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读了六月六日《人民日报》吕远同志写的《不白——白不》一文,颇有同感。但对白吃、白拿、白骗这一类“白不主义”,吕远同志是听到的多,见到的少。他惊叹道:“不仅这样说,还真有人这样做。”而我,却是听到的少,见到的多。我想,这不同,大概有地域的关系。在北京西单大声地嚷着“不骗白不骗”的女青年究竟是燕赵女儿,有几分北人的爽直。我们这里的吴侬小姐,这句话却是决不会上升到喉咙口的。  相似文献   

2.
李俭 《瞭望》2004,(Z1)
“下访”多了“上访”少,这是一条规律。当然,“下访”不能是“假访”,要重效果,要当“水中锚”而不做“水上瓢”。各级机关应当根据客观需要,使“下访”制度化。  相似文献   

3.
日前,某市主要负责同志在一次干部大会上,针对一些领导干部应酬太多、玩风太盛、读书太少的问题,强调说:“领导干部要养成一日不读书就食不甘味的兴趣和习惯,多一点书卷气,这样,就会少一点庸俗之气和浮躁之气。”  相似文献   

4.
过去,人们经常引用列宁“政治同经济相比不绝不占首位”的话以证明政治“高于一切”、“压倒一切”的理论。现在,有的同志又喜欢引用列宁“少谈些政治,多谈些经济”的话来论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了,政治工作就可以“退居二线”或者可有可无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理论,都搬出了马列主义的权威论断作根据。列宁这两个论断是自相矛盾的吗?抑或认为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是一个此长彼消的关系吗?这里有必要作点引证和考察。一九一八年九月,列宁在《论我们报纸的性质》一文中指出:要“少谈些政治”,“多谈些经济”,同时明确指出了要“少”和要“多”的原因,以及需要少谈什么样的“政治”,多谈什么样的“经济”。为什么要少谈些政治呢?因为“老一套的政治鼓动——政治喧嚷——占的篇幅太多了”,对于  相似文献   

5.
前一阵子,各地报纸陆续刊登这样一些报道:某医院开展了“如果我是一个病人”的活动;某工厂开展了“如果我是一个用户”的活动;某市组织营业员讨论“如果我是一个顾客”;某学校组织教师讨论“如果我是一名学生”。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和讨论,医护人员更加为病人着想,工人努力提高产品质量,营业员不断改进服务态度,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越发融洽。由此我联想到,作为政工干部不妨也这样想想:如果我是一名受教育的青年。凡是当领导的,都希望把本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搞得有生气,随时解决群众中出现的各种思想问题,促进工作的开展。但是,有的干部在遇到具体情况时,往往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工作方法简单生硬,效果欠佳。譬如对待青年,责怪的多,鼓励的少;批评的多,表扬的少;粗暴对待的多,做深入细致工作的少。至于不尊重人格,动不动就辱骂的现象也常常可见,使得教育者和被教育者  相似文献   

6.
落实“三贴近”原则,是思想政治工作紧跟时代步伐,增强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凝聚力的基本途径。做好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有务实的态度,又要有科学的方法。笔者以为.落实“三贴近”,必须坚持“四多四少”。多下基层,少坐办公室。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说服力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要增强说服力,就必须增强针对性,要增强针对性,就必须接近职工,密切联系职工,了解职工所思所想。然而,现在企事业单位里,有些干部习惯于“上班一杯茶、一支烟,一张  相似文献   

7.
新华社有消息说:近5年,全国共有9743名处 级干部和366名厅局级干部因不称职、不胜 任现职被调“下”。 过去很长时期,对干部基本上是一“包”二“保”:到了某一级别,就等于进了保险箱。有人这样形容,只要政治上不犯错误,经济上不装错兜,生活上不上错床,差不多就能“把当官进行到底”了。结果,吃财政饭的人越来越多,老百姓不堪重负。现在,“不犯错误不调整,不到年龄不下岗”的传统终于被打破,干部不再“只进不出”,确实是个好现象。 不过,与干部的“进口”相比,其“出口”未免过小了。以长沙市为例,两年“下”了6…  相似文献   

8.
现在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政工人员与工作对象坐在一起没有什么话可说,双方感到别扭,更谈不上理顺情绪、解决问题了。究其原因大概有几个方面:准备不足──工作前自己的思路没理清,对说什么、怎么说、如何适应对方的性情脾气、出现枝节如何应对等等考虑不周,只能是三言两语继之以沉默无言;自身能力低──做思想工作需要有讲得清、辨得明、抓得准、镇得住、劝得通等等“专业水平”,需要多学习多积累多实践,否则就会出现由“不会说”到“不敢说、不愿说”的不良循环;人格力量弱──行“不言之教”本来也是做思想…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基层组织建设年,各地各部门都在开展形式多样的下基层活动。应该说,大多数领导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身体力行,走村串户,摸实情,给群众办实事,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赞扬。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一些干部到基层去喜欢摆官架子,即使下到基层,也只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脚上不沾一点泥星,看的是“形象工程”,做的是“表面文章”。群众戏称他们为“领带西装、皮鞋锃亮、头发油光、一口官腔”,对于这样的干部,群众不但不愿意接触,甚至于见了他们躲着走。因此笔者以为,干部要多些“泥土味”,力戒“官僚气”。党员干部身上要多点“泥土味”,关键在于四点。  相似文献   

10.
“我一家家找过去,告诉他们,我是社工,可以为学生提供成长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服务,免费的。”“不领情,就反复做工作;不愿意来,就反复登门邀请;不相信,就一直坚持做给大家看!”“村童妈妈群体好像就是我们的一个家,离不开它了一样,就有这样的魔力。”  相似文献   

