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亚明 《黄埔》2006,(4):58-59
两岸大学多同名 历史的风云变幻,使海峡两岸出现了很多看似相识却陌生的事情。就拿大专院校来说吧,大陆有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和暨南大学,台湾也有这些大学(东吴大学英文名称就叫苏州大学)。  相似文献   

2.
历史的风云变幻,使海峡两岸出现了很多看似相识却陌生的事情。就拿大专院校来说吧,大陆有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和暨南大学,台湾也有这些大学(东吴大学英文名称就叫苏州大学)。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6,(21)
正答:据台媒报道,台湾清华大学与台湾新竹教育大学的合并案获审核同意,两校于2016年11月1日正式合并为"清华大学",并于2017学年起合并招生。台湾清华大学校长贺陈弘指出,合校案是台湾清华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组织发展,也将是台湾清华师生面对未来挑战的跃进契机,有信心在未来几年内,蜕变成为更优质、培育更多优秀人才的国际一流大学。他强调,这项合并案初衷,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学生、  相似文献   

4.
王亮 《两岸关系》2014,(12):F0002-F0002
<正>11月25日,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成立大会暨首届清华两岸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海协会会长陈德铭,海协会顾问陈云林,国台办副主任龚清概,海协会常务副会长、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郑立中,海协会副会长孙亚夫,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台湾海基会原董事长江丙坤等150多位两岸嘉宾出席开幕式。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刘国深,台湾中华大学  相似文献   

5.
台湾的学校“怎么办”徐晓燕赴台采访期间,虽然行色匆匆,但因我从大陆的暨南大学毕业不久,很想知道台湾的学校是怎么办的,于是走马观花,留下了台湾教育界的一些印象。此清华非彼清华在绵绵细雨中,我来到台湾“国立清华大学”。与北京的清华大学不同,大陆北方的校园...  相似文献   

6.
肖军 《台声》2011,(5):16-20
4月24日,两岸清华大学迎来百年校庆。不论对于清华或是两岸,这一天都是充满荣光而意味深长的特殊历史时刻。百年于一所学校而言,正所谓根繁叶茂之时。北京清华,台湾新竹清华,回首百年,环顾两岸,两岸清华在共同承载民族的屈辱和希望之时,同样见证着两岸关系的风起云涌、岁月沧桑。  相似文献   

7.
吴国祯 《台声》2011,(5):24-25
1966年至1970年我求学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留学美国,于1977年来到北京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工作。此后,于1995年转至北京清华大学物理系任教至今。从1966年开始作为清华人至今也有45年了,而具体在两岸清华学习工作也正好有20年。今年是清华建校百年,我这一生应说是和清华有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6,(11)
正5月15日,以"经济合作创新发展"为主题的清华海协十周年特别活动——两岸青年发展论坛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举行。活动由清华大学学生海峡两岸交流协会主办,清华大学港澳台办公室、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清华大学校团委承办。台湾中研院院士、台湾大学财经系教授管中闵,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德昇、清华大学台湾研究员常务副院长殷存毅、清华海协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樑、清华大学台湾校友总会会长李祖嘉、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副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4月23日,对于两岸清华人来说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日子,母校清华大学在这天迎来了她105岁生日。105年前,清华大学前身—清华学堂作为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而成立。众所周知,因国民党败退台湾,清华人也因此分隔两岸。1956年,梅贻琦先生利用清华基金会经费在新竹成立了台湾清华大学。随着两岸关系不断缓和改善,两岸清华的交  相似文献   

10.
历史的辙印,记录了一所大学栉风沐雨的发展轨迹;卓越风采,托起一代代清华人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2021年4月25日上午10时,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大会在新清华学堂隆重举行.领导嘉宾、国内外高校代表、长期关心支持清华的社会各界代表、校友和师生代表等齐聚一堂,回顾清华大学110年发展历程,展望未来新篇章.  相似文献   

11.
李红 《台声》2001,(6):4-5
“今天,清华大学校园里春光明媚,万物更新,充满着蓬勃朝气。来到你们中间,我仿佛年轻了许多,心情特别高兴……” 4月 29日,中国著名学府清华大学隆重举行建校 90周年庆祝大会,国家主席江泽民到会祝贺并发表重要讲话,朱 ?基、胡锦涛、李岚清等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庆典。海峡两岸清华大学(北京清华大学和台湾新竹清华大学)首次结束各自纪念校庆的历史,在北京携手共庆了这一辉煌时刻。 一 春意融融的清华园清新俊逸,巍峨壮丽的校门、古色古香的清华学堂的匾额、美轮美奂的欧洲古典式的大礼堂、绿荫满窗的大图书馆点缀在水木清华、荷…  相似文献   

