朋友"日益提升的智商。当微商变成"危商",熟人买卖链条中的信任折损,微商就"杀熟"不成反"自杀"。微商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在把朋友圈变成"商业广场"的同时,却缺乏成熟的品牌、售后和维权机制,一个个暴富美梦必将随着一圈圈友谊一同破灭。  相似文献   

13.
赵琦伍  张倩 《学理论》2012,(8):61-62
小悦悦事件从表面上看只是一个突发事件,但是内在的反映了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小悦悦事件背后所隐藏的现代社会中人发生异化的现象,为消除人的异化现象提出建议:一是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二是实现科技与人的发展相统一;三是确立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四是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4.
甲:你怎么会答应参加休闲读物的座谈?这类读物你很少看,能谈出什么来呢? 乙:这你就不懂了。比如一个基本上吃素的人,你让他谈鸡鸭鱼肉,肯定能谈得津津有味;若是让一个吃腻了山珍海味的人去谈,就谈不出什么味道来了。你看,休闲读物看的人那么多,却没人为它说些什么,这是什么道理?我看得少,倒认为要有个积极的态度。因为我想,一个国家总要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5.
对谁有利?     
桃源  于多 《瞭望》2006,(26)
南京今年为保障瓜农进城卖瓜花了不少心思:确定卖瓜地点、确定瓜车进城路线,这些举措受到了众多好评。但一位外地瓜农对城管要向定点卖瓜的瓜农一次性收取三个月的高达900元卫生费的情况反映,却几乎令所有的好评变成了恶评。  相似文献   

16.
很久前,有个卖草帽的人,靠在一棵大树下歇脚儿,不知不觉地睡着了。醒来时,他发现两担草帽都不见了。抬头一看,树上一群猴子各自戴了一顶草帽。正齐刷刷地盯着他看呢!他懊恼地指着猴子们喊道:“把草帽还给我!'。  相似文献   

17.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实行变 法,为了减少推行过程中的 阻力,让更多的人相信法令的权威,他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卫鞅吩咐手下人在都城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在旁边张贴了一张告示。告示说:“谁若能把此木扛到北门,奖赏十金。”不一会儿,南门下就围满了人。多数人心里都在嘀咕:这根木头不过几十斤重,扛到北门也就几里地光景,不是什么难事,怎么赏这么多金子?这或许是一个什么圈套吧?不少人疑心重重,就是没人出头扛木。卫鞅看透了人们的心思,又下令把奖赏提到五十金。人们更加疑惑了,猜不透这位新上任的左庶长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相似文献   

18.
<正>《人民日报》8月19日刊登梁衡的文章指出,人面对一物会有三念:占有的欲望、冷静的思考和愉悦的欣赏,就看你选择哪一种。这三种念头第一种源于人的动物性、物质性,可称为"俗";第三种体现人的精神存在,可称为"雅"。俗与雅之间还有一个过渡地带,这就是"通俗"。  相似文献   

19.
荀子,名况,又号荀卿,赵国人,生卒年代不祥.大致的活动时期是公元前298年到公元前238年之间,略晚于孟子. 做为先秦儒家的第三号人物,荀子的老师是谁,现在都搞不清了.荀子虽然很推崇孔子,但事实上,他的很多想法和儒家创始人孔子是很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20.
同一个目标在不同的目光注视下会有不同的意义。孔繁森同志为抚养两个藏族孤儿竞三次偷偷地卖血换钱的事迹传开后,广大干部群众深受感动,但也有一些人对此举不以为然:一个地委书记稍稍使用一下手中的权力,养两个孩子算得了什么,那样既毫发无损又能博得美名;也有人说,养两个孤儿就献血,那还怎么为阿里106乡群众当好父母官?——因小失大,不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