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人们耳熟能详的“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虽是《长征组歌》中的唱词,却是毛泽东高超军事指挥艺术的真实写照。长期以来,大家对毛泽东的这一“得意之笔”争相传颂,但对它的由来却少有提及。你可知道,以青杠坡战斗为核心的土城战役是导致红军四渡赤水的直接因素。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土城战役的失利,却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光辉序幕。  相似文献   

2.
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继辽沈、淮海战役之后.在华北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决战。这一战役自1948年11月29日发起,至1949年1月31日结束,历时64天。战役中我军对华北之敌实施战略、战役分割包围,分别歼灭新保安、张家口、天津之敌;北平守敌接受和平改编;绥远国民党军举行起义。华北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战役结束不久,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军事家,在中国革命战争的舞台上,凭借其超出常人的导演技巧和能力,导演了一幕幕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活剧,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其早期的军事生涯中,毛泽东还具体指挥过许多战役战斗,这引起战役点战斗几乎都成了旷世难导的佳作。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毛泽东的军事生涯,也经历过一些挫折和失败。毛泽东本人也说过,10年内战期间,他指挥过的作战中就有败仗。他在1956年党的八大预备会议上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是犯过错误的。此如打仗,高兴圩打了败仗,那是我指挥的;南雄打了败仗,是我指挥的;长征时候的土城战役是我指挥的,长征时候的土城战役是我指挥的,茅台那次打仗也是我指挥的。”毛泽东这里所说的4次败仗,其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4.
《当代贵州》2011,(20):44-45
中央红军主力西渡赤水河,向古蔺以南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由此,拉开了军事史上著名战役——四渡赤水的序幕。 1935年1月19日起,红一、三、五、九军团分三路先后从遵义、桐梓、松坎地区出发,向土城、赤水方向前进。24日,击溃国民党军黔军的抵抗,攻占土城。28日,在土城、青杠坡地区对尾追的川军2个旅发起猛攻,予以重创。  相似文献   

5.
正1946年底到1947年初,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的刘伯承和政委邓小平采用毛泽东"敌进我进"战术,在山东省鲁西南地区发起巨(野)金(乡)鱼(台)战役,对国民党军队纵深地区发起进攻。1947年1月15至16日空前激烈的定陶西台集战斗,是这场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该战役的完美收官之战。新华社当时评论说,该战役"证明刘伯承将军所部对运动战之运用,已达炉火纯青之境"。敌进我也进、围点来打援,西援之敌成了"瓮中之鳖"  相似文献   

6.
漳州战役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红军冲破敌人包围,以“出击求巩固”,转入外线作战并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在这次战役中,充分展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雄才大略和深谋远见。 “出击求巩固,灭敌在此间” 1932年1月10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不顾毛泽东的反对,发布攻取赣州的训令。然而历时33天,城未攻下,攻打赣州的中央红军却伤亡3000余人。  相似文献   

7.
五、英雄儿女 (一)“人民英雄坦克”215号 1953年的夏季进攻战役,是志愿军转入战略防御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进攻战役。在这次战役中,参加正面防御的志愿军4个坦克团和人民军2个坦克团投入了反击作战。其中,志愿军坦克4团配属23军进攻石岘洞北山的美军第7师第17团,战斗历时12昼夜,出动坦克25辆次,作战 11次。我坦克部队利用白天阴雨,敌机无法出动的有利时机,大胆伴随步兵插进敌纵深,不断以火力围歼美军,支援步兵。共击毁、击伤敌坦克18辆,摧毁火炮 11门、地堡 67个。坦克的出击有力地配合步兵,击退…  相似文献   

8.
1940年的夏秋,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第四个年头.为粉碎华北日军的全面进攻,打破其“囚笼政策”,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决定集中八路军第120师、第129师和晋察冀军区部队,以破坏华北敌占交通线和据点为重点发起大规模进攻战役。战役发起后,我军参战兵力迅速增至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  相似文献   

9.
1935年1月17日遵义会议结束后,19日,红军移师北上。这时,3万红军仍处于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之中。蒋介石亲临重庆督战,并令四川军阀刘湘的部队南渡长江,对红军进行阻击,同时调集重兵向遵义地区压来,企图将红军一举围歼。27日下午,中央军委到达土城镇。毛泽东决定利用此处有利地形,集中优势兵力,对尾追之敌川军郭祺勋部实施合围夹击。当时部署:红一军团继续北上夺取赤水城,以红三军团3个师、红五军团2个师占领土城镇以东地区的两侧,迎击敌人。总司令朱德亲临三军团指挥,参谋长刘伯承坐镇五军团。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土城战役拉开帷幕。红军将…  相似文献   

