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50%的亲情     
清香木 《党课》2012,(10):81-82
父亲去世后,照顾继母的责任落在了我和哥哥身上。母亲去世两年后,原本是父亲下属的她嫁了过来,不过因为担心我和哥哥受委屈,她一直没有要孩子。  相似文献   

2.
李晓 《党的建设》2010,(12):56-56
10多年来,她还没有正眼看过她的父亲——那个被称为"骆驼"的矮小男人。他的身高只有1.43米,背上隆起一个大大的包,沉沉地压在他身上,走路时总是佝偻着一步一步前行。5岁时,她就和父亲一样高了。从此。她便没有和他一同上过街。  相似文献   

3.
    
她七八岁的时候,父亲常带她去大学的露天电影院看电影。一次开演前几分钟,她忽然跑去买冰棒。买好了一回头,所有的灯都灭了,黑黢黢的场上,无数黑压压的人头和背。试着向记忆里的方向走几步,全没有相关线索。一急,她带着哭腔大喊:“爸,爸爸……”顿时无数此起彼落的应答和笑声,十七八岁的大学生们,在占她便宜。她都快放声大哭了,父亲从人群里挤出来,微蹲身把她一牵。有段时间,她不大肯喊父亲。岁月承平,没有革命也没有战争,青春的天然别扭全投到身边至爱的人身上。跟家里人说话,老有种气鼓鼓的味道,动不动还呛他们一两句。一次为什么事,迫不得已要去父亲办公室找他。脚步踩在木地板上,激起巨大回声,她噤声不敢动。有人过来问她找谁,她一时混乱不堪,“我……”是该说“我爸”还是父亲的名字?就噎住了。  相似文献   

4.
小顾是一名15岁的初中生,在我带的学生中较为典型。3岁时父母离异,她被判给了父亲。但父亲不久便组织了新的家庭,并又生下一个女儿,而她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父亲有时一周看她一两次,有时很久也不来,母亲更是很少来看她。  相似文献   

5.
我的家在新疆建设兵团,六口人中有四人——父亲、哥哥、二姐和我是正式党员。大姐因先天性疾病,一生与党员无缘。母亲也是兵团的人,思想觉悟很高。她一生中只写了一次入党申请书,最终虽然没有加入党组织,但她在我们心中永远是一名“预备党员”。  相似文献   

6.
离婚的理由     
我母亲和父亲离婚后,她再没有改嫁,把后半生的34年全都倾注到了我的身上,在我面前再也没有提过关于父亲的事儿。 我的记忆中,父母离婚只是一件事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一个时期以来,一个响亮的名字在百姓中广为传诵着,他就是吉林省水利厅厅长———共产党员汪洋湖。一位手握重权、一年掌管几十亿元资金的厅级干部,房改购房时竟然拿不出1.5万元钱;他的三个女儿中,有两个没有工作;工作40余年,却有30年和家人两地分居;物质生活虽然不富有,但他在人民群众中有口皆碑……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使他40余年如一日,忠贞不渝?走近汪洋湖的女儿汪强,听她谈她的父亲、她的家庭和她的生活,使我们有机会走进了汪洋湖的精神世界。“父亲给我们的就是一颗平常心”也许在常人看来,29岁就走上领导岗…  相似文献   

8.
理解的幸福     
我7岁那年,父亲死了。 母亲是个没有主意的家庭妇女。她不识字,她最大的活动范围就是从娘家到婆家,从婆家到娘家。临此大事,她只知道哭。当时母亲身边4个孩子,最大的15岁,最小的3岁。  相似文献   

9.
胡光嵌 《党课》2014,(23):96-98
林夏出生在四川省的一个农村家庭,从小品学兼优。但11岁那年,父母的离异给她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曾以喝安眠药相抗争,但是这并没有挽回父母的婚姻。11岁的她开始随母亲生活,母亲只要求她好好学习,为的是在父亲那里赌一口气。因此在她幼小的心灵里,自己只是父母之间比斗的工具,故而性格也慢慢变得内向、冷漠。在她18岁之前的7年里,她只回过父亲那里7次,唯一的目的就是按照母亲的要求索要每年3000元的生活费。每次,她都是带着复杂痛苦的心情、流着眼泪离开曾经的家。  相似文献   