11.
刘鹏 《瞭望》1984,(10)
这几年,围绕着速度与效益的关系问题,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取到了显著效果。但是,这个问题到底怎样解决,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入自己的认识。我觉得,时至今日,口头上仍然说只要速度,不讲效益的同志不多了,但由于思想上没有真正转轨,在新的形势下,仍然会自觉不自觉地在不同程度上再犯重速度、轻效益的老毛病。模糊认识大概有这样几种:一是,“为了提高效益,凡是我这里没有的产品,就要大力发展”;二是,“只要产品眼前有销路,能够现得利就行”;三是,“企业增支减收因素很多,经济效益能维持现有水平就不易  相似文献   

12.
随感二题     
一张 《瞭望》1994,(28)
住医院多时,其间护士小姐曾两次持《病人意见调查表》来,要我做这样的“选择题”——项目有二三十个,都是关于服务质量的:一、满意,二、比较满意,三、一般,四、不满意。平心而论,医护人员对住干部病房的病人,是另眼相看的;对一般大病房的普通病人、特别是一些久困床褥的病人如何,就难讲了。我的选择题做得既省力,又得人心,不是“一”,就是“二”当面交卷。凡病人都抱“多栽花,少栽刺”的哲学,身在医院,谁也得罪不起呀! 出院不久就在报纸上见到了一个全市规模的调查统计数字:病家对若干家医疗单位服务质量的满意率,已达到百分之九十几。我看了于心不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副产品市场波动时有发生,形成了一个“多了少来少了多”的怪圈循环。目前,全国许多地方又在为生猪多了和价格下降而发愁。我们以往在农副产品少了的时候,已摸索熟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而在产品多了的时候,就往往显得捉襟见肘了。那么在今天这...  相似文献   

14.
有企业家把老板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为了“财富”,第二种是为了“抱负”,第三种是为了“造福”,并倡议做第三种老板。 这位老板的“老板观”是极有见地的。应该说,作为老板,为了“财富”、“抱负”和“造福”,都是不错的。为了“财富”,追求正当的经济利益,没有错,无需置喙;为了“抱负”,实现个人理想,也没有错,无可非议;为了“造福”,把个人富裕与共同富  相似文献   

15.
1995年9月18日,《保定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一位县公安局长的来信,信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过去,公安民警接触群众做工作,开口便称“大娘”、“大嫂”,让人听了很亲切,而现在,这种称呼却很难听到了。这说明了什么?《保定日报》以此开辟专栏,40多天收到来信来稿来电逾千件。有一封来信指出,“大娘”“大嫂”的称呼,是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干部也好,警察也好,只要心里有自己的衣食父母,“大娘大嫂”的称呼自然就会不离口了。还有一封来信说,这些年,有些人对“先生”“小姐”十分亲切,却疏远了“大娘”“大嫂”,不客气地说,这是一种忘本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我不久前下乡,在山西兴县,同蔡家崖公社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农民边走边聊。他对现在一些领导部门头头太多深感忧虑,并且借用黄河行船打比喻说:“艄公多了肯烂船哪!”(注:“肯”在当地土话中是“容易”的意思)。 兴县在黄河边上,当地人一谈话总离不开河上的事。黄河行船,一只船上只有一个掌舵的艄公,绝不会有那么多正副艄公。这位老农民只不过是极而言之,意思是说船上艄公多了,指挥必然不统一,或者会因扯皮而耽误时间。这样,船就会在水里摇摇摆摆,甚至乱打圈圈,轻则可能搁浅,重则是会撞在岩礁上粉身碎骨的。  相似文献   

17.
有所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师王女士告诉记者:在一节语文课上,她向学生们布置了组词作业,结果让老师们大吃一惊:有的用“老”字组成了“老婆”,用“情”字组成“情人”,用“勾”字组成了“勾引”……是错还是对,让老师犯了难。 从语法的角度来说,小学生这样组词不能判错,但是在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中出现这样的“另类词组”,无论怎么说,都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反思:我们的社会究竟给孩子的成长提供了怎样的环境和成长空间。 审视一下我们今天的社会文化环境,在一些方面确实令人担心。打开电视,似乎不来一点“三角恋”、床上镜头,就成…  相似文献   

18.
周总理有这样一个习惯,同侄辈们合影,冲印出来,大多只给一张。周总理说:“给多了,你们就会拿去送人,就会无形中炫耀自己,只能给一张。”其实,总理的侄辈不一定会那么做,但总理的思虑又并非毫无道理。只要留心一下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就不难发现,有这么一些人专门干着借着一切机会来“炫耀”自己的勾当。  相似文献   

19.
在西柏坡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礼堂的前墙上挂着一个铜制的说明书,上面记录着这样一段佳话:在党的这次重要会议上,毛主席不仅发表了著名的“两个务必”的号召,而且,在毛主席的提议下, 全会还作出了“不作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领导人的名字做地名、不把中国领导人的画像同马恩列斯并列”的决议。看着这个说明,听着讲解员的述说,不禁心绪难平,尤其是对“少拍掌”三个字,感触顿生,遐思联翩。  相似文献   

20.
林蔚 《瞭望》2006,(25)
必须承认,现在地方官的位子确是越来越不好“坐”了。早些年,只要GDP 上去了,一切就“OK”,而今天,绿色 GDP、幸福指数、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等, 地方领导干部身上正被压上一项又一项衡量政绩的新的考核指标;以前,只要不贪污腐败不犯政治错误就能安安稳稳“坐”到退休,如今不作为是错,乱作为更是错, 而错到赎职,一样要受法律制裁——未贪分文也获刑的昆明原副市长平愚山就是个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