12.
丁陆 《统一论坛》2014,(6):62-62
2014年3月,笔者有幸参访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参观了知名科技企业,如联想、百度等,更重要的是“清华X-Lab”,即清华大学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是企业提供支持清华大学研究生共同研究发明的机构。当时,台湾爆发“太阳花学运”,一同来自台湾的参访者感叹,同样是清华大学,大陆的学生在努力研究发明,让人类更进步而成为科学家,台湾的学生却热衷学运,长久下去,台湾未来的竞争力在哪?古人说:人不亲土亲。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6,(1)
正2015年11月23日,由台湾中华两岸交流促进会组织其两大职能部门——台湾事务委员会和大陆事务委员会的青年部成员,走访了北京、杭州、上海三地,就在陆就业创业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交流。来自台湾的成员为台湾大学、政治大学、清华大学、交通大学、成功大学、阳明大学、中兴大学、中央大学的学生会会长、副会长及主要干部,以及来自大陆的成员包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  相似文献   

14.
梅贻琦,教育界的名人,他的名字与清华大学是分不开的。实际上,他的后半生从北平到台湾新竹,就一直没离开过清华。  相似文献   

15.
步入清华园,立即感到这座拥有90年悠久历史的著名高等学府,正进行着一场重大的变革。清华正由一所理工科院校向文理兼备的综合性大学迈进,清华人的目标是:在2011年,即清华建校100周年之际,向世人庄严宣告,清华大学步入了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亚洲华尔街日报》曾刊登过一批著名的大学校长和学者评选出的前10名共12所世界一流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密歇根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巴黎大学、东京大学。这些世界一流大学全部是学科齐全、文理科兼备的综合性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从名称上看似乎是一所理工科学院,实际上它不仅有理学院,还拥有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学院或学部,是一所综合性大学。而且现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和语言学在全美高校中名列第一。麻省理工学院的校长曾说:“没有一流的理科,就没有一流的工科;没有一流的文科,就没有一流的大学。“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6,(17)
正7月27日至8月6日,由中华两岸交流促进会名誉理事长蔡秉宪和理事长罗海芸带领的由台湾顶尖大学学生会领袖组成的青年部成员,赴北京、山西、贵州和重庆等地进行参访,与相关单位和青年组织交流互动。来自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交通大学、台湾成功大学、台湾中兴大学、台湾中正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阳明大学、台湾东华大学、台湾台东大学、台湾中国医药大学、台湾金门大学的学生会会长、副会长,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学校的台湾学生组织  相似文献   

17.
台湾学生祖国大陆求学热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学生赴祖国大陆求学,早自几年前即已开始。每年4月初,国家教委在北京、广州、香港、澳门举行本科、硕士、博士班招生,台湾学子集中在京港两地应试。据统计,仅在京10余所高校就读的台湾学生(包括进修生、研究生、本科生)就有Zto多人。今后,每年还将有更多的台湾学生来北京读书,掀起求学热潮。祖国大陆大学学术地位高、学费便宜近年来,台湾学生赴祖国大陆读大学的人数逐年增加。祖国大陆学术地位高是其中重要原因。北大、清华等名校的学术地位在亚洲名列前茅,不比世界级名校差,学费也便宜,今台湾学子慕名而来。因向往祖国大…  相似文献   

18.
在闻名遐尔的清华校园内,有一支一流的保安队伍———北京保安总公司文安分公司驻清华大学保安中队。这支虎虎有生气的年轻队伍,担负着清华大学的门卫管理,校园巡逻,重点区域部位、高科技产业区的守卫等工作。自1992年入驻至今,已牢牢的在清华扎下了根。在维护学...  相似文献   

19.
正7月27日至8月6日,中华两岸交流促进会带领由台湾顶尖大学学生会领袖组成的青年部成员,包括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台湾清华大学,以及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6所知名高校就读的40余名台湾学生组织负责人到北京、山西、贵州、重庆等地进行了参访,与有关单位和青年组织进行了交流互动。  相似文献   

20.
孙媛媛 《小康》2024,(9):78-80
<正>梅贻琦先生的教育思想不仅针对当时的中国教育旧弊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而且在教育已经“跃进”的今天来看,也是熠熠生辉。梅贻琦(1889-1962),祖籍江苏武进,生于天津,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历任清华学校教员、物理系教授、教务长等职;1931年任清华大学校长;1938年任西南联合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委兼主席;1945年筹备复校,继续担任清华大学校长;1955年,在中国台湾筹办清华大学原子科学研究所(新竹清华大学前身)。他与叶企孙、潘光旦、陈寅恪一起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