10.
娘的小院     
娘80多岁了,白发如雪。父亲去世30年了,她独守这百十平方的小院,守护着一份特殊的情感。说什么也不愿跟儿女进城。她说怕父亲找不到回家的路。  相似文献   

11.
父亲大半生没有做过一件他值得夸耀的事,也没有一段让儿女们骄傲的历史。从小到大,我和弟弟妹妹都有意无意地冷落着父亲,更多的时候,我们甚至对父亲充满了轻视。父亲不善言辞,老实巴交,胆小怕事,遇到困难就爱流泪,用母亲的话说,就是天上掉片树叶也害怕打破头,一点学手续。当我将这个消息告诉父亲时,没有一点思想准备的父亲当时惊呆了。继  相似文献   

12.
左太北对于父亲最初的记忆,仅仅是靠一些模糊的照片。儿时的她只是从亲友们的关爱里知道父亲是抗日名将、民族英雄。她和父亲、母亲在一起的日子只有3个月,那时她尚在襁褓之中。  相似文献   

13.
石某的父亲于前年退休,去年6月走失,今年1月她父亲的单位就停发了其退休费。现在她母亲疾病缠身,生活困难,请问,石某父亲单位的做法合法吗?  相似文献   

14.
一 1907年1月,李坚真出生在广东省丰顺县小胜乡一个偏僻穷困的小山村,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佃农。由于家境贫寒,为生活所迫.李坚真出世仅8个月。就被父亲以8吊铜钱的身价,将她卖给邻村蕉头窝朱家做童养媳。这是一户好人家.公公、婆婆视她为女儿.比她大几岁的丈夫也把她当做亲妹妹。  相似文献   

15.
冯理达是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和新中国第一任卫生部部长李德全夫妇的长女,自小就深受父亲爱国思想的影响。还在她刚记事时,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一本厚厚的书递给母亲,由母亲念给父亲听,这本书叫《资本论》。她还经常听见父亲与同仁讲革命、讲共产党。那时,她虽然不懂共产党的真正含义,但从父母的谈话中隐约地感到共产党人是令人敬佩的。  相似文献   

16.
塞满的冰箱     
夏雪飞 《党课》2013,(24):82-83
她在外地上大学的第二年,父亲得了一场大病,不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还欠了一些外债。父亲的单位借口他失去了劳动能力,将父亲辞退了。家里的生活一下子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7.
我第一次感受到美国“妇道文化”。是在一次课余时间:一位女教授听说我的父亲49岁时就离开人世.很出乎她的预料,情绪一下子低落下来。她悲伤得就像失去自己的父亲一样,这种情绪共鸣,一下子拉近了我俩的心理距离——一股来自女性的温暖与关怀,掠过我的心底:尽管她比我大将近20岁.又是大名鼎鼎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18.
文中主人公的父亲是高宫,家庭条件优越。初恋时因为她“传统保守”,男友另觅新欢。后来为了避开世俗,她作出惊人之举:从大都市嫁到山区去。然而,在短暂的“幸福时光”后,她发现对方看重的不是她,而是她父亲这个事业跳板……  相似文献   

19.
正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书很奇妙,仅仅是一些印着字的纸张,捧在手里,没有多少感觉,可当你翻开她,品读她,你就走进了一个世界,你没有亲临过好望角的日出,没有经历过珠穆朗玛的凛冽,没有感受过亚马孙的雨季,可当你邂逅了你的益友、故人,她便带着你领略世界的万千,徜徉历史的长流。我的父亲极爱读书。父亲曾跟我讲,他小的时候不会苦恼  相似文献   

20.
母亲的爱情     
<正>我的母亲是兵团军垦第一代女性,她陪伴父亲50多年,快快乐乐、和和睦睦、风风雨雨、磕磕绊绊地一路走去。她的确没有花前月下的甜言蜜语,没有卿卿我我相拥相亲,可是她对我父亲的爱却像地壳下的岩浆那般炽烈,那般深沉。1952年,母亲在山东烟台参军,坐火车带着理想穿越漫漫西北,坐汽车唱着《新疆是个好地方》的歌来到新疆。那年她18岁,正是花开多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