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心忧国事曾拍案,活在人心便永生。”这是两句怀念胡耀邦名诗的辑句。2005年11月20日,是胡耀邦诞辰90周年纪念日。11月1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90周年。当年,中共中央发布的讣告中说,“胡耀邦同志的逝世,是我党和我国人民的巨大损失”,讣告中有三个“学习”的号召,最后一个是“学习他谦虚好学、顾全大局、艰苦朴素的高贵品德”。耀邦的谦虚好学,太值得今人学习。学耀邦之学,太重要、太紧要、太必要了。“好学近乎智”,古人如是有云;“好学不倦者,必成大才”,这则是林肯说的话。耀邦出身贫苦,只读了半年…  相似文献   

2.
父亲严信民(1902一1988)辞世已10年了。他一生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对共产主义的信念毫不动摇,可谓“寸心至死如丹”。在父亲的生平中,中央统战部报经中共中央同意,特加进这样一段评语:严信民同志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是中国农工民主党的一位可敬的领导人,是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忠诚朋友。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从旧中国到新中国的风云变幻中,走过了一个优秀知识分子所走的道路,默默地为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辛勤工作,对祖国对人民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今天,回忆他一生走过的革命道路,仍对我具…  相似文献   

3.
胡耀邦同志不幸逝世的噩耗传到中央党校,全体师生员工感到十分震惊和无比悲痛,心情极为沉重。耀邦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也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和理论家。他长期担任党的重要领导职务,直至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一生为党为人民立下了多方面的不朽功勋,是一位得到公认的卓越领导人,在人民群众和干部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耀邦同志是粉碎“四人帮”以后第一位主持中央党校工作的领导人。中央党校的同志亲  相似文献   

4.
深受人民爱戴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胡耀邦同志在“文化大革命”后期,1975年下半年,被调到中国科学院工作,进行整顿。一次他在遗传研究所党委会上说:“什么行政工作、政治工作……所谓整顿,都要为一个目的服务,为科研上去扫除障碍,创造条件。”不久,他又在电子研究所讲话中再次强调:“我们的根本目标是把科研搞上去,离开把科研搞上去整顿是要走偏向的。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读刘青松先生的《真话》(九州出版社2009年版)一书,引发了我对往事的一些联想。书里提到一件事,1983年6月1日,中央召开民主党派会议,会上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说出了“毋忘团结奋斗,致力振兴中华”两句话。散会后,前来采访的新华社记者李尚志请示胡耀邦:“能不能把这个对联写进报道中?”“什么对联?”胡耀邦问。  相似文献   

6.
正"共产党人是给人民办事的,不是给一家一族办事的。"胡耀邦用毕生的时间践行着他的诺言;用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为广大共产党人留下了熠熠生辉的座右铭——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要马列主义有,要特殊化没得。"1981年当选为党的主席后,胡耀邦给老家的亲戚定下几条规矩:第一,不准敲锣打鼓放鞭炮;第二,不准搞庆祝游行;第三,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年五月十七日,在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上,邓小平同志说:“刘少奇同志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共产党员。”“他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对广大党员提出的党性锻炼的要求,自己都以身作则地实践了。”的确,刘少奇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为人民作出贡献的一生,也是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修养的一生。他是那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并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他是那样热爱人民,热爱同志,他是那样严格要求自己,改造自己。他无愧于“品德高尚的共产党员”这个评价。在党号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学习刘少奇  相似文献   

8.
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悼念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者,长期担任党的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胡耀邦同志。胡耀邦同志作为马克思主义者,他的一生是光辉的。在长达60年的革命生涯中,  相似文献   

9.
闲谈听民意     
近日,笔者有幸参观了全国惟一保存完好的河南省内乡县衙,那副曾被朱铬基和国内外游客称道的对联引起了笔者的思考,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这副对联是清代内乡知县高义永所题:上联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下联是“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不仅对仗工整,且意义深长,反映出官和民的血肉关系。在午饭后的理发当儿,笔者思索这副对联,随意问了理发员:“你们现在新当选的县长咋样?”理发店的谢久军师傅和他的妻子说开了:“俺们现在新当选的党县长可不错,一上任就开通了县长热线电话,把电话号…  相似文献   

10.
正曾经有这样一副对联刻画得很形象:"睁眼闭眼一只眼;你好我好大家好",横批:"好好先生"。"好人"本来人之向往,但"好好先生"味道和性质就变了。何谓"好好先生"?孔子称其为"德之贼",认为抹杀是非、混淆善恶、不扬正气、不抵邪恶便是"贼"之所在。"好好先生"就是好人主义,说到底,是一个"私"字在作怪。一位领导同志说:"对有问题的干部来讲,及时批评、督促纠正,得罪他一时,不得罪他一生;他可能脸红一阵子,却会受  相似文献   