10.
正1960年5月27日,英国陆军元帅、二战名将蒙哥马利来华访问,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蒙哥马利说:"阁下指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伟大的战役相媲美。"毛泽东却摇摇头,说:"‘四渡赤水’才是我一生的‘得意之笔’。"一直以来,人们对毛泽东的"得意之笔"津津乐道,争相传颂,但对之前发生的土城战役却少有提及。  相似文献   

11.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后,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击破南敌”(胡宗南部)的战略部署,三军协同作战,诱敌东进,于11月21日在甘肃环县以北取得了山城堡战役的重大胜利。战役结束后,三军主力(不含西路军)在前敌总指挥彭德怀、政治委员任弼时的统率下,集结于陕甘宁边界的定边、盐池、环县地区,以  相似文献   

12.
转变华东战局的关键性一仗──孟良崮战役的经验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孟良崮战役中敌我双方的军事策略、兵力部署和战争进程的分析,批驳了一些论著把此次战役的结局归因于敌74师师长张灵甫狂妄自大、孤军冒进的错误观点,指出战机的出现是我军运用正确的诱敌策略创造出来的,战役的胜利是依靠正确的战术、得当的指挥和全体官兵的英勇战斗、解放区人民的全力支援而取得的。  相似文献   

13.
刘一斌 《湘潮》2010,(11):35-38
刘振华被誉为“泰山之子”,被视为齐鲁人的骄傲。他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戎马倥偬、南征北战,从齐鲁大地转战白山黑水,从辽沈战役、平津战役,随整体战略挥师南进,驰骋神州,荡涤敌顽,直插海南。  相似文献   

14.
《新湘评论》2006,(5):62-63
四渡赤水,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包围之中,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调动和迷惑敌人,在运动中歼灭大量敌军。四渡赤水.先后历时2个多月,是中央红军长征历时最长的一次战役。1935年1月29日,红军分三路从猿猴(今元厚)场、土城南北地区西渡赤水河,向四川省古蔺、叙永地区前进,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此后的两个多月,红军在土城至茅台百里地段的赤水河上又三次飞渡。最后,成功地跳出了敌军的围追堵截,把蒋介石的几十万军队甩在乌江以北。四渡赤水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中的得意之笔。  相似文献   

15.
时昆 《党史纵横》2009,(2):51-52
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国民党华北傅作义集团已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为迅速歼灭华北国民党近60万军队,中央军委决定提前发起平津战役,“抑留傅作义部队于平、张、津、保地区,以待我东北主力入关协同华北力量彻底歼灭该敌”。  相似文献   

16.
汤雄 《世纪风采》2014,(5):9-10
1935年9月16日,红二十五军驰骋陇东南,飞越六盘山,到达陕北,在永坪镇同陕北红军胜利会师;次日成立了红十五军团。为了粉碎敌人对陕北的第三次“围剿”,迎接党中央、毛主席,10月1日,取得了著名的劳山战役的胜利:歼灭敌一一。师两个团和师部,击毙敌师长何中立。这不但是红十五军团成立后打的第一个大胜仗,从此我军还拥有了第一部在战斗中缴获的完整的电台。  相似文献   

17.
1946年9月,我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的指导下,在鲁西南定陶县一带,同数倍于我的国民党军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全歼整编第三师(军的编制),生俘敌中将师长赵锡田。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称:“定陶战役……对于整个解放区的南方战线,起到了扭转局势的重要作用。”毛泽东同志也将定陶战役誉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光辉范例。  相似文献   

18.
在抗美援朝著名的第二次战役中,我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113师进行了彪炳军史的大穿插迂回战斗,14小时强行军140多里,先敌抢占三所里等要点,及时封堵逃敌退路,粉碎了敌人在空炮火力掩护下持续数天之久的疯狂突围,有力地配合了我军正面全歼南逃之敌主力。此役38军一战成名,彭德怀司令员给予38军“万岁军”的高度褒奖。本文回忆者即曾经担任113师副师长的原38军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刘海清将军。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60周年之际,特将刘海清将军生前回忆作以整理,以纪念那些为共和国浴血奋战的革命前辈。  相似文献   

19.
1946年底至1947年初,刘邓大军采用“敌进我进”战术,向国民党军发起巨(野)金(乡)鱼(台)战役。其中,发生在山东省定陶县西台集的战斗是此次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仅激战一天一夜,便歼敌6000余人。当时新华社评论说,该战役“证明刘伯承将军所部对运动战之运用,已达炉火纯青之境”。  相似文献   

20.
黄黎 《党史博采》2004,(1):21-25
土城滞敌一渡赤水 遵义会议后,蒋介石纠集湘、川、桂、黔等省军阀及国民党中央军薛岳部共1 50多个团,40余万人,从四面八方向遵义扑来,企图将中央红军压迫于长江以南、横江以东、乌江以北的狭小地区,然后"聚而歼之",红军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