11.
话语新闻     
“他从长期实践和切身体验中总结出来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是一个充满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原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贡献。”在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说,陈云同志是为了人民利益敢于坚持真理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沈宝祥 《同舟共进》2010,(12):36-37
1988年秋,胡耀邦同志在中央党校工作时的秘书陈维仁,为自己的老领导写了首诗,前两句是:“戎马倥偬为大同,十年开拓振雄风。”“十年开拓振雄风”,是对耀邦同志“文革”后复出的十年不平凡历程所作的很好概括。胡耀邦同志1977年3月到中央党校任职,到1987年初,整整十年。这十年,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  相似文献   

13.
“一要吃饭,二要建设”,是陈云同志多次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它“是指导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深刻理解和坚持贯彻这个原则,对我国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实现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基本含义 1982年1月25日,陈云同志在同国家计委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人民生活是要  相似文献   

14.
1985年6月12日晚10点09分,蜚声国际数学界的一颗明星陨落了。华罗庚教授实践了他生前多次表示过的意愿: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华罗庚不仅是位著名的数学家,而且还是一位诗人,他以诗言志,写下了许多铿锵有力的诗篇。笔者收集整理了报刊书籍上引用的华老诗句,整理成文,以飨读者。1962年春节前夕,华老拟好了一副对联,请在他身边工作的应以明书写后贴在他家大门上。这副对联连横批共7个字。上联为:“敢、干、赶“;下联为“严、研、验“,横批是个“党“字。春联受到和华老同住一楼的范文澜的称赞。这铿锵有力的7个大字,真可谓是他“意真、品贵、神远而含藏不尽“的高尚精神境界的体现。早在60年代,毛泽东曾在复信华罗庚时写道:“你现在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这同华罗庚心目中的“党“字是一个含义。他曾写  相似文献   

15.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政治工作的卓越领导人宋任穷同志因病医治无效离开了我们。他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矢志不渝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奉献了一生,令人深深敬佩。1978年12月,任穷同志接替胡耀邦同志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后,我们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了4年。当时,党和国家正处在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任穷同志虽已70岁高龄,但从履行新职之日起,就把全部智慧和精力投入到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去,在组织战线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保证全党工作重点战略转移,立下了不可磨…  相似文献   

16.
周扬便坐在家里,天天念叨胡耀邦同志是否能够看到他的陈述。他后来始终没有得到胡耀邦的回音,却总是在晚上听到胡乔木的声音。胡打来电话中,催促他作出公开检查,令周扬睡不安宁。这情景让他的夫人苏灵扬非常不安。“小胡怎么了?”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人汪洋湖用一生去实践一个承诺,这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官”念。 “人生在世,奉献二字。”这是汪洋湖同志恪守的勤政座右铭。老百姓说:“汪洋湖是什么人?汪洋湖是一个把老百姓捧在心尖上,知冷知热,舍心舍命要让老百姓过好日子的人!”他为群众造福。群众的每一点难点、苦处,都是他心中的痛,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取利益,是他永远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胡耀邦同志出生于贫寒的农民之家,深知农民的疾苦,从投身革命那天起,他就把关心人民、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追求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已经22年了。作为一位政治家,他叱咤风云,为了国家的昌盛,为了民族的兴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胸前佩戴的“为人民服务”的徽章便是自己一生的忠实写照。 作为一个常人,他的作风、他的人品、他的情操,吸引折服了几代人。这也是众人至今深切怀念他的重要原因。他和邓大姐的夫妻之情,更显现出人间的高尚情感。 在周恩采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时刻,我们发表两篇文章,以表达我们的怀念。  相似文献   

20.
笔者近日从网上偶然见到一篇文章,读后颇有感触。大意是,某县要招考税务干部,消息一出,“后门”挤破。面对这种情况,主办人想出一招。考试那天,考场大门上赫然出现了一副对联:“只招十一名干部,你也找他也找,叫人为难;不徇半点儿私情,你也行他也行,谁好取谁”,横批:“考场见高低”。考后,仍有人活动,可当他们走到“招办”门口时,看到门上又有一副醒目的大红对联“:正党风,秉公办,光明正大;拉关系,托人情,理应知羞”,横批:“敬请止步”。结果再也没有人说情了……看罢文章,在佩服对联作者的睿智之余,更是对“招办”同志敢于向不正之风挑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